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80篇
内科学   10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39篇
预防医学   121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312篇
  3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球管是CT中最昂贵的消耗性核心部件。本文简析了球管的一般常见故障,以及对非致命故障的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2.

Background  

Cancer cells develop mechanisms to evade immune cells and achieve progression. Aberrant B7-H1 and B7-1 expressions may help pancreatic carcinoma (PC) cells escape immune attack; these molecules can be considered as prognostic markers for patients with PC who have undergone radical resection.  相似文献   
93.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公立医院会计报告不真实、组织效率不高、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等现象越来越受到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关注。2011年10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征求意见稿出台,意图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改变这些现状。该文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效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化疗基础上口服安罗替尼胶囊12 mg/次,1次/d,第1~14天,21 d为1个周期。每2个周期评估1次疗效,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疾病进展停药。比较2组化疗前及化疗4个周期后血清CEA、VEGF水平;化疗4个周期后评定2组疾病控制率、客观有效率;随访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化疗4个周期后血清CEA[(7.25±4.93)、(12.28±5.63)μg/L]和VEGF[(56.12±33.69)、(102.17±44.94)ng/L]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EA:(50.47±13.49)、(54.15±12.93)μg/L;VEGF:(407.41±147.32)、(411.44±143.56)ng/L](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4个周期,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客观有效率(26.67%)与对照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020年4月30日,观察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4.8个月)长于对照组(2.8个月)(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均可耐受,观察组手足综合征、高血压、咯血的发生率(36.67%、33.33%、13.33%)高于对照组(0、6.67%、0)(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安罗替尼联合多西他赛二线治疗可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自体骨髓中的阃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最佳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呈散在圆形细胞群、散在梭形细胞群、克隆圆形细胞群、花带状细胞群、漩涡状细胞群,而传代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性状一致,排列规则,呈饱满的梭行。结论:通过体外非诱导培养获得的自体BM—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6.
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以疫情报告和重点疫区、疫点调查资料为依据,统计分析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结果河南省疟疾处于低水平流行,但疫情波动;局部暴发流行屡有发生;发病以当地感染为主,病例分布既广泛又集中,各年度病例主要集中在有嗜人按蚊分布的复媒介地区和暴发流行地区。结论1994~2003年河南省疟疾流行特征与此前40年相比,除流行程度较低外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97.
AFP-L3含量测定在肝癌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检测在肝细胞癌(HCC)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112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人小扁豆素结合型甲胎蛋白(AFP)/AFP-L3的含量。结果 HCC患者的AFP-L3阳性率为81.7%,高于肝硬化组(18.2%)、肝脏良性肿瘤组(10.5%);术后AFP-L3持续阳性的HCC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77.3%、45.5%、22.7%,而AFP-L3转阴的HCC患者1、2、3 a生存率分别为75.6%、53.7%、41.5%,两组3 a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测定AFP-L3对AFP阳性时的良、恶性肝病的鉴别及HCC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外周血环氧合酶-2(COX-2)活性在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亚临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短期干预,ELISA法检测各分组血浆COX-2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亚临床AS组COX-2水平[(10.84±3.11)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97±1.25)U/L](P<0.05);塞来昔布组在接受塞来昔布后COX-2水平显著降低(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与安慰剂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临床AS血浆COX-2水平明显升高,ELISA法测定血浆COX-2活性可作为亚临床AS的诊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
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预测和预防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6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任取同期收治的48例无复发肝癌患者作对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肝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9.2%和65.4%,1、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2%和50.3%。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癌早期复发与下列5个因素有关: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血管癌栓、有无结节融合。结论:大肝癌有血管癌栓是肝细胞肝癌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0.
牛膝饮片及牛膝多糖对小鼠免疫抑制调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牛膝饮片及其有效成分牛膝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二者作用的一致性。方法:将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牛膝饮片组、牛膝多糖组及香菇菌多糖阳性对照组,ip环磷酰胺3 d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同时分别ig生理盐水及相应药物7 d后测定牛膝饮片、牛膝多糖对小鼠胸腺、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斑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牛膝饮片、牛膝多糖均能提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溶血斑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相比,两者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各免疫指数,且差异显著(P<0.01或P<0.05);在本实验用药剂量下(牛膝饮片20 g.kg-1,牛膝多糖0.5 g.kg-1)2者作用强度相当。结论:牛膝多糖是牛膝中增强免疫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