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3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35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399篇
口腔科学   27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23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2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596篇
预防医学   309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760篇
  3篇
中国医学   328篇
肿瘤学   1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3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机械力学性能、导电性,作为最为广泛使用的纳米材料之一,在医药领域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粒子致孔法、热致相分离(冷冻干燥法)、微球聚集法、静电纺丝和三维打印等方法,可实现碳纳米管与无机材料、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的复合,构建复合骨组织工程支架。不同材料的组合克服了单一材料的缺点,可以制备出与骨组织天然构造更加吻合,同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传导性以及骨诱导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随着碳纳米管表面化学、毒理学研究的深入,生物相容性良好、具有一定降解性或降解产物安全的"人体友好型"碳纳米管的诞生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992.
肌腱和韧带损伤是临床常见运动系统损伤之一。传统治疗手段因供体来源有限、机体免疫排斥等局限,尚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那些竞技运动员。目前的组织工程学手段能够突破传统治疗的局限,促进肌腱和韧带损伤的修复再生。蚕丝是一种天然的生物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好、力学强度跨度大和物理结构可调节等特性,可以作为肌腱和韧带的组织工程支架。以蚕丝支架为核心提供力学支持,复合胶原等其他生物成分能增加支架的三维空间,促进更多细胞黏附,并提升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体内研究逐步验证了蚕丝支架在发病率较高的肌腱和韧带(前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跟腱、肩袖韧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潜能。生物力学良好,宿主自然整合的组织工程肌腱和韧带需要深入基础微观领域研究和延伸临床操作领域研究,促进产品走出实验室,开辟临床应用新航路,为肌腱和韧带损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蚕丝相关组织工程支架的历史演变及其用于肌腱和韧带损伤修复的效果进行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检测驴胶补血颗粒(LBG)浓缩过程中的固含量、总多糖质量浓度和阿魏酸质量浓度3个质控指标,建立LBG浓缩过程中多质控指标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称量法测定固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HPLC法测定阿魏酸;以LBG浓缩过程中固含量、总多糖质量浓度和阿魏酸质量浓度为质控指标,利用偏最小二乘(PLSR)法进行参数优化,并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结果各个指标的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45 0。RMSEP和RMSEV非常接近,并且RSEP值均小于10%。建立的PLSR模型具有模型性能好、预测精度高的优点。结论 NIRS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LBG浓缩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悦  沈金晶  李文龙  瞿海斌  龚行楚 《中草药》2016,47(18):3193-3198
目的研究多元线性回归法、逐步回归法和标准偏回归系数法3种关键工艺参数辨识方法的特点。方法以黄芩水提液酸沉碱溶工艺关键参数辨识为例比较3种方法。结果 3种方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即关键参数为药液质量分数、酸沉pH值、碱溶pH值和静置温度。结论 3种方法的阈值选择都有主观性;多元线性回归法思路最简单,但辨识关键工艺参数不如逐步回归法灵敏;标准偏回归系数法的优势在于能综合参数对多个指标的影响,并且易于加权计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测定恩替卡韦薄膜衣片8种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参考美国药典40和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的恩替卡韦薄膜衣片(博路定)标准(YBH33292005)等,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A为水-乙腈-三氟乙酸(990∶10∶1),流动相B为水-乙腈-三氟乙酸(700∶300∶1),梯度洗脱,采用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30?℃,建立同时测定恩替卡韦薄膜衣片8种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恩替卡韦与各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5,8种有关物质在线性范围内均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稳定性、耐用性、专属性等均符合要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同时检测恩替卡韦薄膜衣片常见的8种有关物质。  相似文献   
996.
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HBV促进HCC发生、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HBV DNA整合至宿主肝细胞基因组从而影响整合位点的基因功能、形成致癌作用的截短蛋白、造成宿主基因组的不稳定,HBV基因组S、C、X区基因突变,HBV X基因编码的HBx蛋白激活原癌基因、抑制抑癌基因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HBV诱发HCC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HCC预防、早期预测及术后辅助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97.
微单倍型是一种可以应用于法医遗传学的新型遗传标记,具有多态性高、突变率低、无stutter产物、扩增片段短的特点。微单倍型可以有效检出混合斑,并对混合斑贡献者定量分析;对严重碎片化的DNA成功分型,应用于降解检材;作为始祖信息位点将全球大陆人群按照遗传结构进行有效划分;提供比短串联重复更多的信息量,帮助鉴定复杂亲缘关系;还可以为肿瘤身源鉴定、细胞系鉴定、产前亲子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因此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微单倍型的上述应用方向进行论述,以期为法医学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An HPLC–DAD–ESI-MSn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major chemical constituents in “QI-SHEN-YI-QI” dropping pill,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widely used for trea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The chromatographic separation was performed on an intertsil ODS-3 C18 column (4.6 mm × 250 mm, 5 μm), whilst water with 0.05% acetic acid and acetonitrile were used as mobile phase.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UV absorption profile, the inform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structure provided by ESI-MSn, 31 constituents derived from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Panax notoginseng, were detected and 20 of them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The proposed method contributes to the quality control of “QI-SHEN-YI-QI” dropping pill.  相似文献   
999.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salvianolic acid B (Sal B) and the 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benazepril, in rats with larg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The large MI was produced by coronary artery ligation for 4 weeks in rats. The ra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groups: sham operation; MI; MI + Sal B (100 mg/kg by a gavage, once a day for 4 weeks) and MI + benazepril (1 mg/kg by a gavage, once a day for 4 weeks). Echocardiogram, hemodynamic and hemorheological changes, angiogenesis, infarct size and cardiac remodeling, as well as 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 (mRNA) of 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 (VEGF) were measured. The following similar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MI rats treated with Sal B and benazepril: (1) a marked improvement of echocardiographic, hemodynamic and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2)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infarct size, (3)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heart hypertrophy, left ventricular (LV) dilatation and fibrosis. The unique effects of Sal B were: angiogenesis and augmented VEGF expression in the border and remote noninfarcted LV area.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l B and benazepril exerted beneficial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However, Sal B enforced some different modality than benazepril, which might improve myocardial microcirculation by augmenting VEGF expression and promoting angiogenesis besides similar effects to benazepril.  相似文献   
1000.
中药质量控制是保证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制约中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由于中药的复杂性,目前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仍比较薄弱。构建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当前中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以丹红注射液为例,从化学物质基础、质量标志物、质控方法3个层次,阐述中药注射液“Q-Markers”辨析策略,为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