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20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6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98篇
内科学   15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373篇
预防医学   156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0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9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防治.方法与结果:从1989年1月1日~1996年12月31日,作者手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1951例,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6例,发生率为0.82%.均经胸腔穿刺及闭式引流术治愈.结论:为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腔积液的发生:术中应细致操作,妥善处理食管床及淋巴结清扫创面,减少术后渗液;术中对侧纵隔胸膜破裂的病人,术末清除对侧胸腔积气积液,防止术后健侧胸腔积液;在食管重建术中,应用纵隔胃;保证通畅的胸腔闭式引流,促进肺的复张,并掌握好拔管的时机.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0例发病时间12h以内,70岁及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PTCA(必要时冠脉内植入支架);并随机选择同期72例发病时间12h以内,未行溶栓或PTCA的70岁及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和1年随访。结果治疗组中68例患者术后即刻血流皆达TIMIⅡ~Ⅲ级,手术成功率97.14%,治愈率98.57%,1年内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18.57%,因心脏原因再住院率21.43%;对照组死亡9例,治愈率87.50%,1年内梗塞后心绞痛发生率33.33%,因心脏原因再住院率43.06%,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1年随访治疗组心功能明显较对照组为优。结论直接PTCA治疗老年(≥70岁)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高,能更好地消除梗塞后心绞痛,保护患者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3.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于2003~2005年对18 368例肿瘤住院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平均感染率为5.0%,不同年度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漏报率为6.9%,不同年度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科医院感染率最高为7.5%,占全院医院感染的63.20%;外科医院感染率为2.5%,占19.82%;放疗科医院感染率为4.4%,占16.98%.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45.2%),口腔(18.3%),胃肠道(13.1%),手术部位(11.4%);病原体送检率为57.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1.3%.结论呼吸道感染、口腔真菌感染、胃肠道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是今后监控重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高龄低危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左室功能的临床关系。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ECHO)评价45例高龄AMI患者,将45例AMI患者分为PCI组(20例)及对照组(25例),均于梗死后第4、24周进行ECHO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第24周PCI组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及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与术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5),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降低(P〈0.05);对照组EDVI、WMSI治疗后第24周与治疗后第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低危AMI患者急诊行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明显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35.
目的:将不同长度的NGAL基因 3′端序列(包括外显子、内含子和部分3′侧 翼非翻译序列)克隆到pGL3 Promote (pGLP)载体中,通过检测报告基因荧光素 酶活力,确认NGAL3′端序列中是否含有增 强子或抑制子元件。方法:应用PCR技术 从SHEEC细胞基因组DNA中扩增出不同 长度的NGAL基因片段F5(1880bp)和F (826bp),将其克隆到pGEM Teasy载体 并测序验证;再亚克隆到pGL3 Promoter载 体中,获得pGLP F5和pGLP F7表达载体 将pGLP F5和pGLP F7载体分别与pRL TK载体共转染HeLa、EC109和Vero细胞 通过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力,确认这些 NGAL基因片段中是否含有增强子元件 结果:我们成功构建了pGLP F5和pGLP F 重组载体。Hela、EC109和Vero转染细胞 与pGL3 Promoter相比,酶活力未表现出明 显的增强或减弱。结论:在本研究的实验 条件下,NGAL基因F5和F7片段内潜在的 顺式作用元件并没有发挥作用,或作用不 明显。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分析不明原发灶颈部转移癌(unknown primary cervical metastatic carcinoma,UPCMC)的治疗方法和治疗失败原因,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1978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UPCMC 111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和转归,比较和分析不同治疗组的颈部控制率、原发灶治疗失败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全组原发灶出现率10.8%(12/111),颈部控制率为36.9%,总的5年生存率为41.4%;影响预后的因素为颈部控制情况、N 分期、原发灶控制情况,颈部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为N分期和是否全颈放疗。结论UPCMC的颈部治疗应以放疗为主,部分放射不敏感病理类型的N1、N2病例可采取放疗和手术的综合治疗;颈部放疗以全颈放疗为佳;对潜在原发灶的治疗推荐采取选择性放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6只新西兰兔耳缘静脉注射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2.0 mg·kg-1后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技术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并用3p97软件拟合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和结论:兔耳缘静脉给药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α是0.10 h,消除半衰期T1/2β是6.4 h,曲线下面积AUC为183μg·h-1·L-1,中央室分布容积Vc为4 L,清除率Cl为12.9 L·h-1.HPLC-MS联用方法测定F2血药浓度,灵敏度高,专属性强.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检查出病灶21处,其中股骨有12处病灶,胫骨5处,腓骨2处,桡骨2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皮质改变、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和CT、MRI,可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39.
汕头市肺结核病例发现登记工作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道汕头市1990.5~1994.4肺结核病例发现工作的情况,存在因症就诊发现比例低(54.2%)和综合医疗机构转诊率低(39.6%)等问题,经贯彻《结核病防治办法》,提高了综合医院对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转诊。  相似文献   
40.
AIM: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 (Egr-1 gene) and Bcl-X/(L) protei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ell apoptosis in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ma (EC) and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and TUNEL method were used respectively to detect Egr-1mRNA, Egr-1 protein, apoptosis related-protein Bcl-X/(L) and cell apoptosis in situ from 66 cases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their upper cut edge and paracancerous mucosa. RESULTS: Egr-1 gene in situ hybridization, Bcl-X/(L) immunohistochemistry positive products were located in the cytoplasm, while Egr-1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UNEL positive signal were located in the nuclei. The apoptosis index(AI) and the frequency of apoptosis occurrence were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precancerous lesion to cancer (P<0.01) and the expression of Egr-1mRNA and Egr-1 protein in dysplasia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specimens (P<0.01). The AI of Egr-1 positive cancer tissues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Egr-1 negative cancer tissues (P<0.01), while the AI of Bcl-X/(L) positive cancer tissu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Bcl-X/(L) negative cancer tissues (P<0.01). The AI and Egr-1 expression were not correlated with invasivenes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in EC. CONCLUSION: Cell apoptosis was present through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The expression of Egr-1 mRNA and Egr-1 protein were high in precancerous lesion of esophagus. The AI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Egr-1 posit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gr-1 might promote apoptotic effect. Egr-1 expression and cell apoptosis may have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esophageal carcinogen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