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12~66岁,平均37.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高处坠落伤14例,挤压伤5例.骨折类型按Tile分型:B1型4例,B2型3例,C1型25例,C2型14例,C3型2例.48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16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4例),重建钢板(其中耻骨支螺钉固定20例、耻骨联合螺钉固定8例)微创内固定治疗.术后通过X线观察患者复位情况并根据Majeed功能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7个月.未发生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解剖复位29例,满意复位18例,复位不满意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29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91.7%.结论: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患者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但对操作者要求高.  相似文献   
13.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2~72岁,平均38岁。所有骨折按Hawkins法分型,Ⅰ型6例,Ⅱ型18例,Ⅲ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其中6例行急诊手术。结果:28例均获随访,时间1~7年,平均2.8年。按Hawkins疗效标准: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3.2%。术后出现距骨体坏死5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2例,其中2例因距骨体坏死、塌陷或疼痛性关节炎而行踝关节融合术;术后出现单纯踝关节炎3例;距骨下关节炎6例,其中2例合并踝关节炎;无伤口感染和踝关节内侧皮肤坏死。结论:手术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颈骨折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保护残存血运,解剖复位,稳定内固定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28~68岁,平均36.9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合并胫骨平台后外侧塌陷骨折14例。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21例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7.3个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术后后内髁骨折均达解剖复位,1例术后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7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后内侧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髁劈裂骨折,有利于平台后内髁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胫骨平台后侧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没有一种理想的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分型系统,有待于临床工作者进一步完善。由于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特殊性,目前手术入路没有达成一致的共识,用传统的手术技术和手术入路很难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经改良的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手术在临床上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各种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本文拟就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分型、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5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前内侧面冠突骨折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9~74岁,平均37.8岁。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肘后正中切口,游离皮瓣后在外侧暴露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及关节囊,采用不可吸收线缝合法或锚钉技术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根据术前三维重建图像上骨折情况及分型,分别选择3个不同的手术入路,暴露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及螺钉固定。用MEPS(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和Broberg&Morrey评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7例获得随访,时间1~6年,平均38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8~16周,平均11.6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肘关节没有明显疼痛及不稳定。MEPS评分82~100分,平均(95.4±4.6)分;Broberg&Morrey评分75~100分,平均(92.3±5.8)分。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可使前内侧面冠状突骨折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是治疗前内侧面尺骨冠突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胫骨结节截骨在显露困难的复杂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显露时使用胫骨结节截骨技术,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的膝关节活动性和K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截骨部位全部完整愈合,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胫骨结节截骨具有较为理想的膝关节显露效果,且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