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R"形体位翻身垫用于压疮病人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4例压疮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实验组采用"R"形体位翻身垫维持体位,对照组采用枕头维持体位.[结果]实验组病人使用"R"形体位翻身垫能维持理想的卧位.[结论]"R"形体位翻身垫用于压疮病人翻身,可保持病人处于翻身后的有效体位.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呼吸道专职护士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作用及效果。[方法]对照组为2003年2004年护理的人工气道病人505例,应用传统护理干预方法预防VAP的发生;实验组为2005年一2010年人工气道病人1876例,由呼吸道专职护士专门负责管理,对人工气道病人进行系统化管理,预防vAP的发生。观察两组病人VAP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VAP98例(19.41%);实验组发生VAP153例(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SICU人工气道病人实施由呼吸道专职护士提供的专职化管理,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63.
儿童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免疫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他克莫司作为继环孢菌素A之后临床应用的一种强而有效的免疫抑制剂,近年来在儿童肾脏疾病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日渐被重视。他克莫司在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包括激素依赖型、激素耐药型和频繁复发型等肾小球疾病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从作用机制入手,综述他克莫司在肾病综合征、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等儿童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4.
背景:隐性失血常见于人工关节置换后,所造成的术后贫血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关于隐性失血的原因说法有很多,但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亚油酸对大鼠血液中红细胞的影响,探讨人工关节置换后隐性失血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10)尾静脉注射乙醇溶液;实验组分为4个组(n=10),分别尾静脉注射15,30,60,90 mmol/L的亚油酸溶液,构建体内高亚油酸水平大鼠模型.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24,48,72 h从眼眶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检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过氧化氢浓度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在给药浓度为60 mmol/L时大鼠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降低,出现显著的隐性失血.在给药后24 h,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和红细胞计数都降低,且各实验组比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浓度均明显降低,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给药后48 h,对照组与实验组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及红细胞计数相对稳定,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氢浓度都明显持续下降,且实验组变化更显著(P<0.05).说明血液中亚油酸水平的升高可造成血液中红细胞的急性损伤,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导致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65.
江方正  叶向红  李维勤 《护理研究》2013,27(14):1407-1408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的医疗操作技术,是急危重症病人进行快速扩容、输入高渗液、血流动力学监测、全胃肠外静脉营养以及化疗等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危重病人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在危重病人的救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深静脉置管方法主要经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等。其中因经锁骨下入路的锁  相似文献   
66.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对于低位无条件保留肛门的直肠癌及肛管癌,腹会阴切除术仍是主要的手术方法。腹腔镜联合折刀位直肠癌腹会阴根治术相比传统截石位手术会阴部出血及术后渗出更少,具有一定优势。而达芬奇机器人因其三维立体视野,全方位手腕动作的精细及缝合操作的灵活性使得其在腹部操作时优于腹腔镜。2010年9月—2012年3月我院对76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先折刀位行会阴  相似文献   
67.
目的目前认为血清S100B蛋白是评估颅脑外伤的重要血清标志物,但非颅脑外伤是否可影响血清S100B蛋白尚有争议,文中探讨非颅脑外伤的创伤类型是否可影响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急诊救治的325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于相应的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将患者按是否存在颅脑损伤分为单纯颅脑损伤组(Isolated head injury,IHI组)、单纯非颅脑损伤组(non-head injury,NHI组)、颅脑损伤的复合伤组(multiple traumatic head injury,MTHI组),分析各组创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差别,并分析四肢长骨骨折、失血性休克、ISS评分对非颅脑外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影响。结果在患者伤后3 h,MTHI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高于IHI组以及NHI组(P<0.01);伤后6 h发现各组伤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较前提升(P<0.01),MIHI组血清S100B蛋白高于IHI组以及NHI组(P<0.01),且非颅脑外伤患者中,四肢长骨骨折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四肢骨折患者,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非休克患者,ISS评分≥16分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高于ISS评分<16分者。结论非颅脑外伤可促使创伤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而且失血性休克、四肢长骨骨折以及伤情严重程度均会影响血清S100B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68.
18氟-脱氧葡萄糖合成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xoxy glucose,18F-FDG)是最常用的正电子药物。对影响18F-FDG合成因素的报道尚不多。文中分析影响18F-FDG合成的因素,以期提高18F-FDG的合成效率和成功率。方法统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合成18F-FDG失败次数,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结果共合成18F-FDG 1257次,成功1228次,平均合成效率为60.5%,成功率为97.7%。未能合成出18F-FDG及合成效率不足40%的情况合计29次,占2.3%。其中18F离子未淋洗至反应管4次;传18F离子管路2位4通阀无法完全闭合,废水进入K222瓶中2次;加热器故障7次;合成时试剂加入错误6次;厂家配套试剂盒中K222含量偏低8次;试剂保存不当,导致三氟甘露糖纯度减低2次。失败原因主要与设备的稳定性、温度、试剂等因素有关。结论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及保养、规范的技术操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人员的全面培训可提高药物合成的效率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69.
目的固定矫治是当前正畸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固定矫治器种类繁多,本研究探讨2种不同固定矫治器在尖牙远移时对龈沟液碱性磷酸酶(gingival crevicular flaid-alkaline phosphatase,GCF-ALP)水平变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0例男性青少年患者,年龄12~16岁,每例患者随机选取同颌同名牙列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牙列佩戴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对照组牙列佩戴普通结扎式直丝弓托槽。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矫治前、矫治后1 h、24 h、48 h、72 h、168 h及2周GCF-ALP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佩戴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牙列的实验组GCF-ALP含量水平在加力72 h开始升高,升高的幅度、速率均高于佩戴普通结扎式直丝弓托槽矫治器的对照组牙列。结论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GCF-ALP水平发生动态变化。使用自锁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摩擦力较小,相对普通结扎式托槽,GCF-ALP含量水平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文中探讨初学者行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手术由先前无椎间盘镜手术经验的同一医师完成,按手术先后分为A-E 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放手术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5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D、E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发生2例硬脊膜损伤,其中1例伴马尾神经损伤,4例中转为开放手术,B组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结论经过30例左右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的经验积累,医师的操作水平即可达到稳定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