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临床医学   7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4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63篇
药学   180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4-2019-04间广州市惠爱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GCS与DFS评分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行多感官促醒护理模式,可改善其GCS、DFS评分,促进早日苏醒,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腹腔渗出液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对其中培养阳性的51例需氧菌进行分析及药敏结果。结果主要需氧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氨曲南、阿米卡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洛美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结论急性阑尾炎继发腹膜炎的主要需氧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腹腔渗液细菌培养为根据。  相似文献   
23.
目的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方法治疗脑积水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手术疗效。结果 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感染3例,腹腔端梗阻1例,过度分流2例。结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有确定疗效,但是临床有一定的并发症,通过改善手术技巧,可以减少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快速、灵敏测定人体血浆中妥舒沙星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Plus C18色谱柱(4.6 mm×150 mm,3.5μm),乙腈(含0.1%甲酸)-5 mmol.L 1甲酸铵水溶液(36∶64)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 1,柱温40℃。采用多重反应监测(MRM)对妥舒沙星(m/z 405.2→387.2)和内标环丙沙星(m/z 332.2→314.2)的测定。结果 妥舒沙星的线性范围为6-2 000 ng.mL 1,回归方程为y=0.183 5x+1.461 9×10 4,r=0.996 2,最低定量下限为6 ng.mL 1(S/N〉5),日内、日间RSD均〈10%,高(1 800 ng.mL 1)、中(750 ng.mL 1)、低(15 ng.mL 1)浓度标准血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5%,103.3%,105.9%。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妥舒沙星的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氢可酮对对乙酰氨基酚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选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随机分为2个试验组,每组10人。每组志愿者每次试验时分别口服1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2次用药间隔7 d。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方法分别测定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结果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6 315.29±1 586.70)μg/L和(5 689.51±1 516.40)μg/L,Tmax均为(0.65±0.42)h和(0.72±0.48)h,T1/2分别为(4.14±1.17)h和(4.47±1.09)h,AUC0-24分别为(20 968.57±5 786.33)μg/L和(19 936.78±6 381.11)μg/L,AUC0-∞分别为(21 280.00±5 847.28)μg/L和(20 424.08±6 462.00)μg/L。2种制剂Cmax、Tmax、T1/2、AUC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可酮对对乙酰氨基酚的吸收、分布和代谢没有影响,氨酚氢可酮片可在临床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影响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241例抑郁症患者给予抗抑郁药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HAMD)评分,采用减分率评定疗效。分析人口学因素、基线HAM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定(MMPI-2)、认知功能评分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转运体(5-HTTLPR)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3种基因多态对疗效的预测。结果:基线HAMD评分(β=0.771,P0.001)、MMPI-2中偏执(Pa)分(β=-0.322,P=0.032,R2=0.451)、连线测验B评分(TMT-B)(β=-0.045,P=0.013)、汉诺塔总分(β=-0.067,P=0.026)、数字广度(倒序)分(β=-0.974,P=0.025)及GR BclI基因G-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与抗抑郁剂HAMD减分率有关。整合模型回归分析显示,结合基线HAMD评分(β=0.894,P0.001)、MMPI-2-Pa分(β=-0.155,P=0.036)和TMT-B分(β=-0.038,P=0.034)3个预测因子可解释57.1%的变异。结论:基线HAMD评分、MMPI-2-Pa分和TMT-B分可预测抗抑郁剂的疗效。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逍遥散加味方联合舍曲林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并探讨其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药逍遥散加味方合并舍曲林组、逍遥散加味方组、舍曲林组共三组(每组30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IL-1β、TNF-α的水平并比较;每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并检测血浆皮质醇(CORT)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病例组治疗前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逍遥散治疗抑郁症愈显率高,且不良反应小;中西药结合组HAMD评分治疗结束时下降更明显,与其他两组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IL-6、IL-1β、TNF-α、CORT、ACTH水平升高可能是抑郁症的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机制;逍遥散和舍曲林抗抑郁机制类同,均能降低IL-6、IL-1β、TNF-α水平,从而纠正HPA轴的亢进而达到抗抑郁作用。逍遥散对抑郁症疗效与舍曲林相当,两者结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柑柏止痒浴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薄荷脑和黄柏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1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3 mol/ml乙酸铵溶液(45∶55,V/V),检测波长为346 nm。结果:TLC图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在12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8%,RSD=1.58%(n=6)。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柑柏止痒浴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各个阶段认知功能的特点及与精神病病理症状的相关性,并研究帕利哌酮的干预作用。方法运用持续操作测验(CPT)和 Stroop 色词测验对满足入组标准的超高危组、首发组及正常组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并运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各组的精神病性症状进行评估;评估认知功能与精神病症状的相关性。对首发组患者采用帕利哌酮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 CPT、Stroop 色词测验及 PANSS 评分。结果3组 CPT 和 Stroop 色词测验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05);PANSS 总分与 CPT 存在相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CPT 和 Stroop 色词测验得分均明显升高,PANSS 评分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认知功能缺损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疾病的发作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一缺损;且精神病性症状愈严重,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愈明显。帕利哌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