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58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4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57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肿瘤细胞有不同于正常细胞的命运,这些命运包括细胞复制、衰老、死亡、休眠、变异、重构和挤出。肿瘤遗传和表观遗传决定了细胞的命运,理解肿瘤细胞不同的命运可能会发现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抑制肿瘤细胞复制、变异、重构和挤出,或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死亡和休眠,从而改变肿瘤细胞的命运可实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2.
胃癌是一种致死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在东亚地区尤其在中国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循环肿瘤细胞(CTCs)被认为在癌症转移中起关键作用,是罕见的从肿瘤原发灶释放到血流的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也被认为是较好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诊断、评估预后及提高胃癌患者的治疗水平。本文对CTCs的检测技术及在胃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4月,本院采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12例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患者。病变侵犯节段:C3/C4 1例,C4/C5 2例,C5/C6 6例,C6/C7 3例。术前神经功能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7例,E级2例。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83±4.45)分。术前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4.67±18.25)mm/h。术前所有患者规范抗感染治疗1周,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感染播散。随访12~30个月,平均16.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年随访时,B级和C级各1例患者恢复至D级,余C级1例和D级7例患者恢复至E级。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至(15.50±2.02)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ESR为(7.58±5.32)mm/h,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无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复发。结论颈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合并硬膜外脓肿较为少见,容易误诊,对可疑病例应进行血清学排查。在规范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4.
达雷妥尤单抗(Daratumumab,Dara)是第一代抗CD38单克隆抗体,具有免疫调节、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作用、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用。近年来关于抗CD38单克隆抗体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达雷妥尤单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具有肾脏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5.
藏医是在广泛吸收和融合中国传统医学、印度医学和大食医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独特的医学体系,同时,青藏高原具有海拔高、资源匮乏、氧气不足等特点,但是也形成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生长出许多珍稀药用植物——藏药。藏药历史悠久,是中国比较完整和有影响力的民族药之一,在治疗高原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高原经济活动增多,高原缺氧极大地影响了高原作业能力。根据《中国藏药》通过查阅文献,归纳具有抗高原缺氧作用的藏药其药理作用、有效成分、生长环境等,并根据作用部位将它们分为对肺保护作用、对心保护作用、对脑保护作用、对肝脏保护作用、改善疲劳和其他等6类药物,旨在为发现更多有潜力的抗缺氧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女性聘用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特点及其二者的关系。方法:运用心理健康测查表、应付方式问卷对320名女性聘用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女性聘用人员存在的心理问题依次是抑郁(30.7%)、躯体化(24.4%)、兴奋状态(21.8%);女性聘用人员更多采用的是解决问题与求助的应付方式;除兴奋状态外解决问题、求助与PHI各因子呈明显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与PHI各因子呈明显正相关;除兴奋状态以外,自责对心理健康各因子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减少消极应付方式的选择,能够促进军队医院女性聘用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不同分离方法及培养条件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组织块贴壁法、酶消化法获取hUCMSCs,进行原代培养,记录各组首次传代时间,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鉴定其CD29、CD44、HLA-ABC、CD34、CD45、HLA-DR抗原表达。分别用DMEM-LG、DMEM-HG和DMEM-F123种培养基培养第3代、第7代细胞,MTT法比较不同时间点3种培养基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较均一的梭形或者多角形贴壁细胞,胞核大胞浆丰富,CD29、CD44、HLA-ABC抗原表达阳性,CD34、CD45、HLA-DR抗原表达阴性。用DMEM-F12培养的细胞活力更好,细胞生长更迅速。结论:两种分离方法均能得到hUCMSCs,DMEM-F12培养基更能够促进细胞的增殖,较适合于培养hUCMSCs。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诊治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2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组),50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组)。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改良Brantigan评分评价椎间融合情况。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患者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6~36(20.5±3.0)个月。随访期间非手术组未出现因药物治疗无效转为手术治疗的患者。非手术组患者药物治疗2~4(2.5±0.6)个疗程后布鲁杆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转为阴性,ESR、CRP恢复正常,VAS评分及ODI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术前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患者,术后ASIA分级B级改善至C级1例,D级改善至E级5例。手术组患者无病灶复发、切口感染、窦道形成或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8(4.3±2.5)个月椎间隙全部获得融合(Brantigan评分≥3分)。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药物治疗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并在药物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在去势大鼠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后其骨形态、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6-06/12在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普通级3个月龄wistar雌性大鼠60只。骨形态发生蛋白冻干粉剂(从幼龄牦牛新鲜长骨皮质中提取)。②实验分组:以同一只大鼠左右肢体为对照,右侧为实验侧,左侧为对照侧。③大鼠摘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筛选出造模成功的44只大鼠,实验侧距大转子0.5cm处股骨颈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冻干粉剂,对照侧植入牛血清白蛋白。④实验评估:术后4周、8周时麻醉下处死大鼠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切片后光镜下观察、CT扫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及万能生物力学机观察大鼠股骨颈骨形态学、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骨强度的变化。结果:纳入造模成功后的4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股骨颈骨组织形态学观察:4周时实验侧股骨颈局部骨小梁完整、连续性尚好;对照侧股骨颈局部骨小梁稀少、连续性中断,不完整。8周时实验侧股骨颈骨小梁致密,数量增多、完整,连接成网状结构、分布均匀;对照侧股骨颈骨小梁稀疏、变细、间距变大,呈髓腔扩大。②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定:4周时实验侧和对照侧股骨颈皮质厚度无明显差异,骨密度及最大载荷有明显差异(P<0.05);8周实验侧较对照侧骨皮质厚度明显增加、骨密度、最大载荷均增高[皮质厚度:(2.632±0.042),(1.728±0.034)mm,骨密度:(0.210±0.026),(0.182±0.029)g/mm2,最大载荷:(97.2±8.1),(85.6±7.9)N,P均<0.05]。结论:植入牛骨形成蛋白可以提高去势大鼠股骨颈局部骨皮质厚度、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强度,这将可能为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0.
Expression of liver cancer associated gene HCCA3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IM:To study and clone a novel liver cancer related gene,and to explore the molecular basis of liver cancer genesis.METHODS:Using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ssechain reaction(DDPCR),we investigated the difference ofmRNA in human hepstocallular carcinoma(HCC)and pairedsurrounding liver tissues,and got a gene probe.Byscreening a human placenta cDNA library and genornichomologous extend,we obtained a full-length cDNA namedHCCA3.We analyzed the expression of this novel gene in 42pairs of HCC and the surrounding liver tissues,anddistribution in human normal tissues by mssns of Northernblot assay.RESULTS:A full-length cDNA of liver cancer associated geneHCCA3 has been submitted to the GeneBank nucleotidesequence databases(Accession No.AF276707).The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this gene was 78.6%(33/42)inHCC tissues,and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data showed thatthe HCCA3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vasion oftumor capsule(P=0.023)and adjacant small metastasissatellite nodules lesions(P=0.041).The HCCA3 was widelydistributed in the human normal tissues,which wasIntensively expressed In lungs,brain and colon tissues,while lowly expressed In the liver tissues.CONCLUSION:A novel full-length cDNA was cloned anddifferentiated,which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liver cancertissues.The high express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tumor invssivensss and metastasis,that may be the lateheredited change in HCC gens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