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3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191篇
耳鼻咽喉   39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44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53篇
内科学   261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62篇
特种医学   1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464篇
综合类   605篇
预防医学   265篇
眼科学   37篇
药学   423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303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后患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探讨其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42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术中将1根乳胶引流管和2根分别为10号、6号的吸痰管固定在一起,通过肛门置于肠腔,达吻合口上方约5 cm处,并将这3根引流管缝合固定在肛周皮肤上,分别接引流袋,术后采用中心静脉压测压系统,以静止测压法测定术后1~6 d内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结果术后2例发生吻合口瘘,未瘘组患者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变化呈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第4 d压力最高;而吻合瘘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内压基本呈持续增高的趋势。吻合口瘘组第4、5、6 d的压力均高于未瘘组。结论术后肛门直肠内压力的变化与吻合口瘘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导致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牛长凼子(glial growth factor,GGF)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川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胚胎大鼠脊髓内、正常成年大鼠脊髓内以及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伤段脊髓组织中GGF的mRNA表达结果:GGF在成年大鼠正常脊髓内低水平表达,在胚胎脊髓中高水平表达。大鼠脊髓损伤后GGF的mRNA表达持续降低,在脊髓损伤后5d达到最低峰,之后GGF的mRNA表达可逐渐恢复。结论:GGF在脊髓乍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大鼠脊髓损伤后GGF的表达降低可能与脊髓损伤后少突胶质细胞大量死亡或凋亡有关.与脊髓损伤后轴突无法再生、脱髓鞘的髓鞘再生困难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直接入路行蝶窦及中颅窝手术的方法. 方法鼻内镜下经较宽大一侧鼻腔将中鼻甲向外推移,鼻腔扩张器扩大视野,直达并开放蝶窦前壁, 鼻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切除病变. 结果 10例孤立性蝶窦炎术后症状消失.6例蝶窦囊肿、脑膜瘤均一次手术切除.32例垂体腺瘤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补充X刀治疗.48例术后随访6个月~3.5年,平均2.5年,蝶窦囊肿、蝶窦炎、脑膜瘤无复发,3例垂体腺瘤复发,无颅内感染并发症,无鼻腔粘连、鼻出血等鼻腔并发症. 结论鼻内镜联合显微镜经鼻腔蝶窦及中颅窝手术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效果好.  相似文献   
54.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融合。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mm矫正至11.46mm,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Co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丢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融合。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安全、有效的术式,能够获得满意的矫正。  相似文献   
55.
目的比较基因芯片和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SSP)两种HLADR分型方法,探讨适用于肾移植供、受者分型的新方法。方法对60份肾移植供、受者的DNA样本同时采用基因芯片和PCRSSP进行HLADR分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60例样本的两种分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56份,相同率达93%。结果不相同的样本共4份,经第三方验证,其中基因芯片分型漏1个位点2例、1个位点误判1例,PCRSSP分型漏1个位点1例。其中20份样本作了重复实验,其重复率达到96%。结论基因芯片用于HLA分型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标准化程度高的优点,是其它分型方法所无可比拟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以SD大鼠为供、受者,用0~4℃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经腹主动脉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洗,整块切取供鼠的肝、肠、胰、脾及右肾,浸泡在保存液中修整。移植时血管重建全部采用袖套式吻合,应用支架行胆总管吻合,输尿管采取所附带的膀胱瓣与受者的膀胱吻合。结果共行大鼠肝、肾联合移植110次,其中预实验50次,受鼠死亡18只;正式实验60次,受鼠死亡5只,余下的大鼠均存活30d以上,存活率为91.7%(55/60)。结论袖套法建立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血管吻合时间短、血流通畅、无肝期短等优点,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各环节对于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军队离退休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州市军队936例年龄≥60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状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问卷访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数据,应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936老年人中检出睡眠质量差者291人(31.09%),女性睡眠质量低于男性;②睡眠质量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密切相关;③对老年人睡眠质量有影响的相关疾病依次为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骨关节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病、胆囊疾患、胃肠疾患。结论: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积极诊治心理和躯体疾病,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精确定位切除额叶功能区致痫灶的方法。为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的微侵袭外科手术提供经验。方法:对8例明确由额叶功能区病灶引起的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病人进行气管(或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脑电图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额叶运动区和(或)语言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切除致病灶,然后在全麻下关颅。结果:8例病人均顺利经过气管(或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窿一再全麻手术过程,唤醒后额叶功能区均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精确定位,额叶致痫灶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明显的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外伤性癫痫得以治愈或显著改善。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结论: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脑电图及皮质电刺激定位额叶功能区手术有助于安全准确地切除致痫灶,提高外伤性迟发性癫痫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个体化高压氧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A组320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病种、病情、心理状况结合氧舱内治疗生命体征监护数据,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1、方案A,从0.1ATA治疗压力逐渐增加至0.2ATA的渐进式治疗;2、方案B,重症病人单独开舱治疗;3、方案C,脑出血、脑血管瘤术后等特殊病种采用升、减压速率相对慢、1.75ATA压力治疗;4、方案D,新生儿、小婴儿和高龄老年人按年龄选择治疗压力1.3ATA~1.6ATA、升、减压速率3~4kPa/min、吸氧40~60分钟治疗;5、方案E.升、减压速率5 kPa/min,2.0ATA稳压吸氧60分钟传统常规治疗。另以未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前使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案的1820名为对照B组。观察两组病人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和对医嘱的依从性,治疗安全性。结果:A组病人疗效和治愈率均优于B组(P〈0.01);与B组比较, A组昏述和气管切开病人比例增加2.19%、婴幼儿增加6.22%、≥170岁高龄老年人增加7.44%,P均〈0.01,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病情变化;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愿意接受高压氧治疗的病人从原先的64.52%增加到7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的病人、病种、病情采用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高压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医嘱依从性和治疗安全性,是更为科学合理和人性化的高压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治疗的疗效和手术技巧。方法:选择Teflon棉为减压垫,采用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三叉神经入脑干区有血管压迫者28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7例,显著减轻者2例,1周内明显减轻者1例。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疼痛消失29例(96.3%),服用卡马西平片控制满意者1例,无复发病例。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准确判定责任血管并采取适当材料及方法使三叉神经痛入脑干区减压是提高有效率,减少复发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