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3篇
  免费   645篇
  国内免费   204篇
耳鼻咽喉   61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380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563篇
内科学   33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7篇
外科学   324篇
综合类   664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7篇
眼科学   1909篇
药学   283篇
  1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20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240篇
  2020年   201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435篇
  2009年   383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491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0 毫秒
51.
闻祥根  董启云 《眼科学报》1993,9(4):216-218,185
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各地报告的致盲率为20%~48.9%。本文对88例眼内异物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术前视力0.05以下占85.2%,术后矫正视力0.05以下占27.3%,矫正视力0.06~1.5占73.7%,其中矫正视力0.6~1.5者占22.8%。根据异物的性质、在眼内部位和晶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一次联合手术摘出异物和白内障,术后采用中西药配合治疗。联合手术可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减少手术次数,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眼科学报1993;9:216—218.  相似文献   
52.
左旋多巴对弱视眼视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大明  龙时先 《眼科学报》1997,13(4):182-185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弱视的效果。方法:正常眼和弱视眼服用单次剂量左旋多巴前后进行图形视诱发电位(pattem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测。结果:正常眼服药后中空间频率PVEP的N_1P_1振幅和高空间频率PVEP的P_1N_2振幅增大,弱视眼服药后低空间频率PVEP的N_1波潜伏期和中空间频率PVEP的P_1波潜伏期缩短。结论:左旋多巴可改善弱视眼的视功能,可作为弱视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眼科学报1997;13:182—185。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HESR1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表达的影响,克隆HESR1基因,转染到HUVEC,绿色荧光和PCR观察HESR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boyden小室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建体外二维血管模型,观察HESR1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的表达下降,HESR1基因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血管新生。结论HESR1基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内皮细胞从激活状态转入安静状态,减少血管的形成,维持血管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4.
14-3-3σ调控p27抑制Rat1-Akt细胞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腺病毒介导14-3-3·σ(Ad-14-3-3·σ)对Akt过表达Rat1-Ak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是否通过调控p27而实现。 方法: 通过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实验检测Ad-14-3-3·σ对Rat1-Ak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激酶分析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探讨Ad-14-3-3·σ对p27磷酸化水平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 结果: Ad-14-3-3σ转染的细胞BrdU阳性率(45%)低于PBS处理组(100%)或Ad-β-gal转染的对照组细胞(98%)。14-3-3σ可降低磷酸化p27的水平和减少Akt介导的p27在胞浆中的定位。 结论: 转染14-3-3σ基因能抑制Akt过表达细胞株Rat1-Akt增殖,14-3-3σ通过降低Akt激酶磷酸化p27的活性,阻断Akt介导的p27胞浆错位,从而发挥其抑制Rat1-Akt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5.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a tumor derived from epithelial cells and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cause of this disease. Chemokine receptor CXCR4 was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HIV infection and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human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and the ligand for CXCR4, CXCL12 (SDF-1), exhibited high expression in organs in which breast cancer metastases are often found. The metastatic pattern of NPC is quite similar to that of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CXCR4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tissues by immunohistostaining. We found different staining patterns, which included localization in the nucleus, membrane, cytoplasm or a combination of them. The staining intensity was also variable among samples. The metastatic rates in patients with high compared to low or absent expression was 38.6% versus 19.8%, respectively (P = 0.004). High expression of CXCR4 was associated with poor overall survival (OS = 67.05% versus 82.08%, P = 0.022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XCR4 may be involved in the progression of NPC and that a high level of CXCR4 expression could be used as a prognostic factor.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受体(uPAR)信号转导对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3(TIMP-3)的调节。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uPAR、MMP-2和TIMP-3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uPA对瘤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用uPA和uPAR抗体处理后瘤细胞MMP-2和TIMP-3蛋白表达。结果:(1)uPAR主要表达在部分单核基质细胞和一些多核巨细胞的胞膜上;(2)MMP-2主要表达在瘤细胞的胞浆,在多核巨细胞,其表达有明显的极向性;(3)在骨巨细胞瘤组织TIMP-3表达量低于MMP-2,在多核巨细胞也显示极向性表达;(4)将uPA-ATF加入培养的骨巨细胞瘤细胞后,细胞信号通路上的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用uPAR抗体处理后,细胞p44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说明uPA-ATF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而且受uPAR拮抗剂的影响;(5)uPA-ATF信号通路上调MMP-2和TIMP-3的表达,而uPAR抗体则下调MMP-2和TIMP-3的表达。结论:本实验首次直接证明uPA-ATF通过信号转导能调节MMP-2和TIMP-3的表达,而后者则在骨巨细胞瘤局部骨质吸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的霍乱杀弧菌抗体水平和对霍乱的免疫状态,并探讨补体溶菌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补体溶菌试验方法检测不同人群杀弧菌抗体水平,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补体溶菌试验与常规分离培养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确诊病人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当地健康人群(P〈0.001);补体溶菌试验方法与常规分离培养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体溶菌试验法在基层霍乱检测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霍乱的免疫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卡培他滨三药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110例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病人入组:试验组55例患者.第1天应用紫杉醇135mg/m^2、草酸铂130mg/m。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l-14d,每3周为一个周期,连用2-4个周期;对照组55例患者,第1-5天应用DDP 20mg/m^2、5-Fu 0.5g/m^2静脉注射,3周为一个周期,连用2-4个周期;治疗结束2-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疗效可评价55例,对照组疗效可评价53例。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CR+PR)50.9%(28例)和32.1%(1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和8.6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Ⅳ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8例(14.5%)、骨髓抑制2例(3.6%)和消化道毒性4例(7.3%);对照组Ⅳ反应主要为消化道毒性8例(15.1%)、骨髓抑制2例(3.8%)。结论紫杉醇联合草酸铂、卡培他滨三药方案对晚期转移性鼻咽癌的疗效较DDP+5-Fu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59.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与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3(Tim3)是一种Ⅰ型膜表面蛋白分子,属于新近发现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分子家族的一员。Tim3分子只选择性表达在分化的Th1细胞而不是Th2细胞上,可以作为新的区分Th1和Th2细胞的表面标志。Tim3分子通过与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和或抗原提呈细胞上表达的Tim3配体相互作用,抑制Th1免疫应答,在自身和异体免疫性疾病以及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确诊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试验组):40例患者口服江苏豪森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45.50mg/(m^2-d),第1、8、15天服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注射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对照组):40例患者,长春瑞滨(江苏豪森)25mg/(m^2·d)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1650mg/(m^2·d),连服1-14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80例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42.5%,1年生存率为45.0%,中位进展时间4.7月,中位生存时间11.0月;对照组有效率为37.5%,1年生存率为42.5%,中位进展时间4.6月,中位生存时间10.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Ⅲ/IV便秘、局部静脉炎、HB下降、WBC下降、ANC下降、总Ⅲ/IV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葸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与静脉剂型疗效一致,并且在毒副反应上,口服长春瑞滨明显较静脉剂型轻,并且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