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6 D3靶抗原蛋白在人肺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鉴定16 D3对肺癌的体内外抑制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分析16 D3靶蛋白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单克隆抗体16 D3识别的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共接种移植瘤模型评估16D3对肺癌生长的抑制作用,Transwell法和CCK-8法检测单抗16D3对人肺癌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6 D3靶蛋白分别在亲本和sphere培养的人肺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单克隆抗体16 D3的靶蛋白在7种人肺癌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在76.9%人肺癌患者组织中特异上调表达。该单抗在体内能较显著地抑制人肺腺癌GLC-82的生长,抑制率为58.23%( P<0.05)。在体外对该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26.91%、24.23%和23.67%。该单抗的靶蛋白膜表达阳性细胞比例经sphere培养后显著上升。结论单抗16D3靶抗原在人肺癌中特异表达,并可被sphere培养富集。单抗16D3在体外具有多种抑制功能,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肺腺癌生长,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新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人肺腺癌A549细胞系中培养获得含干细胞样细胞的球细胞(Sphere细胞),检测相关标志物表达及其对顺铂的耐药性.方法:采用含特定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A549细胞的Sphere细胞形成,用亲脂荧光染料标记技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phere细胞中干细胞的存在,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性标志物CD133,OCT4,C...  相似文献   
3.
孙立新  赵泽国  遇珑 《中国肿瘤》2013,22(6):461-465
[目的]采用99mTc标记抗人CEA小分子嵌合抗体Rch24 F(ab')2,研究其在荷人结肠癌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及放射免疫显像的特征与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nC12直接还原法标记抗体,快速薄层层析法(ITLC)测定抗体的标记效率、放化纯度和体外稳定性,ELISA检测标记抗体的免疫比活性.荷人结肠癌裸鼠尾静脉注射99mTc-Rch24 F(ab')2后,研究标记抗体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并进行肿瘤显像.[结果] 99mTc-Rch24 F(ab')2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度>95%.99mTc-Rch24 F(ab')2的放射比活为840MBq/mg,免疫比活性为65.7%.标记抗体24h时放射性脱落小于5%.荷瘤裸鼠注射99mTc-Rch24 F(ab')2 3h后即可观察到肿瘤影像,5~24h均可获得清晰的肿瘤影像,标记抗体在体内呈肿瘤靶向性分布,12h时肿瘤的摄取和多数脏器T/NT比值均达到最高水平.[结论]99mTc-Rch24 F(ab')2在体内靶向分布于结肠癌肿瘤组织,具有较高的T/NT比值并可在肿瘤局部滞留,注射99mTc-Rch24 F(ab')25h后肿瘤成像满意.99mTc-Rch24 F(ab')2在临床肿瘤的放射免疫分子显像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株抗胰腺癌干细胞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进行初步鉴定和体外功能研究,为靶向胰腺癌干细胞治疗胰腺癌提供候选单抗药物.方法 应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胰腺癌细胞系PANC-1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检测PANC-1细胞中有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的细胞比例.双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CD24和单抗15D2识别的抗原蛋白在PANC-1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观察单抗15D2对PANC-1成球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CCK-8法检测单抗15D2对PANC-1细胞增殖和耐药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单抗15D2识别的靶抗原在人胰腺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ANC-1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成球率为(2.5±0.5)%.PANC-1球体细胞中CD44+ CD24+细胞的比例较亲本细胞提高了11.4倍,其中CD44+ CD24+细胞占CD24+细胞的97%,在此体系中用CD24作为PANC-1细胞干细胞标志物.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单抗15D2识别的抗原分子在细胞膜上表达,并能与CD24在PANC-1细胞共定位.抗体体外功能研究发现,单抗15D2能显著抑制PANC-1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成球,抑制率达到22%.同时,单抗15D2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抑制PANC-1球体细胞的增殖,联合组和对照组IC50分别为0.10、0.39 μmol/L.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单抗15D2所识别的抗原蛋白在76.9%(11/13)的人胰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而在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仅为10.0%(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胰腺癌干细胞单抗15D2体外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耐药能力,为胰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提供有应用价值的候选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抗胰腺癌干细胞单抗库中筛选、鉴定识别胰腺癌干细胞的功能性单抗,为胰腺癌干细胞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及PKH26染色确定胰腺癌HPAC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的存在。流式细胞术检测HPAC的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球体细胞中的阳性比例,检测20株杂交瘤单抗在HPAC亲本和球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双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和单抗在HPAC亲本和球体细胞中的共表达比例;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观察单抗15E9对HPAC成球细胞自我更新的影响。CCK一8法检测单抗15E9对HPAC细胞增殖和耐药的影响。结果:HPAC细胞能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存活、增殖并形成细胞球,成球率为4.8%±0.6%。HPAC球体细胞中CD133’细胞的比例较亲本细胞提高至11.6倍。20株候选杂交瘤单抗中有3株单抗能识别HPAC球体细胞中CD133’细胞,其中单抗15E9共染比例为3.5%,并能显著抑制HPAC细胞的成球,抑制率达到30.4%。单抗15E9联合吉西他滨能显著抑制HPAC球体细胞的增殖,联合组和对照组Ic50分别为30.8nmol/L和58.1nmol/L。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1株杂交瘤单抗可以识别胰腺癌干细胞,并且可识别CD133+的胰腺癌干细胞;体外功能显示该抗体具有抑制HPAC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抗体干预后显著降低HPAC耐药能力,可能是潜在的胰腺癌干细胞的靶向治疗抗体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抗肺癌单克隆抗体15A1的靶抗原在肺癌细胞的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位的特征,研究15A1的体内外抑瘤功能,为肺癌靶向治疗提供候选抗体药物及靶标。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及细胞流式术检测单克隆抗体15A1靶抗原在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免疫组化分析其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CCK-8法和裸鼠移植瘤体内抗体抑瘤实验评估该单克隆抗体对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单克隆抗体15A1识别的抗原在人肺腺癌细胞(A549、ANIP-973、GLC-82、Calu-3、H157、H1299)、人肺鳞癌细胞(GLC-P、H520)、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446、H209)、人大细胞肺癌细胞(PG、H460)共12种细胞的胞内及胞膜上均有表达,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肺癌细胞;该抗原在75%的人肺癌组织中非常特异地上调表达。该抗原在肺腺癌细胞中相当一部分从胞核转位至胞质,在肺鳞癌细胞中仅有小部分从细胞核转位至细胞质;转位抗原的一部分表达于膜表面,并同样是肺腺癌细胞的表达强度强于肺鳞癌细胞。该单克隆抗体体内外显著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抑瘤率在25%~80%。结论:单克隆抗体15A1在体内外能显著抑制肺癌的生长,其靶抗原在人肺癌组织和细胞中特异上调表达,并能以特定转位模式表达于肺癌细胞膜上,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