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筛选和优化糖肾丸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优选糖肾丸的提取工艺。结果糖肾丸的最佳工艺为加6倍85%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结论糖肾丸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11月所有中医药口服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后,应用Microsoft Excel、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方剂进行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层次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共纳入方剂69首,涉及中药161味,共计使用频次714次。急性肾损伤的病因以脓毒症为主,中医证候以气阴两虚型、湿热阻滞型及毒热内盛证为主,中药使用频次≥10共计21味,包括大黄、甘草、茯苓、黄芪、白术等;药味以甘为主,药性以寒为主,药物归经以脾经、肝经及肺经为主,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逐瘀通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茯苓-大黄”“白术-黄芪”“丹参-大黄”等常用药对。层次聚类分析得到3个常用药物组成。复杂网络分析得到1组潜在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中药药物组成。结论 数据挖掘揭示了急性肾损伤病机是本虚标实,用药规律是补气阴,兼祛外邪,挖掘出...  相似文献   
73.
<正>患者,男,73 岁,2022年6月11日初诊。主诉:左乳头、胁肋及背部疼痛1年余。现病史:2021年5月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周身乏力,右侧腰部和季肋区皮肤瘙痒,伴灼热感,时有闪电样刺痛,继而出现大小不一簇集样粟粒大小水疱,疱壁紧张,内容清亮透明,疱周红晕,后渐散发至双侧胸背部,沿外周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疱间肤色正常,病中无发热,经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治疗后,疱疹尽消,仍遗留局部持续性疼痛,以左乳头、胁肋及背部为主,遂于外院就诊,  相似文献   
74.
总结李静教授运用腹针为主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经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于“耳闭”范畴,李静教授认为该病病机主要为脾虚湿蕴、痰瘀互结,临床诊疗时强调准确辨脏腑、辨经络,重视病证结合,提倡多种针灸疗法综合运用,腹针疗法对于耳疾疗效颇佳,故主要采用腹针疗法结合体针、艾灸等,以益气健脾化痰、聪耳通络开窍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75.
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魏鹏  陆曙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8):1380-1381
<正>1977年9月Cruentzig进行了世界上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开创了介入心脏病学的新纪元。但是介入治疗后1年内,特别是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高达30%~50%,即使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CASI)的应用,再狭窄率仍为20%~30%。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研究进展,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明显减少。尽管如此,DES术后不可避免的支架内在狭窄发生率仍达10%[1]。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筛查“肝肾阴虚证”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小分子差异代谢物。方法 筛选门诊符合“肝肾阴虚”证型的患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肝肾阴虚组(I组)、正常组(CK组)各30例。运用UPLC-MS技术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小分子代谢物,并进行差异分析,筛选肝肾阴虚证型的差异代谢物。结果 共鉴定出小分子代谢物6 478个。初始筛选标准为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 > 1,t检验的P < 0.05。筛选I-CK组差异代谢物418个。进一步筛选标准为:①VIP > 1;②P<0.05;③log2(FC) > 1 或者 < ?1;④Fragment score ≠ 0。共筛选出15个肝肾阴虚证差异性代谢物(氨基酸类6个:甘氨胆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蛋氨酸、氨基吡唑基丙酸;生物碱类2个:茶碱,骆驼蓬总碱;胆红素类2个:胆红素、(4E,15Z)-胆红素;磷脂类1个: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恶唑类1个:2-甲基-4-戊氯恶唑;酚酯类1个:二苯氧苯胺;低聚肽类1个:乳基谷胱甘肽;二萜类1个:15-O DC。结论 筛选出骨质疏松症阴虚证的潜在临床代谢标志物,可用于下一步代谢通路研究。提示代谢组学技术在探索传统中医理论本质及中医药临床研究方面,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从建库至2023年2月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并通过RevMan 5.4以及Stata 14软件分析数据。结果:纳入文献11篇,患者888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乳腺癌术后抑郁更能够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D=-6.81,95%CI[-7.97,-5.66],P <0.000 01),提高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法(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评分改善有效率(RR=1.65,95%CI[1.16,2.35],P=0.005),提高患者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CD4+(MD=7.46,95%CI[6.16,8.76],Z=11.25,P <0.000 01)、CD4+/CD8+(MD=0.55,95%CI[0.18,0.91],Z=2.94,P=0.0...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运用经Quadrant通道系统下行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Viper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01-2013-12收住入院腰椎退变患者23例,男10例,女13例,年龄42~77岁,平均58.8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Quadrant通道系统下行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联合经皮Viper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及Macnab评级了解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20~215 min,平均160.8 min;出血量100~200 ml,平均138.4ml;所有患者均一期愈合;术后住院7~12d,平均8.2 d;术前腰痛VAS评分(5.39±1.30)分,术后(2.74±0.86)分;术前腿痛VAS评分(7.52±0.73)分,术后(4.13±0.92)分;术前ODI指数(69.65±8.56)分,术后(46.26±6.55)分;所有患者最少随访12个月。根据Macnab评级,优15例(65.2%),良8例(34.8%)。结论 Quadrant系统联合经皮Viper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疗效好等优点,但其对于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过程中需要谨慎,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硬脊膜。  相似文献   
79.
蒋文波  金玉  陈昊  徐俊伟 《新中医》2021,53(5):221-224
江苏省名中医龙家俊教授是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载,有丰富的临证经验。龙家俊教授出身中医世家,自幼秉承家学,先后师从龙步云、张义堂学习医术,勤求古训,博采众长,阐古研近,学辨证论治之基础,深入探索病因病机理论,遵天地人三气相应之道,用以人为本之"四维(天-地-人-时间)辨证"方法,秉承"三因"学说,提出"七淫八情"理论,并以此理论为核心,从辨证辨病、病机转化、遣方用药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临床实践[1-3]。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53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服用桃红四物汤,对照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比较用药前后2组患者DVT发生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及患肢肿胀度等指标的数值差异.结果:2组治疗前后DVT发生率、血红蛋白、肿胀度及血小板数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肿胀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防治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DVT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