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6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2篇
预防医学   7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6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动脉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1例最终确诊为大动脉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岁女性患儿,反复不明原因发热,炎症指标均明显升高,抗感染治疗无效。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考虑血管炎。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出现反复,行血管造影明确大动脉炎诊断。随后予手术、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未再复发。结论对于不明原因发热,伴炎症指标升高而抗感染治疗无效者,需警惕多发性动脉炎;早期行PET-CT,确诊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环磷酰胺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2.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多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本文通过对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布鲁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布鲁氏杆菌的实验室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做到及时确诊,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血小板快速减少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共实施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手术121例,其中6例术后发生血小板快速减少,回顾分析其相关临床资料,总结血小板快速减少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可能机制和防治措施。结果6例患儿血小板减少发生时间为术后第3-5天,血小板下降最低值为19×109/L,血小板恢复时间为术后7~20 d。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内径为4.0~4.5 mm,4例选用美国AGA公司生产规格9-PDA-0810堵闭器,2例选用上海形状记忆公司生产规格0810PDA堵闭器。骨髓学检查提示3例患儿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免疫治疗后恢复良好。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在出院时恢复正常。出院随访6~14个月,所有患儿血小板计数维持正常。结论经皮动脉导管介入封堵术后需警惕血小板快速减少,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免疫机制可能参与其中,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总结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治疗婴儿肺动脉瓣狭窄(PS)的经验,评价其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行PBPV治疗68例婴儿PS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6.34±3.6)个月,平均手术体重为(7.81±2.11) kg,术前体重/年龄Z值为-0.80±1.38,提示生长受限为22例(32.4%),合并紫绀15例(22.1%),呼吸急促23例(33.8%)。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长径/左室长径比值平均值为0.56±0.73,胸部正位片心胸比平均值为0.56±0.43,术前血氧饱和度平均值为94.74%±6.10%。术前右室/左室收缩压力比值平均值为0.68±0.26。球囊扩张后,肺动脉瓣平均压力梯度由(75.57±18.61) mmHg降至(22.37±5.21) mmHg,右心室收缩压平均值由(83.78±22.44) mmHg降至(54.16±20.81) mmHg。手术即刻成功率为100%。术中无严重心律失常、心腔穿孔、腱索断裂、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早期患儿轻-中度肺动脉瓣反流比例为53.3%,无重度反流。随访3个月~10年间再狭窄率2.94%,32例随访5年以上患儿肺动脉瓣反流程度未进一步加重,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右心室功能障碍。与接受PBPV治疗幼儿PS相比,婴儿PS临床症状明显,病情较重,术后早期及中远期随访手术效果满意。对本研究婴儿PS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发现低体重、低龄儿可获得同样良好手术效果。结论 PBPV治疗婴儿肺动脉瓣狭窄十分必要,技术操作安全可行,随访结果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85.
目的 通过分析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产儿下呼吸道分离菌的特点,探讨该病菌与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断为BPD的185例有创机械通气≥72 h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组(124例)和重度组(61例)。收集患儿的出生体质量、胎龄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新生儿疾病治疗过程指标。收集2组的呼吸道吸取液(TAF)行病原培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胎龄更小(P<0.05),TAF检出革兰阴性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棒状杆菌患儿的比例升高(P<0.05)。结论 早产儿下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可能是BPD进展的重要因素,重度BPD患儿TAF中检测到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及棒状杆菌的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前访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青岛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218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的术前访视需求总分为(155.34±22.31)分,心理支持维度得分最高,其次是住院费用维度,环境信息和手术过程维度得分最低.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水平、年龄和医保...  相似文献   
87.
目的 了解我院门诊复诊精神病人BZD类药品的使用情况和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一日统计学”对门诊复诊精神病人使用BZD类药品用量、药品使用频度等项目进行统计,对使用BZD类药品的复诊452例精神病患者.按照联合使用BZD类药品或未使用BZD类药品的使用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比较BZD类药品的疗效。结果 门诊复诊使用APD类和BZD类药品联合用药的精神病患者,使用BZD类药品的用量明显降低;两组疗效比较,联合使用药品治疗的疗效与单独使用APD类药品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且使用BZD类药品维持治疗的时间过长。结论 精神病患者并非必须使用BZD类药品。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以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轨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介入治疗轨道的先心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5例,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1例,大动脉转位(TGA)术后肺动脉狭窄1例,粗大体肺侧支(MAPCAs)3例,复杂型肺动静脉瘘1例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房瘘1例;分析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特点。结果采用双冠状动脉导丝均成功建立输送轨道。对PA/VSD矫治术后肺动脉狭窄、TOF术后肺动脉狭窄、TGA术后肺动脉狭窄患儿成功进行球囊扩张,对MAPCAs、复杂型肺动静脉瘘及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右心房瘘患儿均封堵成功,未出现瓣膜损伤、血管损伤、心包填塞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以双冠状动脉导丝法建立先心病介入治疗复杂路径轨道方法安全、有效,可调控性强,能提供足够支撑力通过纡曲段,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比较曲唑酮与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1例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曲唑酮(36例)和奥氮平(35例)治疗,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痴呆行为量表(BRSD)及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曲唑酮和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的显效率分别为52.8%和54.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曲唑酮组和奥氮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9%和37.1%,曲唑酮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奥氮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和奥氮平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精神行为症状均有明显疗效,但曲唑酮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0.
研究SSRIs在抗抑郁治疗的起效时间对治疗结局有无影响。方法对152例应用SSRIs抗抑郁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F32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根据治疗2周后HAMD减分率是否大于25%将患者分为早期治疗起效组和早期治疗无效组,随访观察治疗结局。结果早期治疗起效组临床痊愈率(51.1%)高于早期治疗无效组(30.6%);早期治疗起效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3.5±12.3)天,短于早期治疗无效组(64.3±15.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SRIs抗抑郁治疗早期起效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