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24篇
综合类   189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24篇
中国医学   889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陈世彬  肖鹏  李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1):1750-1751
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深入的改革,药品经营部门激烈的竞争,给医药行业带来了繁荣的医药市场,这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以及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不可避免地带采了一些问题.面对问题,医院应该加强药品管理,准确核算药品进、销、存情况,强化质量意识,做到账物相符,避免出错,提高准确度,进一步加强特殊药品管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措施杜绝问题发生,从而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探索Microtox技术应用于银杏内酯注射液质量控制检测。方法:参照本实验室建立的中药注射剂微毒测试技术平台和方法,首次以新鲜培养的费氏弧菌为测试菌种,对7个不同批次银杏内酯注射液及其溶媒进行发光生物效应检测和生物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费氏弧菌发光强度随着时间变化呈现先降低后稳定的特点,在平衡后的15min~60min处于相对平稳状态。银杏内酯注射液溶媒3个批次的IC_(50)值分别为(5.60±0.39)%,(5.42±0.22)%,(5.59±0.10)%,各批次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银杏内酯注射液7个批次的IC_(50)值分别为(2.25±0.46)%,(3.77±0.65)%,(3.56±0.55)%,(2.49±0.40)%,(2.73±0.30)%,(2.95±0.55)%,(1.39±0.11)%,不同批次比较统计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对费氏弧菌的发光效应存在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部分批次之间IC_(50)值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Microtox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银杏内酯注射液综合生物效应大小,同时对于产品质量控制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药房》2019,(18):2546-255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柴胡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含量的方法,并优化其电磁裂解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B-C_(18),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10μL。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时间、物料粒度、料液比为考察因素,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总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与超声法和煎煮法进行比较。结果: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70~202.80μg/mL(r=0.999 9)、50.50~202.00μg/mL(r=0.999 9);定量限分别为0.16、0.13μg/mL,检测限分别为0.05、0.04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3%~102.47%(RSD=1.80%,n=6)、98.84%~102.06%(RSD=1.60%,n=6)。最优提取工艺为以水提取1次,提取时间2.50 min、药材过80目筛、料液比1∶28(g/mL)。3次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最优工艺所得柴胡皂苷a与柴胡皂苷d的平均总提取率为8.42 mg/g,高于超声法(8.34 mg/g)和煎煮法(8.06 mg/g),且提取时间更短。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同时测定柴胡水提液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d的含量;优化所得电磁裂解水提取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995.
《中国药房》2019,(2):170-175
目的:建立测定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辣薄荷基厚朴酚浓度的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方法:分别将辣薄荷基厚朴酚溶解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启动的人、大鼠、小鼠、猴、犬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置于37℃水浴中进行孵育,分别于孵育的0、2、5、10、15、20、30、45、60 min时用甲醇终止反应,以厚朴酚为内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各孵育体系中辣薄荷基厚朴酚的质量浓度。色谱柱为Acquity UPLC~(TM)CSH C_(18),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2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正离子扫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分别为m/z 401.2→331.1(辣薄荷基厚朴酚)、m/z 265.1→247.0(内标)。以孵育0 min时辣薄荷基厚朴酚的质量浓度为参照,计算其在不同孵育体系中的药物剩余百分比、体外代谢半衰期(t_(1/2))和固有清除率(CL_(int))。采用化学抑制剂法探讨辣薄荷基厚朴酚的代谢途径;在上述色谱条件下,采用一级全扫描以正离子方式检测,初步分析其体外代谢产物。结果:辣薄荷基厚朴酚质量浓度检测的线性范围为3.91~500.00 ng/mL,定量下限为3.91 ng/mL;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准确度为87.40%~103.75%,基质效应不影响待测物的测定。辣薄荷基厚朴酚在人、大鼠、小鼠、犬肝微粒体中代谢明显,而在猴肝微粒体中代谢不明显;孵育30 min后,其在各种属肝微粒体的药物剩余百分比趋于稳定。辣薄荷基厚朴酚在人、大鼠、小鼠、猴、犬肝微粒体中的t_(1/2)分别为12.07、17.68、17.59、216.56、61.88 min,CL_(int)分别为0.115、0.078、0.079、0.006、0.022 mL/(min·mg)。细胞色素P450(CYP)2A6、CYP2D6、CYP2C19、CYP3A4、CYP2C9、CYP2E1、CYP1A2酶对该化合物代谢的抑制率分别为55.76%、93.94%、96.01%、93.69%、71.81%、23.25%、28.04%。辣薄荷基厚朴酚在人肝微粒体中两个主要代谢产物的准分子离子峰分别为m/z441.2([M+Na]~+)、m/z 337.2([M+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可用于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辣薄荷基厚朴酚浓度的测定及药动学的研究。该化合物在人、大鼠、小鼠、猴、犬等5种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特征有差异,且其代谢过程可能与CYP2D6、CYP2C19、CYP3A4、CYP2C9等酶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中国药房》2017,(30):4312-4315
目的: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PID)和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中药制剂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盆腔炎性疾病""妇人腹痛""中西医治疗"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7年至今在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收录的相关文献,对PID的分类、病因、特点和中西医临床用药方案及疗效等进行归纳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369篇,其中有效文献30篇。中西医对PID的分类和病因等的认识均不同。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选用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复发率高,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中医在辨证分型指导下选用内服、外用药或二者相结合治疗该病,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复发、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疗效确切;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有机结合,治疗方案互为补充,标本兼治,可显著提高疗效。但目前缺乏针对PID不同分型的针对性强、靶向性高的中药制剂,从而为医疗机构相关中药制剂研发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实验性胃溃疡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建立束水应激法致急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和乙酸灼烧法致慢性胃溃疡大鼠模型;将健康SD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纯水,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分别按20、10、5mg·kg~(-1)·d~(-1)灌胃康复新液原药;束水应激法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灌胃硫糖铝0.5 g·kg~(-1)·d~(-1),乙酸烧灼法试验中阳性对照组灌胃奥美拉唑2.09 mg·kg~(-1)·d~(-1);分别给药7 d和14 d。给药结束后,对束水应激法建模大鼠测定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形态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5-HT)、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对乙酸烧灼法建模大鼠检测胃组织形态学,试剂盒测定血清中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胃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前列腺素E_2(PGE_2)的表达。结果:两种胃溃疡模型大鼠的胃黏膜均可见大面积溃疡点,病理检测显示胃黏膜缺损的溃疡样变化,提示模型成功。在急性胃溃疡试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5-HT、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GAS、MTL含量具有一定的升高趋势。在慢性胃溃疡试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T-SOD含量呈升高趋势,胃组织中VEGF、PGE_2含量均升高。结论:康复新液对急性和慢性胃溃疡大鼠均可改善胃黏膜损伤,作用机制与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和抗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998.
中药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临床疗效的优劣与科学研究的发展,它是保证中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可控性的基础。主要对当前中药品质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发现目前中药品质评价中的优缺点,找到当前中药品质评价问题,分析中药品质评价的发展趋势,为中药品质评价的的研究模式提供建议,以期保证中药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更好的与国际药品标准接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考察盐炙对益智仁有效部位圆柚酮吸收的影响,研究益智仁盐炙"生熟有别"的内涵。方法:以酚红为标示物,圆柚酮为指标性成分,采用大鼠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药物的浓度,比较炮制前后药物吸收参数。结果:益智仁有效部位圆柚酮在小肠各肠段吸收较好;不同质量浓度和p H的吸收速率参数(Ka)与有效渗透系数(Peff)值无显著性差异;益智仁盐炙前后圆柚酮Ka和Peff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智仁有效部位圆柚酮小肠吸收较好,不受质量浓度的影响,提示其吸收机制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炮制后圆柚酮吸收增大,可能是盐炙后能增强止尿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逍遥散临床用途甚广,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试从脏腑辨证、气机升降、经络辨证、药理研究等角度分析逍遥散主治各科病证的机制,提出使用的建议,以利于逍遥散及其衍生方今后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