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洪锋  王楠  陈冠军 《中国骨伤》2016,29(11):1027-1032
目的:探讨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采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直视下,重建钢板固定后髁治疗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28~71岁,平均4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6~15 d,平均9.2 d。按Schatzker分型:Ⅱ型6例,Ⅳ型2例,Ⅴ型7例,Ⅵ型4例。按三柱理论分型:内侧柱合并后柱骨折2例,外侧柱合并后柱骨折6例,三柱骨折11例。术前主要临床症状为膝关节肿胀、畸形及活动受限,X线及CT检查完善。术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内后侧切口皮肤感染,加强换药后愈合良好,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栓塞、内固定断裂失效、骨折再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19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患者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2个月。HSS评分总分82.1±7.3;优9例,良7例,中2例,差1例。术后3 d与术后1年骨折愈合后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倒"L"形切口治疗胫骨平台后髁骨折,显露充分,损伤小,内固定安装方便、有效。重建钢板具有易于塑形、支撑性较强、内植入体积小、费用低廉的优点,配合恰当的术后康复训练,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选择插管不同栓塞剂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大咯血患者45例,分为明胶海绵组(9例)、聚乙烯醇+明胶组(13例)、聚乙烯醇+丝线+明胶组(23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2年。结果:三组病例近期有效率分别为88.9%、100%、100%,且三种方法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期有效率三者分别为77.8%、100%、100%;远期有效率分别为57.1%、100%、100%;中、远期有效率比较三种方法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聚乙烯醇+明胶海绵、聚乙烯醇+丝线+明胶海绵栓塞术是治疗急症大咯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后者疗效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李俊华  黄忠名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543-545,603
目的 观察不同压力与作用时间下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情况,为减少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后皮瓣坏死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方法 取23岁男性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传代后,取第6代皮肤成纤维细胞分空白组、40 kPa组(持续40 kPa压力)、60 kPa Ⅰ组(间断60 kPa压力)、60 kPa Ⅱ组(持续60 kPa压力)进行压力试验,试验后培养至第7天,检测各组培养液中IL-6含量,使用透射电镜、光镜观察各组内踝皮肤成纤维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的变化,使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对照片中的线粒体、细胞核进行勾勒,计算线粒体、细胞核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并进行比较。 结果 60 kPa Ⅱ组成纤维细胞IL-6的分泌增加,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减少,40倍光镜下可见细胞增殖受到抑制,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Pa组与60 kPa Ⅰ组成纤维细胞,在透镜下可见线粒体受到了损伤,但40倍光镜下可见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空白组相近(P>0.05)。 结论 间断60 kPa压力不会增加皮瓣坏死的几率,更适合在即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