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观察不同治法对骨质疏松症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 法除正常组外,将OPG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补肾中药组(补肾组)、健脾中药组(健脾组)、 活血化瘀中药组(活血组)和对照药组(福善美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鼠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变化。结果①与正常 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 <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 < 0. 05),其次为健脾组(P <0. 05)。②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骨骼的Ihh含量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组 小鼠骨骼肌的Ihh含量明显升高(P <0. 01),其次为健脾组(P <0. 01 ),活血组和福善美组升高程度也比较明显(P <0. 01)。 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Ihh含量异常变化有关。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提高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 骼、骨骼肌Ihh的含量,对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维药买朱尼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膝关节软骨细胞Fas,FasL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5/2006-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1月龄SD大鼠30只,饲养1周后使用简单随机法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膝骨关节炎模型组及维药买朱尼干预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均进行膝骨关节炎模型制备,术后第4天开始驱赶动物每天在跑台上奔跑30min,连续2周。维药买朱尼干预组大鼠自造模第2周开始灌胃给予维药买朱尼(由巴旦杏仁、阿月浑子、肉豆蔻、毛坷子、余甘子、西红花等各15g组成,以上药物均由新疆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中心提供),10.31mg/(kg·d),2次/d,连续4周;膝骨关节炎模型组大鼠自造模第2周开始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处理。干预4周后,脱椎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切取右膝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软骨,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as,FasL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实验结果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膝骨关节炎模型组大鼠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683920±0.166276,1.149241±0.147730;0.076379±0.017214,0.278898±0.015563(P<0.01)];维药买朱尼干预组大鼠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膝骨关节炎模型组[0.252332±0.068695,0.385160±0.072566,P<0.01]。结论:维药买朱尼能够下调膝骨关节炎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Fas,FasLmRNA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83.
麝香调控退变大鼠颈椎间盘组织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基因表达谱的调控作用。方法 建立颈椎间盘退变模型。从 9个月模型组、麝香治疗组大鼠颈椎间盘中抽提mRNA ,经反转录分别用Cy3、Cy5荧光标记 ,获得椎间盘cDNA的探针 ;cDNA探针与大鼠BiostarR - 4 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结果由激光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标准化处理、ratio值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麝香组与模型组比较 ,11.1% (共 4 4 1条 )基因表达发生明显变化 ,其中 2 6 0条基因表达量上升(R >2 .0 ) ,182条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 (R <0 .5 )。经过信息学分析 ,在上述两张芯片上都有基因表达量明显变化的 90条 (R >2 .0或 <0 .5 ) ,其中基因表达量都明显上调的 2 5条 (R >2 .0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3条 ;都明显下调的 2 0条 (R <0 .5 ) ,其中功能明确的基因有 5条 ;麝香发挥明显上调作用的共 13条 (由R <0 .5到R >2 .0 )。结论 麝香对退变椎间盘出现总体调控。筛选出大鼠退变椎间盘中相关基因 ,特别是有较多的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类基因表达 ,说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介导了椎间盘退变过程。  相似文献   
84.
陈岩  李金龙  梁倩倩  施杞  王拥军 《世界中医药》2014,9(6):693-695,698
中医痰瘀相关学说萌芽于先秦,发端于晋唐,兴盛于宋元,深化于明清,在中医经典理论痰与瘀血的基础上经历代医家不断发挥、发展而形成的。本文从痰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痰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背景:某些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骨髓间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潜能,与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骨折、骨坏死、骨缺损等骨相关疾病有着理论上的相通性。 目的:了解中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发展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0-01/2010-06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http://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中文检索词为“中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英文检索词为“chinese herb,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文献检索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等及其含药血清在体内或体外对人或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的研究文献,排除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2篇文献,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背景的文献2篇;有关单味中药的文献5篇,其中补肾药4篇,补气药1篇;有关中药复方的文献10篇,其中补肾方6篇,补肾活血方4篇;有关中药有效组分的文献15篇。补肾、补气及活血类中药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但以补肾类中药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肾主骨”理论的科学内涵,并为体外大量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成骨分化及组织工程骨提供了更多的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86.
目的系统评价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4月)中收录的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依据JADAD评估质量,并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289篇,纳入9篇,总样本量808例。Meta分析得出:导引+常规VS常规干预改善VAS评分[MD=-1.06,95%CI(-1.31,-0.82),P0.00001]、腰椎骨密度[MD=0.09,95%CI(0.01,0.16),P=0.02]、股骨颈骨密度[MD=0.13,95%CI(0.00,0.25),P=0.05]、血清磷[MD=0.02,95CI(0.00,0.04),P=0.05]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清钙[MD=-0.53,95%CI(-1.48,0.41),P=0.27]、血清碱性磷酸酶[MD=-0.18,95%CI(-11.90,11.53),P=0.98]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导引VS传统锻炼改善VAS评分[MD=-1.66,95%CI(-2.57,-0.74),P=0.0004]、腰椎骨密度[MD=0.11,95%CI(0.02,0.20),P=0.01]、股骨颈骨密度[MD=0.08,95CI(0.01,0.14),P=0.02]疗效均优于传统锻炼。结论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在改善VAS评分、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常规干预,且与西药联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7.
兔膝关节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软骨细胞是软骨破坏过程中的靶细胞,也是分泌炎性细胞因子的主要细胞之一,体外分离培养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存在难度.目的:对兔膝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分离和培养,观察兔软骨细胞的形态学特性.方法:4周龄新西兰白兔采用机械-酶消化法,通过调整胰蛋白酶和Ⅱ型胶原酶的浓度及消化时间来获得较纯的关节软骨细胞,传代培养.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绘制生长曲线、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染色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软骨细胞以多角形或三角形为主,传代3次后出现反分化.形态学、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细胞培养3代以内可以保持表型的稳定,90%以上的软骨细胞维持多角形或三角形,核为圆形或椭圆形.苏木精-伊红阳性染色为细胞核呈紫蓝色,软骨细胞基质红染,胞浆及细胞周围有紫红色、阿利新蓝染色可见细胞浆和胞膜呈深蓝色、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胞浆和胞膜清晰绿色荧光,细胞核区域未见明显绿色荧光.结果提示,实验成功建立了软骨细胞分离、培养体系,且3代以内90%以上的软骨细胞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88.
破裂性椎间盘突出重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破裂性椎间盘突出发生重吸收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只远交群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经手术切除尾椎椎间盘,埋植在硬膜外.30 d后处死,取埋植髓核组织,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对照组将线团埋植在背部肌肉内,30 d后处死作试验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埋植组织的质量明显缩小,实验组的TNF-α、VEGF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论 椎间盘突出后发生的重吸收与其游离接触血运有关,新生血管与炎性反应在重吸收过程中发挥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89.
骨形成和骨吸收之间的协调平衡共同维持着骨重建的稳态。由于衰老、雌激素缺乏等因素引起体内氧化体系与抗氧化体系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导致活性氧生成增多,发生氧化应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对骨重建过程中的骨形成和骨吸收均有重要的影响,机体内积累产生的过多活性氧通过对细胞因子、酶活性以及信号通路的调节,干预核内基因的转录表达,最终导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殖凋亡或分化功能的异常,使骨重建失衡,形成以骨吸收为主的代谢性骨病,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因此,笔者就近年来氧化应激的产生及氧化应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的影响,骨质疏松症的抗氧化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对进一步认识氧化应激在骨重建中的生理病理学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端粒酶逆转录酶显性负突变体(DN-hTERT)对乳腺癌细胞MCF7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携带DN-hTERT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IRES2-EGFP空载体通过脂质体2000介导转入MCF7细胞,以G418进行稳定筛选,得到阳性克隆;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细胞的生长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转染细胞hTERT mRNA的表达;TRAP-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MCF7细胞转染DN-hTERT后生长受到抑制;转染DN-hTERT的MCF7细胞(MCF7/DN)hTERT mRNA表达升高;改进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ELISA)检测MCF7/DN细胞端粒酶活性与转染空载体MCF7细胞(MCF7/I)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DN-hTERT能特异性抑制MCF7细胞生长和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