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28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周雯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151-15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促进胃动力药物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多潘立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砂六君子汤。跟踪观察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2.
邓蔚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51-52
目的 观察多孔矿化骨Bio-oss和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并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评估.方法 将28例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颗患牙行Bio-oss 、Bio-gide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组13颗患牙行常规翻瓣术.分别记录术前和术后12个月测量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牙龈指数、牙周袋深度、AL、TM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疗效优于B组.X线根尖片显示,A组骨缺损区有新骨形成,B组未见新骨形成,而且A组骨密度明显增强.结论 牙周翻瓣术后植人多孔矿化骨Bio-oss,联合应用Bio-gide胶原膜治疗根分叉病变能明显改善临床指标,促进骨再生及牙周新附着形成.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抗氧化剂和骨髓细胞移植对改善糖尿病小鼠缺血下肢血流的效果。方法将18只糖尿病小鼠均分成3组,抗氧化剂组给予N—acetyl—L—cysteine(NAC),200mg/(kg·d)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将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骨髓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内投药治疗4周后.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分别将骨髓细胞或PBS注入缺血侧下肢的肌肉内。在缺血下肢建立后的第1d和第7d,使用彩色多普勒测量小鼠下肢股动脉及其分支血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抗氧化剂组和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均明显改善(P〈0.05);但是,与抗氧化剂组比较,骨髓细胞移植组下肢血流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骨髓细胞移植比抗氧化剂治疗糖尿病合并缺血性疾病更有效。  相似文献   
54.
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髓内针固定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 解剖20例C57BL/6小鼠股骨,了解小鼠股骨形态结构特点.12~16周龄的C57BL/6小鼠50只,采用髓内针手术技术,在股骨髓腔内插入直径0.2mm导针后,通过制作的骨折造模架,造成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经导针插入26G(直径0.45mm)不锈钢针,通过X线及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骨折愈合过程.结果 术后通过X线证实横行骨折32例,短斜行骨折16例,粉碎性骨折2例,X线及组织学检查表明,其骨折愈合过程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建模成功率为96%,可重复性高.结论 髓内针手术技术建立的小鼠闭合性股骨骨折模型,方法安全、快捷、简单;其骨折愈合为典型的软骨内骨化,可重复性高,能较好地用于骨折愈合和骨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白英水提物(extracts of solanun lyratum thumb,ESL)对肺癌SPC-A-1细胞凋亡及基因bcl-xl、bid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法制备ESL,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白英处理组。白英处理组加入ESL,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 mg.mL-1;正常对照组的培养细胞不加药物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细胞中bcl-xl、bid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白英处理组SPC-A-1细胞增殖有显著性下降,细胞凋亡显著性增多(P<0.05);bcl-xl mRNA和Bcl-xl蛋白表达降低、bid mR-NA和Bid蛋白表达升高(P<0.05),并随ES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结论 ESL能诱导人肺癌SPC-A-1细胞上调bcl-xl基因表达,下调bid基因表达,且作用有一定的量效关系,这可能是白英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6.
目的 利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探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影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8例Wells评分在2分以上,且临床疑诊为PE的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外理.结果 18例均确诊为PE.PE的直接征象:18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1)中央性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3例;2)偏侧性充盈缺损9例;3)附壁性充盈缺损3例;4)完全性阻塞3例.部分患者可见PE的间接征象:1)肺梗死4例;2)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3)胸腔积液10例;4)右室功能不全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伤等优点,能清晰显示PE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是临床明确PE诊断及评价疗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7.
背景:随着人们寻求促进骨折愈合方法的同时,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以其费用低廉、无创伤、无感染、治疗方便、无不良反应等优点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目的: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从作用机制、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入手,对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影响骨折愈合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促进骨折愈合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gov/Pubmed)(1989/2009)、维普数据库(www.cqvip.com)(1981/2009)和万方数据库(www.wanfangdata.com.cn)(1981/2009)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为"LIPUS,fracture",中文检索词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骨折"。纳入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或超声波治疗骨折密切相关,同一领域选择近期发表或在权威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排除重复性文献。文献类型包括综述、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等。计算机初检得到60篇文献,根据入选标准保留35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骨折具有费用低廉、安全、环保、无创性、无感染、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等证实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目前公认的是要应用低频率、低强度。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骨折,不仅涉及物理学,而且涉及医学等多个学科,由于对超声波方面研究进展,以及机体的复杂性及伦理方面问题,其作用机制以及脉冲超声波参数值及各参数间该如何组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撤除胰岛素泵后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由此获得缓解期的长短.方法 选择空腹血糖(阳G)≥10.0 mmol/L,餐后2 h血糖(2hPG)≥15.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8.0%的新诊断T2DM患者200例,经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后,分为预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口服药物及口服药物3组,观察各组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的变化.随访3年,观察各组停药血糖达标持续时间(缓解期)及β细胞功能变化.结果 200例患者CSII治疗(6.42±3.15)d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未见严重低血糖反应.血糖达标时胰岛素剂量(32.03±8.67)u/d.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较治疗前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 β)较治疗前升高(P<0.01).撤除CSII后不同治疗方式对Homa β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由此诱导的缓解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伴有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迅速达标,并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在解除"高糖毒性"血糖迅速达标后,部分患者获得的缓解期长短与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60.
特发性震颤,又名原发性震颤,属于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在震颤病症患者中多见,约60%患者有家族史,为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为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罕见静止性震颤,其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极少为下肢,西医多认为本病与小脑橄榄核节律紊乱有关,治疗尚无特效方法。中医学认为特发性震颤属“颤证”范畴,多因肝肾不足,肝风内动,筋脉失养所致,因肝主风,风为阳邪,阳主动,肝木气太过克脾土,脾主四肢,四肢者诸阳之末,木气鼓之,故动,治疗当滋补肝肾、抑木扶土、益气养血、调补阴阳为主,兼以熄风通络。本例在临床上运用针刺结合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短期内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