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89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探讨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法治疗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有痛经症状的30例患者均采用口服内异症基本方。结果:临床痊愈13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7%。对痛经疼痛程度评分的影响:治疗前平均评分(7.23±1.52)分,治疗后(2.28±2.49)分;结论:平冲降逆、化瘀通络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2.
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服用银杏酮酯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对照组(32例)服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每次10mg,每日3次,两组用药时间均为8周,治疗期间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和各种反应。结果心绞痛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9.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心电图的改变治疗组总有效率76.3%,高于对照组(53.1%);血流变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是较可靠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结核病在咽喉部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方法对32例咽喉结核病均行纤维喉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及痰涂片以确诊,按全国抗结核药物标准进行临床分期治疗。结果32例咽喉结核患者均以声嘶、咽部疼痛、咽部异物感就诊,常为咽部粘膜呈浅表性渍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等表现。32倒咽喉结核病病理活检确诊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咽喉结核病临床表现常以咽痛、声嘶为主要表现,常就诊于耳鼻喉科,易误诊,如有咽粘膜浅表性溃疡或灰白色点状病灶,声带肿胀、肉芽增生应注意咽喉结核的可能,应以活检证实,以免误诊,耽误治疗。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金荞麦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观察组加用金荞麦胶囊。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抗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6.67%比16.67%,P>0.05)。结论金荞麦胶囊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和免疫功能,调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蔡斌  蒙晓梅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57-2057,2153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已被公认,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进行Hp根除治疗,防止溃疡复发的作用也得到肯定,但在根除Hp的多种药物配伍方案中,以何种配伍最佳,观点不一。本文采用3种三联方案治疗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对其疗效及费用进行比较,以寻找一个价廉高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6.
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2004年3月~2006年6月琼海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恙虫病49例,对其中并发肝损害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73.5%,其中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12例,腹胀21例;36例患者血清ALT及AST均升高,其中血清TBil升高9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6例,Alb降低14例;B型超声检查肝脏肿大13例,脾脏肿大16例,有腹水者9例。所有患者经氯霉素或四环素类片荆及保肝治疗均痊愈。结论恙虫病合并肝损害较常见,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损害的患者,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心肌氧耗和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合并冠心病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CA组)和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加全身麻醉组(GEA组),每组各25例。术中以HP多功能监测系统连续监测无创血压、SaO2和HR变化,于麻醉前、硬膜外注药后20min、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术毕、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记录收缩压(SBP)、HR及两者乘积(RPP),应用ST—T自动分析监测系统监测ST段及T波变化。结果 GA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完毕即刻、拔管完毕即刻、拔管后30min,SBP、HR、RPP均有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A组在硬膜外注药后20min及其以后各时间点ST段及T波有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于冠心病患者开胸手术能降低心肌氧耗,改善心肌缺血,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水平、肿瘤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开腹组(n=65)、腹腔镜组(n=65).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引流管...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三子养亲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琼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ECOP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由三子养亲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而成的汤剂内服,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的症状的缓解时间、肺功能、气道炎症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肺功能PEF、FVC、FEV_1、FEV_1/FV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血清因子IL-23、G-CSF、IGF-I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P0.05)。结论:三子养亲汤合麻杏甘石汤加减治疗利于促进痰热壅肺证AECOPD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及消退,改善肺功能,降低血清中IL-23、G-CSF、IGF-I水平以减轻气道炎症损伤,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0.
Posner–Schlossman syndrome (PSS) and viral keratitis have a shared pathogen and are common diseases in China, but there are few case reports on whether these two diseases occur concurrently or alternately. After long-term clinical observations, six patients with alternating episodes of PSS and viral keratitis were confirmed at our hospital in the past 10 years. Of the six patients, three were female and three were male. Four patients had monocular PSS with ipsilateral monocular viral keratitis, one had monocular PSS with bilateral viral keratitis, and one had bilateral PSS with bilateral viral keratitis. Of the six cases, three had epithelial viral keratitis and three had endothelial viral keratitis. In four cases, the interval between the onset of the two diseases ranged from 8 days to 3 years, and two cases showed overlapping manifestations of the two diseases in 3 to 6 days, both with incomplete absorption of keratic precipitates. The six cases had intermittent episodes of both diseases and significant loss of corneal sensation during the onset of viral keratitis, and were effectively treated with antiviral therapy. PSS and viral keratitis may alternate episodically, and clinic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se conditions. The mechanism of the alternate episodes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viral infection and the use of glucocortico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