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红毛五加中总苷类成分的工艺优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优选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红毛五加中总苷类成分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建立RP-HPLC测定红毛五加总苷类成分含量,以紫丁香苷和齐墩果酸的洗脱率为指标,考察10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总苷类成分的吸附性能和洗脱参数.结果:选取X-5型大孔树脂,优选的纯化工艺为红毛五加总苷提取液生药质量浓度0.3 g·mL-1,调节药液pH 10,用4 BV 80%乙醇洗脱.结论:X-5型大孔树脂可很好地用于富集、纯化红毛五加总苷类成分.  相似文献   
42.
43.
探究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Ershiwuwei Songshi Pills,ESP)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将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MCD),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高(ESP 0.8 g·kg^(-1))、中(ESP 0.4 g·kg^(-1))、低(ESP 0.2 g·kg^(-1))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pioglitazone,PGZ 10 mg·kg^(-1)),每组8只。空白组普通饲料喂养,其余5组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deficient,MCD)饲料喂养5周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造模的同时灌胃(ig)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实验过程中记录小鼠体质量、日饮水量及日摄食量的变化;实验结束后收集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堆积情况,检测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肝组织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二十五味松石丸高、中、低剂量组和吡格列酮组血清中的AST、ALT和肝组织中TG含量显著降低,对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中脂肪堆积均有改善作用。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指数降低,二十五味松石丸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升高,并且在门水平上降低了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比例;在改变肠道菌群组成方面,降低了肠道菌群中Erysipelotrichia和Faecalibaculum的丰度,提高了Desulfovibrionaceae、Rikenellaceae、Lachnospiraceae和Ruminococcaceae的丰度。该研究发现藏族药二十五味松石丸对MCD饮食诱导的NASH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变化,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抑制肠道菌群的失调,进而改善NASH。  相似文献   
44.
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是民族医药的继承、保护和发扬的重要基石。重点探讨在本课题组对我国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的过程中所体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前期调查寻访等工作基础,结合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撒拉族的生存环境、生存意识、生存文化及生存发展等多层面、多维度进行分析,对人口较少的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总结出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调查工作的方法与经验。首先,在坚持从民族医药的科学研究角度去发掘整理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时,要注重尊重受访者隐私及宗教习俗。其次,在进行调查研究之前,一定要深入了解撒拉族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清撒拉族民间民族医药在当地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再次,对于濒临失传且具广泛应用前景的诊疗技术、方剂、炮制方法等内容,应认真考量该民族医药知识产权的背景,并科学疏导民间持有人对民族医药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5.
通过文献整理,从植物名、拉丁名、功效、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出用于治疗肝病的藏族药(以下简称藏药)63味和复方23个。63味藏药包括植物药51味、动物药2味、矿物药10味。其中,植物药、动物药分属27科,反映出藏族医药治疗肝病的药物来源广泛。这些品种中参与炎症相关机制的药材有10味,直接抑制相关肿瘤细胞生长的有6味,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有5味,抑制乙型丙型肝炎病毒的有3味。藏药治疗肝病机制较为多样,为抗肝病新药的开发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46.
《中成药》2014,(2)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氢核磁共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的参麦注射液质量控制新方法。方法将参麦注射液、仿制品以及缺味样品(缺红参,缺麦冬制剂)经柱分离处理后,利用氢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样品的全成分化学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据矩阵,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偏最小二乘法(PLS)判别分析。结果得分散点图显示合格参麦注射液能够很好的聚集在一起,但不同厂家产品之间存在微小差异;参麦注射液仿制品在合格样品聚集范围边缘,表明有一定差异;而缺味样品与合格样品之间有明显区分。结论氢核磁共振-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是一种操作简便,并且能够从整体上控制参麦注射液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建立测定缘毛紫菀(Aster souliei Franch.)多成分的一测多评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绿原酸为内参物,建立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10个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同时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23批缘毛紫菀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各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得23批缘毛紫菀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槲皮素、芹菜素、山柰酚的平均含量为0.165、0.234、6.115、0.478、0.484、3.359、1.382、0.210、0.172和0.057 mg·g-1;外标法测得平均含量为0.163、0.235、6.172、0.479、0.483、3.343、1.413、0.207、0.171和0.056 mg·g-1,两种方法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显示23批缘毛紫菀可以聚为两类,这两类差异主...  相似文献   
48.
目的采用LC-MS定性鉴别蜀五加和糙叶藤五加中的金丝桃苷;采用HPLC测定蜀五加和糙叶藤五加中金丝桃苷的含量,并比较两种五加不同药用部位的金丝桃苷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以甲醇(A)和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8 nm,流速1.0 mL.min-1。结果金丝桃苷0.0250~1.25μg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4×106X+1.327×104(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25%,RSD=0.96%(n=9)。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蜀五加和糙叶藤五加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替普瑞酮浓度并用于大鼠药物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用叔丁醚萃取,采用HPLC法测定.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组,ig给药后测定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替普瑞酮在大鼠体内代谢符合一室模型,3种剂量的消除半衰期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剂量的增加Cmax和AUC存在剂量依耐性,且Cmax和AUC与剂量间呈线性相关.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替普瑞酮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0.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的方法对藏药粗茎秦艽、蓝玉簪龙胆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研究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