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0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1篇
基础医学   143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82篇
内科学   166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563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463篇
  2篇
中国医学   811篇
肿瘤学   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231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0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夏荔芪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濮阳市中医医院就诊的300例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2粒/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夏荔芪胶囊,3粒/次,3次/d。1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和前列腺液量化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21%,对照组有效率65.0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尿路症状评分和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评分、尿路症状评分和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液量化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前列腺液量化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前列腺液量化积分前后差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夏荔芪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具有很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在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一般康复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程度、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为(0.78±0.69)分,低于对照组的(1.45±0.7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总分为(26.41±1.38)分,高于对照组的(21.53±2.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方中药药熨在老年气滞血瘀型颈椎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减轻疼痛,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63.
针对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上下楼梯运动生物力学特性改变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改变与电针治疗疗效的相关性。基于CT和MRI图像数据,结合Mimics和Geomagic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人体膝关节下楼梯屈曲15°和上楼梯屈曲50°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股骨、胫骨、腓骨、内外侧半月板、股骨软骨、内外侧胫骨软骨结构等。通过临床力学实验,测取电针治疗前后膝关节所受支反力、力矩,并施加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半月板及关节软骨的应力分布情况。膝骨性关节炎在电针治疗后,内外侧半月板、股骨软骨、内外侧胫骨软骨的应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与治疗前相比,下楼梯屈曲15°时最大应力值分别减小0.543、0.236、0.194、0.239和0.327 MPa,上楼梯屈曲50°时分别减少0.253、0.31、0.227、0.112和0.122 MPa,软骨的应力峰值趋向于正常值,应力分布范围也更接近于正常膝关节,且关节内侧软骨及半月板比外侧受到的负荷大,软骨应力比更接近于正常值,这与临床上内侧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多于外侧型患者的现象相符合,从而证明电针治疗可影响膝关节中力的传递,使病变膝关节的应力吸收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有效改善关节软骨的压应力,使关节内力平衡得到恢复,延缓关节软骨退变,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电针治疗下膝关节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可为膝关节临床治疗和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稳定平面下进行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锻炼核心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物理治疗部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n = 25)和试验组(n = 25),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增加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两组训练总时间相同,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和10米步行速度(10MW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和BBS评分、10MW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Z| > 4.375,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 3.415, P < 0.01);两组TUGT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Z = -4.372,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Z = -2.804, P < 0.01)。结论 体轴回旋结合节律性呼吸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5.
目的:基于"甘能缓"理论,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和百药"药对的配伍规律。方法:选取符合"甘能缓"理论的张仲景"和百药"药对标准的经方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网络图链接关系、关联规则等方法探讨张仲景的"和百药"药对的用药及配伍规律。结果:在166方中,有122味药物,其中最常用甘草进行药对配伍。数据挖掘得出与甘草高频配伍的有毒药为半夏、附子、苦杏仁,解毒关联规则13条、强链接2组,得到药对"甘草-附子""蜂蜜-乌头"等;缓和药性关联规则24条、强链接11组,得到药对"甘草-石膏-麻黄""甘草-桂枝"等。结论:"和百药"药物可通过药对配伍缓和药物毒性、缓和药物寒热之性、缓和药力、缓留药效、缓和药物滋味。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提高患者用药的正确性与依从性,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方法 介绍我院研发的掌上智能用药系统的架构、设计特点及工作流程,详细论述该系统的创建用药计划、用药提醒、用药完成、用药后效应四大模块的功能与应用。结果 该系统采用移动手机应用,构建图文并茂的智能用药信息,能提醒患者按时服药,正确辨识药物,提高用药依从性与正确性。结论 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成为现阶段药学服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7.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的药用部位包括根、茎、叶、枝和种子等。通过在线数据库的搜索,本文对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总结。迄今为止,已鉴定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0余种,多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抗肿瘤、骨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以期为巴戟天属环烯醚萜类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检出的261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本院2012年8月至2014年7月间送检的各种临床标本(包括痰液、脓液、分泌物、尿液、血液和引流液等),应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WHONT 5.6软件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结果共检出261株鲍曼不动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41株(54.0%),83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情况很严重,尤其是分离自ICU和呼吸科的标本,实验室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检测,临床医师应根据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同时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做好隔离,防止医源性传播。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低电压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在上腹部增强CT扫描中的价值。方法 将腹围<90 cm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50):管电压10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250、230 mAs。对照组:管电压120 kV,ATCM,动、静脉期参考管电流为210、190 mAs。测量并对比两组图像噪声、肝脏和胰腺SNR、肝脏-竖脊肌和胰腺-竖脊肌CNR、腹主动脉CT值、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静脉期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结果 两组图像噪声、肝脏SNR、胰腺SNR、腹主动脉CT值、CTDIvol、DLP、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腹主动脉SNR、腹主动脉-竖脊肌CNR、肝脏-竖脊肌CNR、胰腺-竖脊肌CNR、腹腔干三维分支评分及血管清晰度评分、轴位图像主观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低管电压、ATCM上腹部增强CT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提高动脉血管显影程度,可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三甲中医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从临床分类筛选出的74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抗菌药物的细菌,着重分析其分布种类及耐药特点。结果脑病病区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检出率最高,耐药细菌种类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的为妥布霉素(20.0%)、阿米卡星(13.3%);26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均为泛耐药株,耐药率较低的为米诺环素(69.2%)、头孢哌酮/舒巴坦(55.6%);18株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均为泛耐药株,耐药率较低的为米诺环素(44.4%)、四环素(55.6%)。结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较为敏感,但临床使用时要注意观察耐药性的变化;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治疗建议临床上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联合用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体外对四环素类药物有效,然而其体内效果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细菌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各医院应结合药敏结果,合理用药,以减轻菌株耐药性的发生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