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59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0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2 毫秒
81.
目的:建立苍肤洗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苍肤洗剂中的蛇床子、黄柏、黄连的有效成分分别进行色谱鉴别。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蛇床子、黄柏、黄连药材,薄层色谱斑点清晰,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所建立的TLC能有效地控制苍肤洗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对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108例患者进行护理,就心理护理、并发症的防治、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8例手术患者经过PPH术和精心护理,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术前的肠道准备、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一系列护理工作,能够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提高舒适度,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系统评估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CBM、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有关资料进行筛选和提取。利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利用RevMan5.3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的6篇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237例,对照组58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对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4.42(2.31~8.46)、11.62(5.22~25.84)、8.39(5.17~13.641)、8.07(1.86~34.98),“年龄≥60岁”因素无统计学意义,“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存在争议。结论 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肝功能C级、胆道外引流留置>1个月、胆道再狭窄是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胆道梗阻位置因素对于术后发生胆系感染的预测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医护人员应对以上因素予以重点关注,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术后胆系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在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方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0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随机分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组(研究组)和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前1个月、术后6个月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以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性生活质量、痛经强度及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测量研究组子宫体积大小。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E2、FSH以及LH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45~2.70,P〈0.05)。两组术后6个月痛经强度、CA125水平较术前下降(t=2.23~2.56,P〈0.05);对照组术后性生活质量明显降低(t=2.36,P〈0.05)。结论子宫体马蹄形切除术切除病变组织,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血供,且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上可行,是治疗希望保留子宫的需行手术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病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并误诊的31例甲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初诊时诉首发症状为慢性腹泻、乏力、消瘦9例,周期性四肢软瘫7例,心悸、胸闷5例,紧张、烦躁3例,精神异常2例,食欲缺乏、腹胀2例,发热、乏力1例,黄疸、厌油1例,失眠1例。本组早期误诊为慢性结肠炎9例,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7例,神经症、心肌炎、更年期综合征各3例,冠心病、精神病各2例,黄疸性肝炎、粒细胞缺乏症各1例。误诊时间平均(6.7±1.2)个月。均经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彩超等检查确诊。确诊后经抗甲状腺药物及对症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甲亢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某一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或首发症状时,易误诊或漏诊。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对此类患者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MRI在下肢长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及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有症状者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在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现韧带损伤30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15例,外侧副韧带损伤例6,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其它合并损伤有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3例,内外侧半月板均损伤1例。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中,有6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组中有2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手术重建。平均随访14.6个月(5~36个月),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法行手术结果评分,平均分为83分(72~93分)。结论:MRI能安全、快捷地对膝关节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但MRI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在神经精神狼疮(NPSLE)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包括12例NPSLE和11例非-NPSLE)和10例正常者的血清和脑脊液。结果血清抗GM1IgG、IgM水平在SLE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抗GM1IgG、IgM阳性率,NPSLE为25.0%,非-NPSLE为18.2%,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和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SLE血清抗GM1IgG阳性率和水平与血清抗GM1Ig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GM1IgG、IgM阳性率,SLE患者为52.2%,正常人为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抗GM1IgG阳性率,NPSLE为75.0%,非-NPSLE为27.3%,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抗GM1IgM阳性率,NPSLE为83.3%,非-NPSLE为18.2%,二者在抗体阳性率及水平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PSLE脑脊液抗GM1IgG阳性率和水平与脑脊液抗GM1IgM阳性率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抗GM1抗体检测可能有助于NPSLE的诊断;脑脊液局部产生的抗GM1抗体可能引起NPSLE的损害,尤其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脑脊液抗GM1抗体可能引起NPSLE患者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88.
李双庚  周珍萍  赵翠玲 《中外医疗》2012,31(29):17+19-17,19
目的对皮肤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以及相关特点展开临床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8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病例68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其进行血清吸入性或食入性过敏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得出皮肤病组68例患者的血清总IgE抗体的阳性率为92.65%,明显较对照组高,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原同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系,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nsilin-resistance,IR)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5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HO-MA指数筛选为胰岛素抵抗患者组85例和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60例,用B型超声检查2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等指标.结果胰岛素抵抗患者组IMT、斑块发病率、均显著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卵巢卵黄囊瘤病例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典型和混合型病例明显高于其他病理类型病例,术后随访,10例临床Ⅰ期和6例临床Ⅱ期患者健在,2例临床Ⅰ期术后3年死亡,临床Ⅱ期4例术后2年死亡,临床Ⅲ期5例术后1年死亡3例,术后2年死亡2例,临床Ⅳ期2例术后3个月均死亡。结论多取材且全面观察对于卵巢卵黄囊瘤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其组织学类型以及临床分期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上多采用手术合并VAC或者PVB化疗方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