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5篇
  1篇
中国医学   36篇
肿瘤学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刘万莲  郭文  陈超 《疑难病杂志》2012,11(6):411-413
目的研究冠心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合并糖调节受损及糖尿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6个月发生的心血管事件。方法将2008年9月—2010年9月行PCI治疗的患者206例,随机分成4组,糖尿病组(A组)70例、空腹血糖受损组(B组)36例、糖耐量减低组(C组)35例、非糖调节受损组或正常血糖组(D组)65例。对4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部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等,对近期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A、B、C组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C型病变均多于D组(P<0.05);心功能方面,6个月时心脏超声测EF值,结果示:A、B、C、D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对有心绞痛症状的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初步筛选,A、B、C组运动试验结果阳性发生率与D组比较有差异(P<0.05),而A、B、C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4组患者中对运动试验阳性的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A、B、C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新出现其他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高于D组(P<0.05)。A、B、C组HbA_(1c)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与2型糖尿病有类似血管损害,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尽早干预血糖对PCI患者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2.
新型洛菲不动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从呼吸道感染的分泌物中分离的1株革兰阴性球杆样细菌进行研究,探讨其种系发生及分类学特征。方法利用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等表型性状进行初步鉴定,通过细菌16S rRNA基因测序及基因比对明确其种系来源。结果分离菌为革兰阴性球杆状菌,生化反应不活泼,对环丙沙星耐药;BLAST序列比对显示该分离菌与洛菲不动杆菌的相似度为99.2%,与洛菲不动杆菌标准株不同的是在底物利用试验上有8项结果存在差异。结论根据表型性状和种系发生结果证实该菌为洛菲不动杆菌,鉴于该菌株与模式株在生化特性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初步考虑该菌株为洛菲不动杆菌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63.
常冠楠 《医学综述》2013,19(9):1628-1630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一种通过心脏同步起搏装置来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心脏再同步可以有效地提高部分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心脏再同步治疗是近年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近年来,国内外已出台了CRT治疗的指南。但关于CRT的应用适应证、疗效评价和长期预后等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该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研究进展及其中存在的争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新诊断且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治疗前采血检测血流变学、血小板参数和凝血功能,经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结果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全血低切粘度、低切还原粘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MVP、PDW、FIB明显高于正常。PLT,PCT,PT,APTT,TT、明显低于正常。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血小板参数、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明显异常,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定期检测上述指标对于判断糖尿病病情控制和防治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以及MRI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骶髂关节的病变程度上的不同表现。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在本院经CT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40例,40例患者均做MRI以及血液学检查。结果对于早期骶髂关节受累,关节旁骨髓水肿以及关节滑膜炎性改变,MRI优于CT,但是对于骨质破坏以及关节周围软骨的破坏,CT优于MRI。结论CT与MRI相结合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破坏上可以互补。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同期施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及前列腺电切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期经尿道电切术的临床资料。随访6~40个月。结果:术后复发3例,复发时间为术后12~18个月,未见前列腺窝有种植转移。结论:膀胱肿瘤并前列腺增生可同期行经尿道电切术。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分析大脑中动脉各分支与岛叶的关系,为相关手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2例(24侧)国人成人头颅湿标本,显微镜下解剖外侧裂及岛叶区。观察岛叶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分析岛叶区动脉类型及最外侧豆纹动脉的位置。结果岛叶位于外侧裂深部,前、上、下环岛沟将岛叶与额眶盖、额顶盖及颞盖皮质分开。上环岛沟平均长度为58.2 cm,前环岛沟平均长度为27.9 cm,下环岛沟平均长度为50.4 cm。3个岛短回和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见于21侧半球(87.5%)。岛叶沟回自前下部向后上部放射状延伸。大脑中动脉M2段的干支、皮层支及终末支走行岛叶区。它们发出的岛叶动脉供应岛叶皮层。外侧豆纹动脉可起自主分叉、上下干及早期分支,最外侧豆纹动脉的位置变异较大。结论岛叶位置深在,皮层表面血管分布密集。掌握岛叶形态学特点及岛叶区动脉类型,将有助于该部位病变手术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双源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方法使用双源CT,对58例患者进行下肢动脉CT造影扫描,25例经DSA证实。造影剂用量60-90ml,注射速率3.5-4.0ml/s,扫描后用对比剂跟踪软件Bolus触发达阈值110HU后再延迟14-20s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图像,经工作站重建后,能够清楚显示下肢动脉正常解剖分支和病变部位、范围及重要的侧支循环路径。结论合理的扫描方案能在不增加辐射剂量及造影剂用量的基础上高质量的显示下肢动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98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组53例,单纯糖尿病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即抽取同期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HCY、FBG、尿素氮、肌酐,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浆HCY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DN病程有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其测定有助于监测及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0.
目的观察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优化2型糖尿病预混胰岛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应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在常规SMBG基础上行糖尿病教育,观察组应用美国美敦力公司生产的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并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观察组干预前后平均血糖(MBG)、标准差(SDBG)。结果干预后,两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餐后2 h血糖(2 h PG)、MBG、SDBG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Pro2回顾式动态血糖监测指导应用预混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糖尿病教育,优化生活方式,能显著降低患者餐后血糖、平均血糖及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