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1篇
中国医学   26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毒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对国内近十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UV)、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荧光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中药毒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其中HPLC、GC-MS、HPLC-MS应用最广泛。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体内过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用于血液或肝、肾等重要组织中有毒物质的浓度测定;而且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和分析仪器的灵敏度的提高,必将促进中药毒理学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毒理学中新技术、新理论的建立与发现,现代分析技术必将在中药毒效动力学(TD)和毒代动力学(TK)研究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研究基于肝内过氧化损伤路径的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在抗炎作用下伴随出现的毒副作用机制,为其“功效-毒性”相关性研究提供肝内物质水平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复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皮下注射琼脂致小鼠肉芽肿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北豆根水提组分、醇提组分连续灌胃3天和7天,末次给药后检测血清和肝组织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和活性.结果 北豆根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可使小鼠血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NO含量增加,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GSH含量下降,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北豆根水提、醇提组分对炎症小鼠产生的肝脏毒副作用机制可能与过氧化损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寒证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附子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低温冷冻法制作寒证小鼠模型,分别制备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MLD和LD50.结果附子醇提组分的对寒证小鼠的LD。值为12.0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6.0倍;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对寒证小鼠的MLD为16.0g·kg^-1·d^-1和28.8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7倍和134.4倍。通过观察发现,附子灌胃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怠动、恶心、四肢麻痹、抽搐、惊厥和俯卧不动,且多发生于5.0h之内。结论附子不同组分对寒证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毒性强度大小为:醇提组分〉全组分〉水提组分。  相似文献   
54.
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附子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和醇提组分,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分别测定近似最小致死量(MLD)和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附子醇提组分的对正常小鼠的LD。值及95%可信限为11.7g·kg^-1·d^-1和11.1~12.4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54.6倍;附子全组分、水提组分对正常小鼠的MLD为16.0g·kg^-1·d^-1和14.4g·kg^-1·d^-1,相当于临床70.0kg的成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74.7倍和67.2倍。通过观察发现,附子灌胃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怠动、恶心、四肢麻痹、抽搐、惊厥和俯卧不动,且多发生于6.0h之内。结论附子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具有一定的急性毒性,其毒性强度大小为: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全组分。  相似文献   
55.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食结构不合理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冠心病病机属于本虚(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标实(气滞、寒凝、痰浊、瘀血),而痰湿证又是冠心病标实中之常发者。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对于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关系研究的报告不多。从饮食结构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形成、冠心病痰湿证的现代研究及预防等几个方面,探讨饮食结构与冠心病痰湿证的关系以及在预防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等,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6.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以结晶形式沉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以男性患者多见,好发于春季,发病高峰年龄为40岁左右,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西药治疗目前以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主,疗效肯定,但副作用较大[1]。本病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历节”等范畴。有关中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报道颇多,现将近3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7.
苏美玲  刘华一 《光明中医》2014,(10):2167-2168
慢性胃痛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病症。刘华一教授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脾胃病专科学术带头人,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慢性胃脘痛患者,刘华一教授常采用加味丹参饮予以化裁治疗,疗效显著,本文试将相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8.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取穴规律。[方法]建立Excel数据库,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20年来发表的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158篇,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三阴交、足三里、天枢、丰隆、中脘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为主;选用腧穴多集中在胸腹部,募穴、合穴、下合穴为使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结论]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安全、有效,以胃经、脾经、任脉、膀胱经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59.
香加皮抗心力衰竭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香加皮抗心力衰竭有效部位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制备性快速柱结合精制柱的分步富集法制备香加皮有效部位,分别考察了制备性快速柱的洗脱溶剂、硅胶用量和精制柱的径高比。[结果]确定的制备工艺使有效部位中杠柳毒苷的含量达到50%以上。[结论]确定的香加皮抗心力衰竭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稳定、经济、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0.
目的 研究丹酚酸B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及其体外释放情况。方法 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丹酚酸B脂质体,超滤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表面特征、包封率、粒径、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考察。结果 制备的丹酚酸B脂质的体平均粒径为109.8 nm,药物的平均包封率为71.0%,体外12 h累积释放率为43.7%。脂质体外观圆整而均匀,分散性好。结论 制备的丹酚酸B脂质体包封率较高,粒径小,有良好的缓释作用,为后期研究其长循环心靶向脂质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