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11.
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近端骨折43例,男28例,女15例;年龄3~17岁,平均11.1岁。术前经X线片确诊,均为Neer-HorwitzⅢ及Ⅳ型。全部病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表现。手术在C形臂X线机监视下进行,根据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进行手法复位,复位满意后行经皮克氏针固定。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放射学检查结果、上肢长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并以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3~37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出现克氏针穿出关节面1例,针道反应5例,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为85~100分,平均(95.0±4.3)分;优38例,满意5例。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骨性愈合,未发现骨骺早闭现象,无肢体短缩畸形。术后3个月,所有患儿能参加正常的体育活动,肩关节活动恢复至伤前。结论: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严重移位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并发症组29例,无并发症组51例)行锁定钢板(LPHP或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各因素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示,并发症组在年龄、术后内侧皮质缺损、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等方面与无并发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和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发生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影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术后内侧皮质缺损及肱骨颈干角复位不佳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在桡骨头骨折合并前臂骨间膜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所有桡骨头骨折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21~53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于伤后72 h内就诊,伤后1周内行伤侧尺桡骨全长X线片、伤侧CT(必要时加三维重建)及MRI检查(包括肘及腕关节).观察前臂骨间膜在磁共振上的表现(有无损伤、损伤的部位及损伤的程度),桡骨头骨折的损伤程度,比较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桡骨头骨折Mason Ⅰ-Ⅲ型均可伴有前臂骨间膜损伤,桡骨头骨折程度与前臂骨间膜损伤程度成正相关(P〈0.05).结论:桡骨头骨折伴前臂骨间膜可疑损伤时,有必要进行前臂MRI检查,明确骨间膜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根据骨间膜损伤的情况对桡骨小头骨折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肘关节和前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治疗稳定及不稳定性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的儿童股骨干骨折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5~12岁,平均7.4岁。根据骨折稳定性分为2组,稳定性骨折组(S组)23例,不稳定性骨折组(U组)21例。所有患儿行弹性髓内钉手术固定治疗,对复位固定不满意或体重>30kg者,术后给予牵引或小夹板保护。随访观察2组骨折愈合时间,有无钉尾激惹症状(疼痛、囊肿等),愈合时X线片上有无畸形(>5°内外翻或前后成角),患肢短缩或延长及优良率等。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5~19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2周(8~14周)。U组畸形愈合5例,平均成角9°(6°~12°),发生率比S组(0例)高(P<0.05)。S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0.6±1.3)周,U组(9.9±1.2)周;S组患肢缩短0例,U组3例,平均缩短1.0cm(0.5~1.8cm);S组患肢延长3例,平均延长1.1cm(0.5~2.1cm),U组1例,延长0.6cm;S组钉尾激惹2例,U组4例;S组优20例,良2例,差1例,U组优15例,良3例,差3例。以上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中,5例畸形愈合中4例发生于术后无牵引或小夹板组,发生率较术后牵引或小夹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性髓内钉对儿童股骨干稳定及不稳定性骨折的短期疗效均较好,术后给予牵引或小夹板保护可以减少不稳定性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