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刘畅  刘平  慕永平  张华 《世界中医药》2015,10(2):157-161
黄芪汤,又名黄芪六一汤,始载于《太平惠氏和剂局方》,由黄芪和甘草组成。治诸虚不足,肢体劳倦,心中烦悸,唇口干渴,食少面黄。该方重用黄芪为君,辅以甘草和大枣,具有补气益虚损之功,历来或被单独应用,或取其药对组合应用于复方之中。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黄芪汤"益气生精、补益虚损",可显著改善乙肝后肝硬化的肝细胞坏死,提高肝细胞功能,促进早期肝硬化组织学的逆转。本文对黄芪汤治疗慢性肝病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索总结何立群教授在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治疗中的中医辨证用药规律。方法通过随师临证心得、收集整理何师的临证病案,分析总结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用药规律。结果何师在临床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中多采用益气健脾祛风利水功效的药对。结论何立群教授运用益气健脾祛风利水药对的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是其成功的临床辨证思路之一,为今后我们提高临床慢性肾炎蛋白尿的治疗水平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肺部炎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招募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4月15日COVID-19确诊患者70例(失访4例,最终完成6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患者)和观察组(31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加扶正化瘀片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胸部CT改善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疾病转归情况,临床症状缓解率(发热、咳嗽、憋喘、乏力)、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肝肾功能等。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胸部CT的改善率为100%(31/31),对照组为77.1%(2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63,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疾病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咳嗽、憋喘、乏力症状显著减轻(P<0.01),对照组治疗后发热、咳嗽、憋喘症状显著减轻(P<0.01),乏力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患者,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降低(P<0.01),血小板(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淋巴细胞(LYM)、血红蛋白(Hb)、SPO2及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WBC、NLR明显降低(P<0.05,P<0.01),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LYM、Hb、PLT、SPO2及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LT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扶正化瘀片可促进COVID-19患者急性期肺部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补中益气汤的药物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利用GeneGards、OMIM疾病数据库筛选出该病靶点,借助Cytoscape3.7.2软件构建出补中益气汤中药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R软件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通路的分析。结果:共得到补中益气汤有效活性成分182个,通过116个潜在靶标作用于SUI,富集得到GO中2 115个生物过程条目和144条KEGG通路。结论:补中益气汤主要通过槲皮素、山萘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7-O-甲基异丁香酚、利可考酮、β-谷固醇、福莫宁、美迪紫檀素、柚皮苷、糖醇等活性成分调节SELE、ICAM1、MMP3、MAPK14、CD40LG、PLAU、CCNA2、ERBB3、CASP1关键靶点,调控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膀胱癌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前列腺癌信号通路、胰腺癌信号通路、乙型肝炎信号通路等多条通路来治疗SUI。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埃克替尼对二甲基亚硝胺(DMN)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4)、扶正化瘀组(n=12)与埃克替尼组(n=12)。模型组、扶正化瘀组和埃克替尼组以DMN 10μg·kg-1体重腹腔注射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每周连续3 d,连续4周;首次注射剂量为正常剂量2/3。自造模第3周开始,扶正化瘀组与埃克替尼组分别给予扶正化瘀胶囊4.0 g·kg-1、埃克替尼5 mg·kg-1灌胃,每周连续7 d,连续4周。HE染色与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胶原沉积,试剂盒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Jamall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腹水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肝组织HY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明显减少,肝组织炎症及胶原沉积加重(P<0.01),肝组织α-SMA及TGF-βm RNA表达增多(P<0.05)。埃克替尼可明显减少造模大鼠腹水发生率,降低ALT、AST、T.Bil水平和肝组织HYP(P<0.05),减轻肝组织炎症及胶原沉积(P<0.05),下调肝组织α-SMA及TGF-βm RNA表达(P<0.05)。结论埃克替尼能够改善DMN诱导的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56.
基于中医经典《金匮要略》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简称“血痹虚劳篇”),从“血痹日久,虚劳成积”的角度探讨肝硬化的中医病机演变及“扶正化瘀”的论治思路。肝硬化的中医药诊疗目前绝大部分基于“积聚”“臌胀”的病机认识以及活血化瘀法等角度,并且临床诊疗工作中的理论性总结尚有欠缺。对“血痹成劳,肝劳生积”的中医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血痹日久,虚劳成积”是肝硬化中医药治疗的基本病机;“血痹日久,瘀热以行”当为肝硬化黄疸的中医病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对肝硬化的中医药临床分阶段论治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三仁汤各提取部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作用。方法:使用水提醇沉、石油醚萃取技术获得三仁汤提取部位1,2,3,以三仁汤整方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γ激动剂Saroglitazar作为对照药物。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仁汤提取部位1,2,3组,三仁汤对照组及Saroglitazar对照组,每组9只。正常组予对照饮食,其余各组予高脂饮食,第13周开始灌胃给药,16周末取材。观测小鼠体质量、进食量、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脏病理、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肝脏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GGT)。结果:三仁汤各提取部位均显著降低NAFLD小鼠体质量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改善肝脏病理、肝脏TG和GGT。提取部位2、3还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提取部位1、2还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ALT。结论:三仁汤各提取部位均不同程度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NAFLD,其中提取部位2的作用最接近整方。  相似文献   
58.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从“祛湿化瘀方”中的5个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并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作用疗效。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将“祛湿化瘀方”中5种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方法进行分组设计,并且灌胃给药4周,筛选指标为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均匀设计和回归分析而筛选出中药组分复方“BZL”方。再以同样的脂肪肝动物模型,用母方“祛湿化瘀方”和罗格列酮作为对照,测定实验大鼠的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变化,观察其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并进行Ridit分析,以此来验证其作用疗效。结果:经过筛选,从而得到回归方程:Y=15.083X1+5.321X2-5.186X3-16.157X4+9.35X5+17.667X3X4-8.422X1X2-6.617X3X5+16.571(X1绿原酸、X2虎杖苷、X3白术多糖、X4栀子苷、X5姜黄素),根据此方程,当绿原酸、白术多糖、栀子苷取最大剂量时出现降TG最佳效应,表明对肝组织TG含量抑制作用最佳组分组合为白术多糖(X 3)、栀子苷(X 4)、绿原酸(X 1)组合(即“BZL方”);在相同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模型中,筛选出的中药组分BZL均能可显著降低其肝组织TG含量和血清ALT活性(〈0.01),明显改善大鼠肝脏的脂肪变性。结论: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筛选出来的中药组分复方“BZL”方有显著防治高脂肪饮食诱导大鼠肝脂肪沉积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基于均匀设计的防治脂肪肝中药有效组分复方筛选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有效复方“祛湿化瘀方”已知的中药组分或成分中筛选防治脂肪肝的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并运用相同动物模型验证其对实验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以“祛湿化瘀方”中5种已被认知的、能被分离提取或购买的有效组分或单体(绿原酸、栀子苷、姜黄素、虎杖苷、白术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高脂饮食8周诱导大鼠脂肪肝模型,采用均匀设计“5因子10水平”分组设计。给药4周,以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为筛选指标,并经均匀设计回归分析获得“中药组分或成分复方”。再次运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动物模型,以祛湿化瘀方及西药罗格列酮为对照,通过检测实验大鼠肝组织TG、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以及肝组织HE染色脂肪变性程度,对所得中药成分复方的抗脂肪肝疗效进行验证与对照。结果:①筛选试验获得回归方程为Y=71.966—19.798X4+18.687X1X4,提示栀子苷(X4)、绿原酸(X1)组合(命名为“ZL方”)对肝组织TG抑制作用最佳;②验证实验结果显示,“ZL方”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TG含量,降低血清ALT活性(P〈0.01)。结论:运用均匀设计筛选获得的ZL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肪沉积及肝损伤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 )作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最初是由Friedenstein等报道,他们在研究中发现一类来源于骨髓的贴壁单核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而且经过20~30代常规传代培养后仍能保持其分化能力[1],这类具有未分化、非造血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等特征的细胞被发现后的十余年里内,被称为基质干细胞,骨髓基质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样集落单位等等多种名称,最终被Pittenger等统一命名为间充质干细胞(MSC),并明确这类细胞不仅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还可分化为多种间质组织细胞,包括脂肪细胞、肌肉、肌腱等等[2],随后,BMSC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M SC不仅仅来源于骨髓,还可以从脂肪、脐带血、羊水、胎肝等组织中分离获得,其中骨髓为来源最容易和含量最多的组织[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