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0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53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57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502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24篇
  4篇
中国医学   163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林俊和 《光明中医》2013,28(3):591-592
"宿痰内伏"是导致哮喘缠绵难愈之关键所在,应当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在缓解期调治"伏痰",以期减少哮喘发作,改善患者预后及转归。本文主要从历代医家对"伏痰"的论述、"伏痰"的形成及"伏痰"的治疗三方面对哮喘之"伏痰"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93.
欧阳学认  朱雯 《光明中医》2013,28(9):1810-1811
桂枝汤的归属历来有争议。本文通过分析桂枝汤组方机理以及从解表、补益及和解三个方面探讨桂枝汤,得出桂枝汤应属和解剂的结论。最后,笔者感悟,中医的灵魂在于辨证论治,临床应用不应拘泥于归属。  相似文献   
994.
《伤寒论》中论及少阴病的条文共45条,从第281条到第325条,现代教材根据历代医家的注释,把少阴病分为主证(分为寒化证与热化证)、兼变证、疑似证、咽痛证。从伤寒论的原貌出发,结合相关条文及多方医家之言,提出少阴证本证为心肾阴阳虚衰外感表邪,主方是麻黄附子甘草汤及麻黄细辛附子汤。  相似文献   
995.
麻杏甘石汤方出《伤寒论》26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予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临床常用于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化热入里,邪壅于肺而致汗出咳喘者.后世医家则多有发挥,凡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或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方中以麻黄为君,石膏为臣,麻、石相合,发表宣肺,清热透邪,止咳平喘.全方寒温并用,清宣相合,共凑发表透邪,清热平喘之效,具有宣表、清热、透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6.
总结罗颂平治疗妊娠病经验及特色,包括①安胎首重调肝肾;②固护后天养先天;③治病求本调阴阳;④慢性病有方有守;⑤灵活变通喜药对;⑥衷中参西求实效.并附典型医案1则,介绍其治疗妊娠疾病临证思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7.
由于岭南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地理环境和人群湿热的体质特点,脾胃病成为常见病、多发病。当代岭南名老中医在辨证治疗脾胃病时各具心得体会,遣方用药独具特色,他们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汇聚成岭南医学。通过收集整理72位当代岭南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共746个医案,浅析他们在脾胃病辨证与治疗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艾炷灸背俞穴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55)和治疗组(n=53)。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艾炷灸背俞穴,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进行2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咳嗽""喘促"积分,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背俞穴配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减轻咳嗽、喘促等症状,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