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6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142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68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9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23篇
  2篇
中国医学   874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281篇
  2023年   962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05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国是糖尿病人口第一大国,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展迅速,而糖尿病的相关指南是防治糖尿病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研究对近几年糖尿病相关指南的知晓率、推广方式、效果及不足之处进行综述,为指南进一步在基层中的推广提供依据。应用中国知网、万方及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以"糖尿病、指南推广、基层、质量评价"等为关键词,检索1981-2018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113 528篇。纳入标准:与糖尿病防治指南推广相关的文献;与通讯互联网技术有关的文献;与糖尿病指南在基层推广有关的文献。根据纳入标准,最终分析33篇高度相关的文献,其中英文文献4篇,中文文献29篇。糖尿病指南在基层应用不广泛,基层医务人员对指南的认识不足,知晓率相对较低。应加强基层人员对糖尿病指南的学习,改变指南传统的推广方式,运用互联网等新的传媒技术,提高指南的推广率。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镇肝熄风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促胰液素(PZ)、生长抑素(SS)mRNA的影响。方法 14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n=15)、贝那普利组(盐酸贝那普利灌服0.90 mg·kg~(-1)·d~(-1),n=15)、镇肝熄风汤低、中、高剂量组(镇肝熄风汤分别灌服15、30、60 g·kg~(-1)·d~(-1),n=15),以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n=15),模型组及WKY组每日灌服同体积的蒸馏水。干预8 w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十二指肠、胃窦中PZ、SS 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8 w后,与WKY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中PZ、胃窦中SS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贝那普利组与镇肝熄风汤各剂量组十二指肠中PZ、胃窦中S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镇肝熄风汤各剂量组十二指肠中PZ、胃窦中SS mRNA表达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 SHR十二指肠中PZ和胃窦中SS调节失衡,贝那普利和镇肝熄风汤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调节PZ和SS的表达而达到降压目的,而镇肝熄风汤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3.
《中国药房》2017,(1):130-133
目的:为红芪多糖的深入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红芪多糖""提取分离""药理作用""HPS""Radix hedysari polysaccharide""Hedysarum polybotys saccharide"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6月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抗氧化活性及其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61篇,其中有效文献46篇。目前,红芪多糖的提取仍以传统水提醇沉为主,多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半乳糖5种单糖组成。红芪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以苯酚-硫酸比色法为主,除此之外还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表明,红芪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抗癌、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糖尿病等多种药理作用。结论:红芪多糖的提取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及其药理活性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仍停留在实验研究阶段,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其工业化提取和制剂生产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4.
胶质瘤是成人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广泛的血管化和高度的侵袭性,预后差。传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效果不理想。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一种不依赖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全新的血流灌注系统,被认为是传统抗血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形成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包括肿瘤微环境、干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多条信号通路。本综述主要阐述了血管生成拟态在胶质瘤研究中的机制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潜在抗血管生成药物。  相似文献   
45.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临床辨治本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黄芪总皂苷(AST)对X线照射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纤维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小剂量(0.0,0.5,1.0,2.0,3.0,4.0 Gy)X线照射CFs,通过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通过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Ⅰ型胶原(Col-Ⅰ)表达水平。结果 1.0 Gy X线照射CFs后48 h作为X线诱导CFs促纤维化损伤的建模条件。AST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X线照射CFs产生的活性氧(ROS),降低Col-Ⅰ和TGF-β1、p-Smad2/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AST显著抑制X线诱导的CFs纤维化损伤效应,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抗ROS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7.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慢性肾脏疾病进展至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其发病机制主要与肾脏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沉积等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了RIF的发生发展。因其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尚无特异性防治措施。自噬是真核细胞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通过降解和重吸收作用,参与维持组织内稳态的平衡。目前,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疾病延缓RIF的进程中以其多成分、多效应、多靶点的的独特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学者研究发现自噬与中医阴阳学说、癥瘕积聚理论等在一定程度上相符合,并且自噬参与了RIF的诸多环节,RIF病程进展与自噬关系密切,通过干预自噬靶向治疗RIF已成为研究的前沿方向。然而,有关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医药调控自噬治疗RIF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自噬与RIF的关系,以明确自噬在RIF中发挥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调控自噬靶向治疗RIF的机制,该文就中医理论与自噬和RIF的相关性,结合自噬在RIF中炎症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ECM过度沉积等的作用,自噬与TGF-β1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在RIF的调控机制,对自噬在RIF中的作用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行疏理和总结,以期为RIF的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观察镰形棘豆总黄酮对糖尿病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糖尿病KKay小鼠模型,分别以低、中、高剂量(0.1、0.2、0.4 g/kg)的镰形棘豆总黄酮每日灌胃1次,连续4周。每天给药前观察动物一般状况;造模的第0、2、4周分别检测记录一般状况、体质量和空腹血糖;第5周时,取肾脏组织进行HE染色,采集的血清中肌酐(creatinine, Cr)、尿素氮(urea nitrogen, BUN)、尿酸(uric acid, UA)含量变化用于评价肾功能以及检测肾间质中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总黄酮可以剂量相关性地减轻糖尿病KKay小鼠的体质量、血糖显著下降(P<0.05);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显著下降,血清中Cr、BUN以及UA均显著降低(P<0.05);肾脏组织形态学观察肾组织中肾小球数量明显增多,肾小球细胞数目以及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 ECM)明显减少;抗体E-钙黏连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有所提高,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显著下降(P<...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对胃癌荷瘤小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昆明种小鼠进行实验并建立胃癌荷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 mg·kg-1)、联合高、中、低剂量组(奥沙利铂10 mg·kg-1联合归芪白术方17.68、8.84、4.42 g·kg-1);末次给药后,取移植瘤,计算抑瘤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瘤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IHC)检测EGFR、磷酸化EGFR(p-EGFR)、VEGFR2、磷酸化VEGFR2(p-VEGFR2)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EGFR、VEGFR2 mRNA相对表达。结果 给药组瘤体质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P<0.01);模型组肿瘤细胞密度较高,细胞形状规则,未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给药组肿瘤细胞密度降低,可见明确的组织坏死灶及大规模炎性细胞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与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血清中EGF、VEGF和IL-8水平显著降低(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奥沙利铂组比较,联合高、中剂量组EGF、VEGF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1);联合低剂量组中EGF、VEGF和IL-8含量降低,EGFR、p-EGFR、VEGFR2、p-VEGFR2和CD31蛋白及EGFR、VEGFR2 mRNA表达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能通过影响EGFR,VEGFR2的表达,抑制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0.
背景: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由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所导致的关节慢性炎症,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机械应力与骨关节炎的发展密切相关。Hippo通路既参与机体组织细胞发育又是机械应力的效应因子,参与调控骨代谢和软骨代谢。目的:通过调控Hippo通路可能成为干预骨关节炎的新靶点之一,因而此文通过对机械应力调控Hippo通路影响骨关节炎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思路并对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各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有关机械应力对骨关节炎的影响及机械应力、Hippo通路与骨关节炎相关的所有文献,最终纳入7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不同机械应力对骨关节炎的细胞增殖凋亡与分化、骨关节炎症与血管稳态发挥不同的作用;(2)坚硬细胞外基质、低细胞密度、中等剪切力、中等拉伸力及压缩力通过活化YAP/TAZ可达到细胞增殖、成骨分化、血管稳态及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3)软细胞外基质、高细胞密度、过度剪切力、过度拉伸力及压缩力通过失活YAP/TAZ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软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