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肿瘤疾病的热疗安全有效、不良反应低,且与其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有协同作用,近年来已成为继手术、放化疗和生物治疗后的一种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热疗主要通过直接对肿瘤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和热诱导的放射增敏效应来发挥提高放化疗效果的作用,故现在热疗正逐渐应用于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本文主要对肿瘤热疗在联合传统化疗、放疗、免疫治疗以及新材料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香茶菜属植物体外抗肿瘤成分及作用的差异,初步阐明其抗肿瘤药效物质。[方法]制备香茶菜属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乙酸乙酯提取物,以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分析研究香茶菜属植物及其不同入药部位的成分差异;MTT法研究不同样品对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具有体外抗肿瘤活性的香茶菜属植物种类及入药部位;以有效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共同孵育,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分析孵育前后成分的变化,推测其可能的抗肿瘤药效物质的化学结构类别。[结果]TLC分析显示,浙江香茶菜属不同种植物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香茶菜[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am)H.Hara]、大萼香茶菜[Isodon macrocalyx(Miquel)Kud觝]与本属其他植物对比成分明显不同;对MCF-7细胞抑制作用最好的是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半数抑制浓度(50%inhibiting concentration,IC50)为8.29μg·m L-1;UPLC分析显示,该样品中存在能够与GSH结合的成分,可能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结论]浙江产大萼香茶菜的地上部分具有较强抗肿瘤作用,初步确定其抗肿瘤药效物质为迈克尔受体分子型二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并发髋关节滑膜炎(SH)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KD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收治的连续KD住院患儿,以并发SH的KD患儿为SHKD组,未并发SH的KD患儿为KD组,分析KD患儿并发SH的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1 038例KD患儿进入本文分析,SHKD组13例,KD组1 025例。①SHKD组男6例,女7例,平均发病年龄(35.5±15.3)月龄,病程中第1~17(9.1±4.2) d出现滑膜炎症状。双侧SH 9例,右侧SH 2例,左侧SH 1例,髋、膝关节滑膜炎1例。采用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KD,1例出现冠状动脉扩张,1例出现休克,3例IVIG无反应。SH症状恢复时间1~10(4.0±2.4) d。②年龄、D-二聚体和IVIG无反应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26、0.003和0.012)。③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升高和IVIG无反应是KD并发SH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51(95%CI:1.021~1.297)和12.2(95%CI:2.476~60.485)。结论SHKD临床表现以髋关节疼痛及下肢活动受限为主,症状轻,预后良好。D-二聚体升高和IVIG无反应是SHK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岩藻糖的氟化模拟类似物2-氟-L-岩藻糖(2-fluoro-L-fucose,2FF)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凝集素染色法检测2FF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中核心岩藻糖的表达情况;CCK-8法测定2FF处理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法测定2FF处理后乳腺癌侵袭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分析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2FF可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中核心岩藻糖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FF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和侵袭;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2FF使用后,pYAP、pLATS、pMST1/2表达下降,总体YAP、LATS、MST1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2FF可以抑制核心岩藻糖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Hippo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放疗是肺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40%-50%的患者在放疗后会出现局部肿瘤未控或复发,放射抵抗是导致肺癌局部控制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体外放疗抵抗模型的缺乏是阻碍其机制研究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人肺腺癌H1975和H1299辐射耐受细胞株,为未来开展肺癌放射抵抗相关性研究创建体外模型,并初步探索其放射抵抗机制。方法 对H1975和H1299细胞进行等剂量的X射线分次照射,构建辐射耐受细胞株H1975DR和H1299DR;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比较H1975和H1975DR细胞、H1299和H1299DR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线性二次模型拟合细胞存活分数曲线;DNA损伤修复能力的检测采用彗星实验,并计算DNA尾部百分比(Tail DNA%);利用光学显微镜、CCK-8、FACS、细胞划痕和侵袭等方法比较细胞形态、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水平和周期分布、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等生物学特性;通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DNA-PKcs、53BP1、RAD51、p-ATM等DNA损伤修复因子的表达。结果 历经5个月的照射及持续培养获得稳定的辐射耐受细胞株H1975DR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