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1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2篇
基础医学   30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71篇
内科学   223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56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71篇
综合类   754篇
预防医学   230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34篇
  27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2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417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在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中对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相关炎性因子:细胞间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300~350 g,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为实验组,通过灌胃法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kg.d)];安慰剂对照组为模型组,给予等量清水;空白对照组为假手术组,只分离出左颈总动脉后缝合,不作球囊损伤处理,给予等量清水。药物干预3天后实验组与模型组行左侧颈总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实验组继续每日给予阿托伐他汀,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给予等量清水,每组中各有6只于术后1、3、7天和14天分别处死,采集血清及颈总动脉标本。采用组织形态学观察内膜增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NF-κB及ICAM-1、VCAM-1、MCP-1、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阿托伐他汀组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面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血管壁及血清中NF-κB及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壁及血清中NF-κB及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TNF-α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抑制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其可能机制是通过特异性抑制炎症关键调节因子NF-κB,从而减少其下游炎性因子ICAM-1、VCAM-1、MCP-1、IL-6及TNF-α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和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对照组与实验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划痕法测定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距离。结果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在对照组、诱骗组及诱骗对照组中均有表达。在不同时间点,诱骗组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后48 h,对照组、诱骗组及诱骗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距离分别为105.23±7.81μm、58.65±12.68μm、106.47±7.60μm,诱骗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特异诱骗寡核苷酸可以抑制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的mRNA和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应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基因敲除小鼠和nNOS抑制剂,探讨nNOS对心肌缺血预处理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野生型缺血再灌注组(WT IR)、野生型缺血预处理组(WT IP)、野生型缺血预处理L-VNIO处理组(WT IP+ L-VNIO)、基因敲除鼠缺血再灌注组(KO IR)和基因敲除鼠缺血预处理组(KO IP).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缺血30 min再灌注3h,缺血预处理组分别经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连续三个循环后,再缺血30 min再灌注3h,观察TUNEL染色和Caspase-8、Caspase-9、Caspase-3的活性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法观察Bax、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WT IR组相比,WT IP组小鼠TUNEL阳性细胞数目减少,Caspase-8、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降低,Bax和Fas蛋白表达显著降低,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在KO IP组,与KO IR组相比,TUNEL阳性细胞数目和Caspase活性显著增加,Bax和Fas表达显著增高,Bcl-2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nNOS在心肌缺血预处理时发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中国18家医院的14万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的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于中国18家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43889例(143889只右眼)的眼部生物学参数资料。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和轴向、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等眼球参数采用IOLMaster 500测量,获取3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各医院将资料整理分析后提交给武汉爱尔眼科医院进行总体分析。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等分析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和轴向在不同性别、年龄、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中的分布差异。结果143889例患者中女性84319例,男性59570例;年龄为72(65~78)岁;角膜散光度数为0.84(0.51~1.33)D,散光度数≥0.75 D者80895例(56.22%),散光度数≥1.00 D者57304例(39.83%)。女性角膜散光度数为0.87(0.53~1.37)D,男性为0.82(0.50~1.29)D(U=-14.891);女性顺规散光比例为33.26%(28046/84319),逆规散光比例为49.08%(41385/84319);男性顺规散光比例为34.26%(20408/59570),逆规散光比例为46.91%(27945/59570)(χ2=70.9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年龄增加,角膜散光度数先由0.94(0.57~1.48)D减少至0.75(0.46~1.18)D,后又增大至1.19(0.74~1.7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63.438,P<0.05),变化的转折在61~70岁。随着年龄的增大,顺规散光比例减小[由77.50%(396/511)减少至12.50%(3/24)],逆规散光比例增大[由11.15%(57/511)增大至79.07%(34/43)],斜向散光比例变化不大[17.02%(16/94)至19.92%(245/1230)],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4.496,P<0.05)。前房越浅,角膜散光度数越大,由0.82(0.51~1.31)D增大至1.05(0.61~1.56)D;逆规散光比例越大,由47.32%(60207/127227)增大至51.69%(184/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409.961,χ2=120.995;均P<0.05)。平均角膜屈光力越大,角膜散光度数越大,由0.80(0.49~1.33)D增大至0.95(0.58~1.53)D;逆规散光比例越小,由52.84%(4963/9392)减小至39.97%(9023/22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808.562,χ2=752.147;均P<0.05)。不同眼轴长度相比,当眼轴长度>25.00 mm时,角膜散光度数最大,为1.04(0.62~1.65)D;逆规散光比例最大,为49.00%(10964/223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071.198,χ2=131.130;均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前表面散光轴向以逆规散光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大,角膜散光度数有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65岁为顺规散光向逆规散光变化的转折点。前房越浅,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以及逆规散光比例越大。当眼轴长度>25.00 mm时,角膜前表面散光度数和逆规散光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IG)对慢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方法 66例应用MIG注射液(150mg/日)和129例应用非甘草酸类(非-MIG)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日)单独或合并应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和2周时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非-MIG治疗组比,MIG治疗1周时能升高白细胞(P=0.01),ALT、AST、ALP和GGT降低非常明显(P<0.01)。MIG开始治疗时患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是非-MIG治疗组患者的5倍(P<0.01)、2.94倍(P<0.01)、2.41倍(P<0.01)和1.63倍(P<0.01),治疗2周后MIG治疗组这些指标分别下降到非-MIG治疗组的1.53倍(P=0.03)、1.04倍(P=0.79)、1.29倍(P=0.26)和1.1倍(P=0.33);治疗2周后,MIG组和非-MIG治疗组患者TP、ALB、H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G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安全有效,血清酶学恢复迅速,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辽宁省境内棕背鼠平体内普马拉病毒(PUUV)的基因特征及分布情况。方法收集辽宁省抚顺和本溪地区棕背鼠平的肺组织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PUUV抗原,RT-PCR方法扩增标本中PUUV S基因片段,并测序,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采集38份棕背鼠平肺组织标本,IFA检测PUUV抗原阳性2份,RT-PCR扩增PUUV S基因阳性4份,测序表明均为PUUV特异性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本次检出的抚顺和本溪病毒株与吉林省的抚松株属于同一亚型,核苷酸同源性为95.2%~96.9%,在进化树上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在亲缘关系上与日本PUUV株较近。结论辽宁省可能存在PUUV的一个新亚型。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claudin-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屏障损伤时的表达改变及意义。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模型组),SAP模型+HMGB1 抑制剂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EP处理组)。SAP模型采用5%牛磺胆胆酸钠逆行胰管注射法,EP处理组于造模后2 h尾静脉注射EP溶液。各组大鼠于术后24 h处死,测定血浆淀粉酶(AMY),内毒素(LPS),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观察肠黏膜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肠黏膜claudin-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肠组织HMGB1和claudin-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AMY,LPS和DAO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小肠黏膜屏障受损,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肠黏膜claudin-1蛋白表达降低,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升高,claudin-1 mRNA的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EP处理组肠组织HMGB1 mRNA表达降低,claudin-1蛋白与mRNA表达升高,各损伤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肠组织HMGB1表达升高,从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的表达有关;HMGB1抑制剂EP对SAP肠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破裂型腹主动脉瘤(rAAA)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目前开放手术依然是处理rAAA的基本术式。笔者从诊断、术中注意事项和术后治疗3个方面论述rAAA开放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防治措施,指出:rAAA并发症需防治并重,“防”之重点在于提高诊断效率,减少失血量,术中缩短阻断时间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治”之要点在于早期发现,明确病因,对因治疗,避免诱因,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干扰结肠癌细胞TrkB蛋白表达及抑制ERK活化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以及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特异性TrkB-siRNA瞬时转染及ERK特异性抑制剂处理SW620结肠癌细胞,观察SW620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情况以及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特异性siRNA转染高表达TrkB的SW620细胞,TrkB蛋白表达减少,ERK的磷酸化水平降低,且转染组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 1),24 h后侵袭至下层小室的细胞数转染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ERK抑制剂明显降低SW620细胞ERK磷酸化水平(P=0.001),而对ERK蛋白表达没有影响,且应用ERK抑制剂作用SW620细胞,对照组和处理组中细胞数没有显著差异(P=0.544),对照组和处理组中SW620细胞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但对照组24 h后侵袭至下层小室的细胞数显著高于处理组(P=0.0001)。结论:干扰TrkB蛋白表达能够降低高转移结肠腺癌SW620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同时应用ERK特异性抑制剂也显著抑制细胞侵袭。因此ERK信号转导通路可能与TrkB介导的结肠腺癌细胞抗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增加相关,沉默TrkB表达可能成为阻断结肠癌转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黏膜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81)的表达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9帚组、ANP组和丙酮酸乙酯(EP)处理组,分别于建模后24h取材。测定血浆淀粉酶(AMY)、血浆D-乳酸、肠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l和occlud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建模后24h,大鼠AMY、D-乳酸与肠黏膜MPO水平AN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但EP处理组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NP组大鼠肠黏膜HMGB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P〈005),EP处理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ANP组较正常对照组和EP处理组下降(P〈0.05),EP处理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ANP大鼠肠黏膜中HMGBl表达增高,可通过降低occludin蛋白表达,增加肠黏膜屏障通透性。EP能显著抑制HMGBl表达,使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对ANP肠黏膜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