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8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30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247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106篇
  2篇
中国医学   688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91篇
  2023年   492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6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目的观察功能磁共振PWI、DWI技术应用于拓展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时间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影像拓展组(简称观察组)50例和常规时间窗组(简称对照组)50例。发病时间小于6 h的均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发病时间大于6 h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PWI+DWI检查,PWI异常区>DWI异常区,予尿激酶溶栓,PWI异常区相似文献   
22.
董新刚  贾奎 《中医学报》2016,(8):1189-1191
目的:观察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webster总评分、相关因子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方法:将帕金森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吡贝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100.0%,对照组改善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webster评分提示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至第8周、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ebster评分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改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比较Webster总评分下降有显著差异(P0.01)。中医证候分析提示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3.
《中成药》2019,(2)
目的基于GRADE系统对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进行循证分析。方法依据PICOS原则确定临床问题,检索主要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最新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Meta分析中的原始文献并与补充的随机对照试验整合以得到最终目标文献。通过Rev Man 5. 3软件整理目标文献的数据,并导入GRADE系统中,GRADEprofiler软件对每个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最终得到相关证据概要表和证据总结表。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体证据低质量。其中,3个涉及胆红素水平下降率(高质量),4个涉及胆红素水平(低质量)、3个涉及黄疸消退时间(极低质量),1个涉及未光疗发生率(高质量),6个涉及有效率(中等质量),5个涉及不良反应(低质量)。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常规疗法能显著提高胆红素水平下降率,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持续时间,减少光疗发生率,提高有效率,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可为中成药治疗新生儿黄疸指南的制定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中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和瘦素(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健脾消食汤。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β-EP和Leptin水平。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7.92%,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体质量和BMI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中β-E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Leptin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证疗效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降低血清中β-EP及Leptin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在重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细节化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焦虑、睡眠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观察组各项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联合亲情化护理方法在重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重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建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etRS)的制备方法,分析底物及其类似物与重组蛋白的结合能力。方法 将结核分枝杆菌MetRS(MtMetRS)基因置于不同启动子调控之下。通过表达筛选选择重组蛋白大量制备的条件,使用分子筛制备重组蛋白,并验证其分子量。使用Thermal Shift Assay比较MetRS底物及其类似物与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etRS的结合能力。结果 通过不同重组质粒的表达筛选,确定重组蛋白制备方法。Thermal Shift Assay分析提示甲硫基腺苷酸(methionyl-adenylate,MetAde)与焦磷酸同时存在时可以提高重组蛋白的热稳定性。结论 成功制备出具有天然活性的重组MtMetRS蛋白;应以甲硫基腺苷酸和焦磷酸分子结构为方向,设计、筛选结核分枝杆菌MetRS抑制剂。  相似文献   
27.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造成的一组糖原代谢异常,患儿肝脏、肌肉、心肌组织内糖原累积,导致多种疾病,大多缺乏特效治疗,饮食和营养干预可改善部分糖原累积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保证患者的生长发育,提高生存质量。应重视糖原累积病的长期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28.
《中国药房》2020,(2):149-153
目的:探讨参附益心方对缺氧原代心肌细胞脂肪酸利用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1~3 d的SD大鼠心尖部组织,进行原代心肌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并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辅酶Q_(10)组(阳性对照,1×10~(-4)mol/L)和参附益心方低、高剂量组(0.25、0.5 mg/m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均于5%O_2、5%CO_2、90%N_2条件下培养6 h以复制缺氧损伤模型。缺氧6 h后,采用荧光素酶发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其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PPARβ/δ)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ATP含量以及FAT/CD3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辅酶Q_(10)组和参附益心方高剂量组细胞中ATP含量均显著升高,而辅酶Q_(10)组细胞中FAT/CD36、PPARα蛋白,参附益心方高剂量组细胞中FAT/CD36蛋白以及参附益心方各剂量组细胞中PPARα、PPARβ/δ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参附益心方可通过抑制FAT/CD36、PPARα、PPARβ/δ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缺氧原代心肌细胞的脂肪酸利用,改善其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29.
目的:应用文献提取、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高频药物组合,揭示中医治疗MM用药特点,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药和多发性骨髓瘤为关键词,探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2009年1月至2019年11月)相关文献,整理文献记载的方剂,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所纳中药进行药性药味及归经分类。使用Excel 2016、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1.0统计软件对纳入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09首方剂,共含中药285味,频数共1492次。在纳入的133味中药中:频数≥10的中药共42种,频数≥15的中药共26种,前三种分别是熟地黄、当归和黄芪;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尤其是补肾阳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最为常见;药性药味中,药味以甘、苦居多。药性以温、平、寒居多;归经分类中,以肝、肾、脾经居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13种关联强度较高的药对组合,通过聚类分析可提取5个聚类。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治疗用药以补虚药尤其是补肾药为主,且多与活血化瘀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系统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所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0月1日,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1项研究,共1 0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柴胡疏肝散能有效提高肝胃不和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RR=1.25,95%CI(1.19,1.33),P<0.000 01]、症状疗效总有效率[RR=1.57,95%CI(1.30,1.89),P<0.000 01]及血清胃泌素G17水平[MD=3.61,95%CI(2.89,4.33),P<0.000 01],并能改善胃粘膜萎缩[MD=-1.53,95%CI(-1.93,-1.12),P<0.000 01]、肠上皮化生[MD=-0.79,95%CI(-0.96,-0.63),P<0.000 01]、异型增生度[MD=-0.69,95%CI(-0.84,-0.55),P<0.000 01]的病理检查积分,2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