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14篇 |
免费 | 497篇 |
国内免费 | 8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篇 |
儿科学 | 2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24篇 |
临床医学 | 151篇 |
内科学 | 133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32篇 |
外科学 | 245篇 |
综合类 | 753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眼科学 | 4篇 |
药学 | 149篇 |
中国医学 | 2328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97篇 |
2019年 | 143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156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249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09篇 |
2011年 | 230篇 |
2010年 | 190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226篇 |
2007年 | 254篇 |
2006年 | 186篇 |
2005年 | 199篇 |
2004年 | 179篇 |
2003年 | 158篇 |
2002年 | 139篇 |
2001年 | 93篇 |
2000年 | 67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恶性肿瘤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之疾病,患者既有六淫邪气、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毒邪潜伏体内,又表现为精气亏虚、脏腑失调、气血瘀滞等正气不足之象,邪毒先潜伏体内,待正气亏虚时伺机发动,导致肿瘤的发生,甚至出现转移。该文提出"正虚伏毒"是肿瘤发生及转移的病机关键,邪毒内伏是根本原因,正气亏虚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2.
随着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日益重视生存的质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作为一种有创的检查和主要的治疗手段,在有效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躯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包括抑郁与焦虑),明显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中医药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进步,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PCI术后情绪障碍的优势与显著疗效。文章就PCI术后情绪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参蛤散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距离的影响,论证心肺同治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招募2015年4月—2018年1月期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联合使用参蛤散,疗程均为8周,研究者分别在治疗前后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中医证候积分及心功能分级的评估,并进行安全性指标诸如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相关检查。[结果]心功能分级的评价,对照组显效率为5.9%,有效率为55.9%,总有效率为61.8%;治疗组显效率为14.7%,有效率为67.6%,总有效率为82.3%。中医证候积分的评价,对照组显效率2.9%,有效率58.8%,总有效率为61.7%;治疗组显效率11.8%,有效率76.5%,总有效率为88.3%。6分钟步行距离疗效评价,对照组显效率为5.9%,有效率为52.9%,总有效率为58.8%;治疗组显效率为11.8%,有效率为70.6%,总有效率为82.4%。[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更有助于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中医证候积分和6分钟步行距离。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1-A1(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的49例肝门部胆管癌及癌旁组织(距离癌组织边缘至少2 cm)中的AKR1A1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分析二者AKR1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门部胆管癌组织的A1KR1A1高表达率为59.2%(29/49),高于癌旁组织(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A1在肝门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8、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9个月,P=0.012);AKR1A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15个月,短于低表达者(32个月,P=0.02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浸润深度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OR)为0.174,95%置信区间(CI):0.041~0.741,P=0.018;OR为0.083,95% CI:0.011~0.618,P=0.015]。结论 AKR1A1参与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和转移,有望成为预测胆管癌患者复发和预后的潜在生物学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5.
[目的] 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黄斑处脉络膜厚度及微血流密度的影响,为中医疗法在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治疗方面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将51例(102只眼)假性近视青少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27例(54只眼),单纯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治疗;治疗组患者24例(48只眼),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雾化、中药眼贴和耳穴埋籽等中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裸眼远视力、电脑验光屈光度数、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并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1)治疗组1例因中药雾化过敏导致脱落,最终纳入23例(46只眼)。2)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视力较对照组有一定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经治疗,治疗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治疗前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平均假性近视度数较对照组有一定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组患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对照组增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治疗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方面,治疗组治疗后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以增加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及黄斑区浅层血流密度,短期观察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6.
陈以平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是免疫复合物(IC)沿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沉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临床呈肾病综合征(约占70%~85%)或无症状性蛋白尿,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男女之比约为2∶1,最常见于中年男性.国外报道膜性肾病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30%~50%,国内报道为10%~15%. 相似文献
57.
慢性肾脏病各期ET、TXA_2、PGI_2的临床观察及与血瘀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腺素I2(PGI2)在慢性肾脏病进展中的作用,及与血瘀证的关系。方法:测定135例来我院门诊和住院的2~4期慢性肾脏病(MDRD公式计算GFR以确定分期)患者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观察不同慢性肾脏病分期患者ET、TXB2、6-Keto-PGF1α的变化;并将这些患者分为血瘀证和非血瘀证,观察各期患者血瘀证的检出率,各期血瘀证和非血瘀证患者ET、TXB2、6-Keto-PGF1α的差异。结果:从CKD2期到4期,ET逐渐增高,2期、3期、4期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期和3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2期、3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CKD2期到4期,TXB2逐渐增高,6-Keto-PGF1α逐渐降低,2期、3期、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期分别与正常对照组、2期、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2期到4期,血瘀证检出率逐步增加(2期21.4%,3期49.0%,4期68.2%),CKD2期和3期的血瘀证均较非血瘀证ET、TXB2为高,6-Keto-PGF1α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KD4期的血瘀证较非血瘀证ET、TXB2为高,6-Keto-PGF1α为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机制的紊乱随着CKD的进展逐步增加,在进入CKD4期后尤为明显,TXA2/PGI2的代谢异常,血小板活化,内皮细胞受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凝血机制紊乱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血瘀证,随着CKD进展,血瘀证患者逐步增多,在CKD4期血瘀证虽然较非血瘀证患者的凝血机制有异常,但无明显差异,提示CKD4期非血瘀证患者虽然没有宏观的血瘀表现,仍可能存在肾脏的微型癥积,即肾脏局部的瘀血阻络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8.
海曼肾炎模型(heymann nephritis,HN)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研究人类膜性肾病的大鼠动物模型。HN又可分为主动型海曼肾炎(active heymann nephritis,AHN)与被动型海曼肾炎(passive heymann nephritis,PHN)两种。上世纪50年代Heymann等[1]发现,将大鼠肾皮质通过组织灌洗、匀浆、离心制成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提取物作为抗原注射给大鼠后,可导致其出现大量蛋白尿,并在病理上与人类膜性肾病极其相似,此即AHN模型的发现。之后,人们又发现了PHN模型,即将上述抗原沉淀注射给兔子或羊,使之产生相应的抗血清,并将适量的抗血清注射给大鼠使其出现HN的表现。该类模型的出现也证实了HN的免疫复合物系肾小球原位沉积,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健脾补肾方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疗效机制,探讨"脾肾相关"、"先后天之本"中医理论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中的运用。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小鼠模型,随机分为7、14、28d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生理盐水、健脾补肾方2组。于骨折术后第2天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3个时间点后处死小鼠,取材,进行影像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染色。结果 X-ray、Micro-CT结果显示,健脾补肾组7、14、28d均可促进骨痂形成及骨折愈合;Micro-CT定量分析显示,健脾补肾组7、14d骨痂BV/TV、Conn.D、mean/density of TV、mean/density of BV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有限元分析结果提示,健脾补肾组28d骨折部位刚度、弹性模量结果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HE染色、ABH/OG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折部位早、中期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加速骨折愈合;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健脾补肾方能增加骨痂部位β-catenin、Runx2的表达,促进骨折愈合。结论健脾补肾方可以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β-catenin、Runx2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0.
肾炎康复片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目的:研究肾炎康复片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经临床确诊为Ⅲ、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患者60例分为肾炎康复片治疗组和洛汀新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肾炎康复片(薄膜衣片)每次5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洛汀新10 mg,每日1次口服,疗程均为2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或24 h尿蛋白定量、血C反应蛋白和尿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变化.结果:对Ⅳ期糖尿病肾病,肾炎康复片组与洛汀新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46.7%,肾炎康复片组较洛汀新组疗效显著(P<0.05),提示肾炎康复片在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经肾炎康复片治疗的Ⅳ期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则明显减少(P<0.05).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经肾炎康复片治疗后其血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尿TGF-β1有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肾炎康复片能有效缓解Ⅲ期、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尿蛋白的排出,这一作用可能与肾炎康复片减少血清C反应蛋白,从而改善糖尿病肾病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