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68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123篇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糖尿乐胶囊联合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0.1~0.2 U/k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糖尿乐胶囊,1.2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血糖波动情况和氧化应激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1.40%和9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餐后2 h血糖(2 h PG)、胰岛素(FINS)、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人颗粒蛋白前体(PGRN)、瘦素(LP)、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24 h血糖波动次数(NGE)、24h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和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脂联素(APN)、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糖尿乐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效控制血糖,促进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Wang  Haili  Lu  Juan  Zhao  Xia  Qin  Rongyin  Song  Kangping  Xu  Yao  Zhang  Jun  Chen  Yingzhu 《Neurological sciences》2021,42(12):4913-4920
Neurological Sciences - Advanced age correlates with highe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affected with the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Because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再定位垫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锁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门诊接诊的34例患者(男9例,女25例,平均年龄31岁),经MRI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移位伴间断性锁结,采用再定位垫治疗,治疗期限为6个月,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比较戴用再定位垫3个月、6个月,取下垫后1个月和3个月复查时的关节弹响,疼痛程度、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和紊乱指数。结果 治疗结束时,34例患者中32例(94.12%)弹响完全消失,1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88.24%,3个月复查时,弹响消失患者占76.46%;治疗开始后3个月患者疼痛主诉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指数均有显著下降。结论 再定位垫治疗关节盘移位伴间断性锁结,在短期内可有效消除关节弹响,缓解疼痛症状,解除功能障碍,利于关节盘获得良好的盘突关节。  相似文献   
14.
制备了帕洛诺司琼透皮贴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和透过行为,以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分别采用3种不同类型的含羟基丙烯酸压敏胶(PSA-1、PSA-2和PSA-3)制备出F1、F2、F3贴片,通过影响因素试验、体外释放和体外透皮试验进行评价,筛选出优化贴片进行大鼠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处方F2中帕洛诺司琼的有关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处方F1和F3,且帕洛诺司琼具有较快的释放速率及较高的体外透过能力,48 h累积透过率达到(78.8±11.6)%。F2贴片的大鼠药动学试验结果表明,贴片组比市售注射组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26.4±6.8)h vs.(16.4±5.9)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3.1±13.2)%。因此,PSA-2制备的帕洛诺司琼透皮贴片经皮给药的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西黄丸组分中药是否与西黄丸具有相似的抗癌作用及机制。方法 4T1乳腺癌细胞荷瘤建立动物模型,西黄丸低、中、高剂量(0.39、0.78、1.95 g/kg)和西黄丸组分中药0.3 mL (74.5 mg/kg榄香烯、2.73 mg/kg牛磺酸、0.52mg/kg麝香酮和4.75 mg/kg 11-羰基-β乙酯乳香酸混合物,对应于西黄丸高剂量组) ig给药14 d,剥离肿瘤组织,称质量,匀浆,制备单细胞悬液,免疫磁硃分离Treg细胞。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蛋白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及西黄丸低、中剂量组比较,西黄丸组分中药组肿瘤质量显著减少(P<0.05);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西黄丸高剂量组比较,西黄丸组分中药组肿瘤质量、Treg细胞数量和PI3K、AKT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西黄丸组分中药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的表达减少Treg细胞数量,进而表现与西黄丸相似的抗癌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及其在监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效果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纳入2020 年1至2020年12 月本院收治的增生型DR(PDR)患者40例(PDR组)、非PDR(NPDR)患者40例(NPDR组)、无DR症状的糖尿病患者40例(糖尿病组)以及40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VEGF-A和TGF-β水平。所有DR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1个月后检测受试者黄斑中心凹厚度(FMT)和血清TGF-β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F-β诊断各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血清VEGF-A、TGF-β水平与FMT、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糖尿病病程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糖尿病组、NPDR组、PDR组患者血清VEGF-A、TGF-β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FMT较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均升高(均为P<0.05),且PDR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糖尿病组、NPDR组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F-β水平可以诊断糖尿病患者(AUC=0.860,P<0.001)、糖尿病人群中的DR患者(AUC=0.756,P<0.001)以及鉴别诊断NPDR和PDR患者(AUC=0.734,P<0.001)。DR患者血清TGF-β水平与HbAlc、糖尿病病程均呈正相关性(r=0.703、0.656,均为P<0.001)。治疗后1个月NPDR组患者血清TGF-β水平和FMT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基线值(均为P<0.001),而PDR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GF-β水平和FM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DR患者血清TGF-β水平与FMT值呈正相关性(r=0.808,P<0.001);而血清VEGF-A水平与FMT值则无相关性(r=0.013,P=0.907)。结论 血清TGF-β水平可以被认为是预测从NPDR到PDR疾病进展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它也可能是抗VEGF药物临床疗效的次要终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01/2019-01在我院诊治的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80例80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B组40例40眼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3+PRN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mo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观察药物注射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12mo与治疗前比较,A组BCVA由1.05±0.58改善至0.41±0.37(P<0.01),B组由0.98±0.51改善至0.63±0.53(P<0.01),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A组CMT由592.30±79.75μm下降至260.08±86.23μm(P<0.01),B组CMT由604.98±81.73μm下降至406.83±162.97μm(P<0.01),且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A组康柏西普注射3.15±0.43次,B组3.83±1.06次,两组间比较有差异(P<0.01)。随访期间,A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2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安全有效,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可以显著改善视力,黄斑水肿消退效果更佳更稳定,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中心尿路上皮癌的克隆起源。方法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20例病例,49枚肿瘤的3、7、9、17号染色体的变异类型进行检测,判断肿瘤多中心灶间染色体变异类型是否一致。结果 12例多中心灶各瘤灶间CSP3、CSP7、CSP17及GLP p16变异类型完全相同;8例GLP p16改变相同而CSP3、CSP7、CSP17变异类型不完全一致,其中6例GLP p16为相同的缺失改变,2例GLP p16为相同的非缺失改变。结论 20例病例中,18例(90%)有相同克隆起源,另外2例亦不能排除为同一克隆起源可能,提示绝大多数同时性多中心尿路上皮癌为单克隆起源。  相似文献   
19.
高妍  崔芳  鲍海萍  林永忠 《武警医学》2019,30(6):493-495
 目的 探讨F波各参数中对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敏感指标。方法 随机选取81例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神经的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NCV)、F波。根据NCV结果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比较两组同名神经各参数指标,比较NCV异常组各神经的F波与MCV异常率。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神经F波最长潜伏期总异常率高于最短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出现率、F波最大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V正常组比较,NCV异常组正中神经F波的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最大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同名神经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NCV异常组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F波异常率明显高于同一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波最长潜伏期对DPN的诊断较敏感,NCV联合F波可以提高DP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CO poisoning is still a public health concern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e aimed to focus on CO poisoning secular trends based on registry data for the recent 7 years in Northeast of Iran.MethodsRegistry database of Imam Reza Hospital in Mashhad, Iran was analyzed. All admitted cases with CO exposure during 2004–2011 were included. Data from two national censuses were used for calculating rates. Data analyses was performed by SPSS 11.5. P < 0.05 was conside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ResultsThere were 443 CO related admissions (0.9% of all poisonings which equals to a prevalence rate of 1.9 per 100,000) during the 7-year period. Mean age was 32.3 ± 18.2 years and 60% of subjects were male. CO prevalence rate was not changed during this period. Case fatality rate was higher in men (5.4% vs. 4.4%). Self-employment and manual or office workers were at greatest risk. Age specific preval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were highest in >60 age group. (2.9 and 3.1 per 100,000, respectively).ConclusionAs it seems that current health prevention studies are not effectively working, these secular trends can enlighten health policy makers to implement proper population based interventions like education or regulations for CO detectors. We believe that almost all cases of accidental CO poisoning can be prev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