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1.
甲醛是一种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室内甲醛可来源于室外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的建筑材料等。许多研究证实,室内空气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涉及呼吸道和眼部刺激作用、致敏作用和免疫毒性、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等诸多方面。甲醛的细胞氧化损伤主要体现在甲醛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的自由基对机体的广泛损害。本实验将小鼠甲醛染毒处理后,  相似文献   
12.
李弘弿  黄念桃 《医药导报》2007,26(8):0946-0947
目的建立测定头孢尼西钠原料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尼西钠中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四氢呋喃的残留量;以N,N 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苯为内标,在OV 1301毛细管柱上程序升温可有效分离各组分,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各有机溶剂在2~500 μ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在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乙醇100.7%、丙酮98.58%、二氯甲烷105.4%、乙酸乙酯98.84%、四氢呋喃98.23%。结论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头孢尼西钠中多种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林静  梁坤 《右江医学》2007,35(1):86-89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般性传染病逐渐被控制。而恶性肿瘤则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寻找利用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进行肿瘤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酶抑制剂是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药物。现在的研究表明许多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恶性肿瘤中可检测出这些酶有高水平的酶活性,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则低很多。所以降低或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则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利用调节酶的活性来治疗肿瘤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一些与肿瘤相关的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作为肿瘤的标志酶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如端粒酶。而对于酶抑制剂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体外实验或临床实验阶段,这些抑制剂在体外实验中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部分动物体内实验也证实了这些抑制剂的有效抗肿瘤作用,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是未知,真正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还很少。笔者在本文中对近年来一些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气态甲醛致小鼠微核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态甲醛对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产生的损伤作用。方法:选用SPF级昆明种纯系雄性小鼠作为研究对象,用不同剂量气态甲醛对小鼠进行连续动态染毒处理72h,于染毒结束后24h观察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于首次染毒后第15d观察睾丸细胞的微核率。结果:气态甲醛能诱导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和早期精细胞微核率增加,均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表现出显著的遗传毒性(P〈0.01)和生殖毒性(P〈0.05;P〈0.01)。结论:气态甲醛对小鼠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具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甲醛可介导多种毒性效应,特别是甲醛诱导型哮喘。传统观点认为,甲醛是一种半抗原,可以与血浆清蛋白或皮肤角蛋白形成完全抗原,通过Ⅰ型超敏反应诱发哮喘。但是有关的研究指出,在甲醛所致哮喘的病例中,只有部分的个体可以在体内检出甲醛特异性IgE(FA-IgE),多数个体体内没有发现FA-IgE,提示甲醛诱导型哮喘有其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6.
毕磊 《中外医疗》2006,(6):34-34
本文通过逐层自组装法在金电极表面构建表面功能化的自组装膜,形成可以检测金属铜离子存在的功能化电极.  相似文献   
17.
甲醛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醛对离体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甲醛(0、25、50、75、100μmol/L)对小鼠睾丸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彗星实验检测睾丸细胞DNA的损伤效应.结果甲醛在10、25、50μmol/L时具有DNA断裂作用(P<0.05,P<0.01和P<0.01),在75 μmol/L时既有DNA断裂也有交联作用(P<0.01),浓度为100μmol/L时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甲醛致睾丸细胞DNA断裂的临界浓度在10 μmol/L左右,峰值浓度在50μmol/L附近.结论甲醛能引起离体小鼠睾丸细胞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对小鼠睾丸细胞具有生殖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8.
Zhang Y  Zhu JM  Liu CL 《药学学报》2012,47(3):399-404
为探讨金属离子Cu2+和Zn2+对β-淀粉样蛋白 (Αβ) 聚集的影响,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 从Aβ40聚集体的形态、大小和细胞毒性等多个角度研究了Cu2+和Zn2+对Aβ40聚集的作用。结果表明, Cu2+和Zn2+都能促进Aβ40的聚集, 并且两者能改变Aβ40聚集体的形态和大小。Zn2+诱导Aβ40聚集产生纤维状聚集体, 而Cu2+诱导Αβ40聚集产生纤维状和无定形聚集体。此外, Aβ40还原Cu2+产生了H2O2。本研究结果分析了金属离子与Αβ40聚集的关系, 阐明了金属离子在阿尔兹海默病 (AD) 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HMGS同源模建。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肺炎链球菌HMG.CoA合成酶(HMGS)基因,测序获得HMGS基因序列,以粪肠球菌HMGS(IX9E)为模板,通过SYBYL7.0软件构建同源模建。结果成功地构建了肺炎链球菌HMGS同源模建。结论获得的肺炎链球菌HMGS基因序列与IX9E的基因有53%同源序列;可以为根据肺炎链球菌HMGS同源模建寻找结构类似物来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SOD模型化合物对离体肝癌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模型化合物 (modelsofsuperoxidedismutase ,MSOD)对离体人肝癌细胞毒作用。方法 :采用离体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SMC 772 1细胞株 ,常规方法接种入 2 4孔板 ,加入SOD模型化合物 ,以彗星实验为终点效应 ,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 :通过彗星试验检测 ,各剂量组所起的肝癌细胞DNA损伤或DNA断裂的程度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这种模型化合物对离体培养的肝癌细胞有明显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