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辽宁中医杂志》2013,(5):927-929
目的:探讨中药敏咳煎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咳嗽敏感性(CRS)的影响,并引入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方法:62例中医辨证为阴虚肺燥的CV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敏咳煎治疗,对照组采用美普清(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CRS的变化情况,并用LCQ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中药治疗组患者CR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R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CQ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LCQ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敏咳煎能降低CVA患者CRS水平,改善LCQ评分,从而从根本上缓解咳嗽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2.
汪娜  赵泽宇  马国威  彭萱  陈可馨  陶勇 《重庆医学》2023,(20):3110-3114
目的 探讨合并陈旧性脑梗死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和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均合并陈旧性脑梗死),根据患者术后72 h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D组,n=31)和非谵妄组(C组,n=47)。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术中间隔5 min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rScO2及MAP、rScO2的最低值。计算平均Dp-c(平均SpO2-平均rScO2)及最高Dp-c(平均SpO2-最低rScO2)。记录两组rScO2下降>20%或rScO2值<50%持续时间>5 min的例数。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1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白疕方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白疙方及其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分别进行提取并获得相关的提取液,同时采用甲氨蝶呤作为对照组.利用HaCaT细胞体外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剂量的提取液对HaCa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 MTr实验表明,中药白疙方提取液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提取液在小剂量,中剂量及大剂量时对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在大剂量时,白疙方提取液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各单味药提取液.结论 白疕方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的中药提取液在不同剂量下对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表明直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可能是白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应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分子量小于1 000)与正常人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差异,筛选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中的特征代谢物,建立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代谢图谱的诊断模型,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肌张力障碍发病的可能机制,为肌张力障碍的早期检测、诊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012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肌张力障碍患者的血清,并分别采集4例男性3例女性的正常血清,应用核磁共振技术检测血清中小分子的代谢谱,并对谱图的积分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以辨识血清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 肌张力障碍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小分子代谢物的质谱磁共振图谱有明显差异,其中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法未能区分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而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式识别方法可明显区分两组,并能提供两组之间差别所对应的代谢物质.结论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肌张力障碍患者血清代谢组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模式识别法明显优于主成分分析法,能够去除非实验因素的影响,提高分类效果.通过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代谢产物异常,有望发现特征性生物标志物,为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郁积性溃疡又名静脉曲张性溃疡,是静脉曲张后形成静脉机能不全,静脉长期瘀血,导致血液含氧量降低,静脉压升高,毛细血管损伤,通透性增加,液体外渗,组织水肿,进行性纤维化,小动脉及淋巴管阻塞,以及皮肤氧合作用降低,局部抵抗力下降,因轻微外伤或感染形成的溃疡.溃疡一旦形成,难以愈合,临床治疗比较棘手.采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联合氦氖激光及中药汤剂治愈1例郁积性溃疡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6.
对成都市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医保现状分析显示,脑卒中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利用有待提高,康复项目的选择还需进一步合理化,还需提高老年患者康复治疗的医疗保障水平。对此,提出建议:针对老年患者建立新型老年医疗保险体系、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医保和医疗救助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37.
郭静  李常度  余常  王蕊 《四川中医》2012,(3):122-124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与现代药物相结合在恶劣心境治疗中的协同作用。方法:将72例恶劣心境患者,随机分为电针+西药组(甲组)24例,电针组(乙组)24例,西药组(丙组)24例,连续治疗4~8周后,比较三组在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CGI评分、SER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临床研究,电针+西药组在治疗恶劣心境方面,与单纯使用电针或西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恶劣心境,能够通调气机、疏肝解郁、调理神志,同时降低单纯使用西药带来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白疕方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的提取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白 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白疕方及其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分别进行提取并获得相关的提取液,利用HaCaT细胞体外培养并 用TNF-α同时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各个组份提取液对TNF-α刺激后的HaCaT细胞增殖率,以甲氨蝶呤作为对照 组,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MTT实验表明,中药白疕方提取液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大黄、黄柏、黄精、苦参提取液在小剂量对TNF-α刺激的角质 形成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1.4±4.1)%,(59.3±1.3)%,(56.2±3.9)%,(88.6±2.4)%,(81.2±7.0)%;中剂量对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存活率分 别为:(28.6±2.3)%,(35.5±2.1)%,(33.1±2.8)%,(61.3±2.5)%,(58.8±3.3)%.大剂量对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3.0±1.4)%,(21.1±2.5)%,(16.4±1.2)%,(37.7±3.3)%,(45.5±4.3)%.与空白组及甲氨蝶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浓度的中药白 疕方及其成分对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的增殖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白疕方及其主要组成药物大黄、黄 柏、黄精、苦参的中药提取液在不同浓度下对TNF-α刺激的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表明直接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及改善角质 形成细胞增殖的外环境均可能是白疕软膏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9.
点阵激光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比观察湿润烧伤膏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点阵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点阵激光治疗后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对照组则在点阵激光治疗后采用红霉素眼膏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渐提高。术后30min疼痛程度评价:治疗组为3.23±0.31,对照组为6.54±0.35,治疗组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5.24d±1.32d,对照组为9.94d±0.45d,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1例,红斑2例,对照组出现暂时性色素沉着2例,红斑3例,均1月内消退。两组创面均未见感染。结论点阵激光联合MEBO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时间短,对患者的学习及工作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系统观察阈下抑郁患者应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3周之后的转归,探索脑电生物反馈对阈下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干预治疗3周,每周治疗2次并评定1次;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方法干预,观察3周,每周评定1次.连续观察3周和治疗后第6周随访,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心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和分析,并以HAMD的减分率作为总体疗效标准.结果 对阈下抑郁患者进行脑电生物反馈干预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23.33%、70.00%和6.67%,而相应的对照组分别为0.00%、10.00%和16.67%.治疗后,治疗组SDS和CES-D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电生物反馈能有效降低阈下抑郁患者的SDS、HAMD和CES-D评分;脑电生物反馈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