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1成立的历史背景与宗旨近代西医传入福州,始于西洋传教士,他们首先以接种牛痘开始,继之开办医疗所和医院,可以说医药是基督教的先锋。据不完全统计,从道光十二年(1832年)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西方教会先后在福州开办诊所、医馆(院)、药房,有案可查的有9所。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英国皇家  相似文献   
82.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运用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动态分析DDH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特点.方法随访2002年1月~2005年12月按我们"闭合复位治疗DDH模式"治疗的100例单侧DDH患儿,年龄为7~36个月,以6个月为一年龄组,共5组,按四级功能评价标准判定临床疗效.并以患侧髋关节与同期健侧髋关节进行配对分组,动态测量各年龄组患儿患、健侧髋关节在复位前、复位后第3、6、9和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描述各年龄组在各时间观察点上髋臼发育的特点,比较患侧髋臼发育与健侧髋臼生理发育的差异.结果 (1) 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DDU患儿,总体优良率达88%.(2) 复位后1年内,患侧AI下降速度、AI(D/W)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健侧生理发育速度.(3) 复位后1年各期间内,1~3个月、10~12个月内AI下降速度、AI(D/W)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期间.(4)复位后1年内各年龄组间,7~12个月、13~18个月龄AI下降速度、AI(D/W)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1) 我们"闭合复位治疗DDH模式"操作流程简单,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2)闭合复位治疗DDH 1年期间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明显快于健侧生理发育速度.(3) 闭合复位治疗DDH 1年期间患侧髋臼的发育高峰期在复位后1~3个月和10~12个月.(4) 7~36个月DDH患儿,年龄≤18个月患侧髋臼发育速度最快,>18个月髋臼发育潜力减小.  相似文献   
83.
众所周知,眩晕症是中风病最常见的先兆症状之一,由于中风病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因此,重视眩晕症候在早期防范中风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朱丹溪提出的"眩运者,中风之渐也"理论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分析这一理论的来龙去脉,阐述其深刻含蕴,为中风先兆理论研究提供依据,为临床防治中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4.
官玉贞  林翠琴 《海峡药学》2008,20(10):124-125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32例病例中,31例治愈,1例中转手术,治愈率96.85%,此方法 具有广泛实用性.  相似文献   
85.
1 一般资料1.1 病例选择 :全部采用理疗科门诊病例。在排除非骨质增生及其它病变的基础上 ,经 X线摄片确诊有脊柱椎体骨质增生改变 ,同时伴下列症状 1项以上 :1局部疼痛 ;2功能障碍 ;3肌力下降 ;4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或侧弯 ,并坚持治疗 1个疗程 ( 7d)以上者。1.2 病例情况 :治疗组病例 15 6例 ,其中男 92例 ,女 6 4例 ;年龄最小 2 5岁 ,最大 80岁 ;病程最短 15 d,最长 2 0 a;发病部位在颈椎 6 5例 ,腰椎 87例 ,骶椎 4例。1.3 诊断标准 :1X线摄片确有脊椎骨质增生改变 ;2具备下列症状、体征之一 :局部疼痛 ,功能障碍 ,肌力下降 ,脊柱生理…  相似文献   
86.
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探讨以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的优化选择。方法分析42例病例,应用4种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进行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周围皮肤条件良好者,选择邻近的逆行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或腓肠肌皮瓣;如周围皮肤有较轻损伤,用腓肠肌皮瓣;皮肤缺损范围大者,组合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肌瓣或腓肠肌皮瓣;创面较小,选用比目鱼肌肌瓣或腓骨短肌瓣。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12个月,成活37例,5例远端少部分坏死,2例局部皮瓣转移修复,1例肌瓣转移,2例肉芽组织生长后植皮修复。结论邻近非主干血管为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皮肤缺损是最佳修复方式,不同的术式可满足各种创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7.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偏头痛风证的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40例偏头痛风证组与50例非风汪组进行TCD的对照研究,并对各组的TCD检查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偏头痛风证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加快。结论偏头痛风证与非风证的发病机理可能有本质区别,MCA、PCA血流速度增快,可作为偏头痛风证的一项辨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8.
正俞昌德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和教学工作30余年,学识渊博,医理精湛,擅长治疗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对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炎等疾病的诊治尤为擅长。他开展的颅骨缝针疗法,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师临诊学习年余,每为俞老娴熟的手法与满意的临床效果所折服。现将其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本病属中医学的"泄泻"、"便秘"、"腹痛"、"肠郁"范畴。唐江山主任医师是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名中医。  相似文献   
90.
许金榜  何桂英 《光明中医》2014,29(11):2271-2272
月经后期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何桂英主任医师治疗本病经验丰富,何老认为本病有实有虚,有血寒、血热、血虚、血瘀、气郁、痰阻等原因,然以血寒为多见,由血虚、气滞而致者,亦较为常见,所以本病的治疗多以温经、补血、调气为主。针对该病临床常见证型,辨别虚实,分型而治,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