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自噬的影响,以及有无自噬溶酶体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KPT-330体外对MCL细胞(Z-138、Jeko-1、Granta-519、Rec-1)增殖的影响;通过MDC染色分析自噬体的形成和Western blot检测LC3B的切割以探讨KPT-330对MCL细胞自噬的影响;进一步联合应用自噬溶酶体抑制剂氯喹(CQ),观察其对KPT-330导致LC3B-Ⅱ增加的影响。通过CalcuSyn联合用药软件分析CQ与KPT-330的联合用药指数(Combination index, CI)。结果:新型CRM1抑制剂KPT-330对MCL细胞株(Z-138、Jeko-1、Granta-519、Rec-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r分别为:0.930,0.946,0.691,0.968)。KPT-330作用于Jeko-1细胞和Granta-519细胞后,导致自噬泡形成增加,LC3B-Ⅱ表达增加,并具有浓度依赖性(r=0.993,r=0.971),表明,KPT-3...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变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的5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其中PVP治疗组32例,40椎体;PKP治疗组26例,28椎体。术后随访6个~1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手术前后,2组病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与生活质量评分SF~36的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间的VAS与SF~36的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二者均能够迅速在术后缓解患者疼痛及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相对而言,PVP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且价格便宜,更利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是产后哺乳期妇女常见疾病之一,据文献报道,20%的哺乳期妇女曾患哺乳期乳腺炎[1],哺乳期间都可以发病,尤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本病容易反复发作,甚至加重发展为哺乳期乳腺脓肿,从而延长病程,严重危害了母婴健康,部分女性不能坚持而放弃哺乳,是降低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4.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5.
毛宇湘教授善用对药,治疗脾胃病常用健脾和胃法、和胃降浊法、清热利湿法、养阴益胃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并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6.
李亚慧  杨名 《光明中医》2023,(15):2906-2910
目的 明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及目前研究的不足来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近10年内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明确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文献的相关信息及研究的优缺点。结果 共检索出3874篇文献,纳入统计的文献为1741篇,合并疾病的前3位分别为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特殊类型抑郁症前3位依次为产后抑郁症、更年期抑郁症和老年抑郁症,临床研究数量最多,但随机对照实验数量不足。结论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和提高患者依从性上有优势,但目前大规模、更高级别的随机对照实验仍数量不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椎体局部体积骨密度(volumetric bone mineraldensity, vBMD)的影响,以及术后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CT资料。分析手术椎体上1、2个节段(UIV+1、UIV+2)及下1个节段(LIV+1)椎体vBMD的变化,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vBMD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2.4±6.7)岁。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UIV+1、UIV+2和LIV+1的vBMD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前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手术和第2次CT时间的间隔及腰椎后路融合术是vBMD变化的独立因素。结论 腰椎后路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局部vBMDs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