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提前对间隔旁路逆传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的诊断作用。方法 按心内电生理检查标准和射频消融结果,将47例符合人选条件的患者分为两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组和间隔旁路逆传的0AVRT组,分别为24例和23例。心动过速时行心室期前程序刺激(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测量体表心电图上心室融合波之后的心房激动时间是否提前。结果 RS2刺激和心室快速刺激均能形成多个心室融合波。AVNRT组无l例伴有心房激动提前(特异性100%),而OAVRT组在心室刺激成分明显的心室融合波时,心房激动均被提前(敏感性100%)。两组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01)。结论 心室融合波伴心房激动时间提前是诊断间隔旁路逆传OAVRT的可靠指标,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而且也可用于未能记录到希氏束电图的患者。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卡泊芬净注射剂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非对照、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入选对象为年龄≥18岁,确诊为侵袭性念珠菌病或食管念珠菌病需要进行抗真菌治疗的中国成人患者。采用卡泊芬净静脉给药,每日50 mg,首日采用70 mg负荷剂量。在最后一次血液或其他正常无菌部位培养阳性后继续治疗至少14 d。食管念珠菌病患者每日50 mg,疗程至少7 d,症状缓解后继续治疗72 h。结果共入选63例患者,包括侵袭性念珠菌病60例,食管念珠菌病3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63例,全分析集(FAS)63例,符合方案集(PPS)50例。SS 63例患者中,14例发生19例次严重不良事件,均与研究药物无关;发生与药物有关的非严重不良事件31例73例次,其中4例同时发生临床不良事件和实验室指标异常;8例发生12例次临床不良事件,主要为皮疹等,其中91.7%(11/12)属轻、中度。27例发生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ALT等肝酶升高、血钾降低等。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9.2%(31/63),其中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7%(8/63),实验室指标异常发生率为42.9%(27/63)。1例因不良事件终止治疗,占1.6%(1/63)。FAS和PPS中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6/62)和70.0%(35/50)。FA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57.6%(34/59),食管念珠菌病为2/3。PPS中,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68.8%(33/48),食管念珠菌病为3/3。结论卡泊芬净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临床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患者可耐受。卡泊芬净可有效治疗中国成年人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食管念珠菌病。  相似文献   
73.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人肝细胞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110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石蜡切片组织中MRP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肝细胞癌110例,表达阳性57例,其阳性率为52%。术前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未行TACE治疗者的MRP阳性率分别为51%(19/37)和52%(38/73)。MRP与癌  相似文献   
74.
75.
张则伟  郭剑民  王新保  周立新 《浙江医学》2010,32(5):644-645,648
目的 探讨血清骨桥蛋白检测在胰腺癌诊断、转移评价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胰腺癌患者57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53例和正常人50例的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比较各组之间OPN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确定血清OPN临界值,计算OPN指标用于胰腺癌临床诊断和远处转移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P〈0.05),而后两组之间OP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OPN水平变化与胰腺癌远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血清OPN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0%和61.0%,预测肿瘤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0%和57.0%.结论 血清OPN水平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远处转移的预测和临床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13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的3D DSA与二维(2D)DSA图像进行比较,分析颈动脉的形状、狭窄的显示、血管内治疗的必要性、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及支架的选择。结果 与2D DSA相比,3D DSA能更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的形状及程度,能提供最佳血管内治疗的工作角度,使用3D DSA能正确决策支架的选择。结论 3D DSA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提供许多2D DSA不能提供的有价值信息,对常规DSA是一种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77.
间断缺血对犬骨骼肌存活时限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间断缺血延长离体骨骼肌存活时限。方法 以犬股薄肌为模型,利用“4C”法、琥珀酸脱氢酶(SDH)光镜组化、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观察离体骨骼肌存活时限。结果 常温下犬股薄肌的缺血时限为7h,低温(4℃)可以延长骨骼肌的存活时限至15h,间断缺血可以延长骨骼肌的存活时限为25h。结论 间断缺血明显延长骨骼肌存活时限,从而可能为断肢保存提供了一种更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非梗死区心肌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影响。方法24只兔随机分为3组,两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制成心肌梗死模型,手术后1周1组给予咪达普利 0.625mg·kg-1·d-1口服(咪达普利组),另1组则给予安慰剂口服(陈旧性心肌梗死组);第3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也给予安慰剂口服(假手术组)。3个月后酶解分离得到左心室壁远离梗死中心区的3层心肌单细胞(心外膜下心肌细胞、中层心肌细胞和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用膜片钳技术研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以及3层心肌细胞的短暂外向钾电流(Ito)的改变。结果 心肌梗死后3个月,非梗死区的心肌细胞发生了肥厚和重构,3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限(APD)明显延长,其中心内膜下心肌细胞的APD明显短于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中层心肌细胞(P<0.01),与假手术组对比呈相反的跨室壁离散。陈旧性心肌梗死TDR也明显增加,但TDR在咪达普利组和假手术组间差异不明显。陈旧性心肌梗死3层心肌细胞的Ito密度均降低,以心外膜下心肌细胞和中层心肌细胞较明显(P<0.05),咪达普利组和假手术组相比,Ito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陈旧性心肌梗死远离梗死中心区的左心室心肌细胞发生代偿性肥厚,APD延长,TDR增加,3层心肌细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窦律时PR已延长 ( >2 0 0ms)的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和慢径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 11例长PR组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慢径对PR和AH等心内参数的影响 ,并与 3 3例正常PR组对照。结果 长PR组患者无房室结双径路 ,即AH跳跃现象较正常PR组更常见 ,心室刺激较正常PR组更易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对两组患者PR和AH无影响。长PR组射频消融后 1:1房室和室房传导的最大频率减慢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延长。结论 结果提示 ,长PR房室结双径路具有不同于正常PR者的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特点 ,射频消融慢径对这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并评价分别接受不同化疗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地塞米松(VAD)、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MPT)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对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MM的7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采用VD方案,39例采用VAD方案,9例采用MPT方案,判定以上3种方案的疗效。结果:VD方案的疗效优于VAD和MPT方案(89.3%∶61.5%,P<0.05;89.3%∶33.3%,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VAD和MPT方案(35.7%∶66.7%,P<0.05;35.7%∶100%,P<0.01)。结论:VD方案治疗MM的疗效明显优于VAD和MPT方案,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值得推荐治疗MM的安全、可靠及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