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篇
  5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目的观察RNF4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妇产科诊治的76对配对的宫颈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提取组织总RNA,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RNF43的表达水平,结合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RNF43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在5株宫颈癌细胞株中检测RNF43的表达,并通过MTT增殖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RNF43对宫颈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半定量RT-PCR发现60.5%(46/76)的宫颈癌中RNF43低表达,且RNF43在宫颈癌中的低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X~2=15.134、13.740,P<0.01)。RNF43在HeLa细胞中无表达,在SiHa细胞和CaSki细胞中低表达,在C-33A和C4-1细胞中高表达。在HeLa细胞中恢复RNF43表达后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结论 RNF43在宫颈癌中频发表达降低,且与肿瘤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RNF43具有作为宫颈癌诊断及预后评估标志物的潜能,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性 ,6 4岁 ,孕 5产 3。因尿频、尿痛伴下腹部隐痛 13年于 2 0 0 1年 6月 2 1日入院。患者于 1977年 6月放置T型节育器。 1980年 1月孕 4 0余天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宫腔探查未发现节育器 ,故再次放置O型金属节育器。此后至绝经期 (末次月经 1990年 2月 )出现痛经 ,经期延长4~ 6d ,未予重视。 1988年起出现尿频、尿痛伴下腹隐痛 ,以劳累及性交后加重 ,无肉眼血尿。既往患糖尿病 2 0年 ,曾服降糖、抗感染药。血糖控制在 5 4~ 7 9mmol/L之间 ,但膀胱刺激症状反复出现并逐渐加重。查体 :慢性病容 ,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 ,膀胱区轻压痛 …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Miller-Fisher综合征(MFS)患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10例临床确诊的MFS患者,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MFS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B淋巴细胞相对计数。结果 MFS患者急性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D4~+T细胞和CD4/CD8值显著升高(P0.05),CD8~+T和CD19~+B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急性期MFS患者应用IVIG治疗效果显著,并且患者体内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不同程度变化,有助于了解IVIG治疗MFS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美扶)胶囊和局部抗真菌药物(2%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选择358例花斑癣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200例,对照组158例.两组均为皮损处外用药(2%酮康唑洗剂),2~3次/d.每周门诊复查1次.实验组加用口服伊曲康唑胶囊200mg,2次/d,共7d,餐中或餐后立即服用,停药3w为一疗程.记录治疗效果及观察不良反应,连续4W后判定结果 .结果 试验组200例,痊愈182例(91%),显效11例(5.5%),有效6例(3%),复发1例(0.5%),总有效率193例(96.5%);对照组158例,痊愈52例(32.91%),显效23例(14.56%),有效54例(34.18%),无效6例(3.80%),总有效率75例(47.47)%,复发23例(14.55%).两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X2=112.758,P<0.005;X2=27.887,P<0.005).结论 伊曲康唑(美扶)和局部抗真菌药物(2%酮康唑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能提高花斑癣治疗的总有效率,同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可诱导协同刺激分子(ICOS)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20例,年龄40~70岁.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异氟醚组(Ⅰ组).于麻醉诱导前即刻(T0)、诱导后10 min(T1)、切皮后1 h(T2)、术后1h(T3)及24 h(T4)采集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浆CD4+ICOS+和CD8-ICOS+表达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浓度.结果 与T0时比较,P组T3时CD4+ICOS+、CD8+ICOS+、IL-6浓度升高,T2~T4时IL-10浓度均升高(P<0.05);与Ⅰ组比较,P组在T4时CD4+ICOS+、CD8+ICOS+升高,T3时IL-10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可以促进ICOS的表达,可以增强肺癌根治术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MMP-7、MMP-9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中的作用以及相关性。方法:收集98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中腹腔冲洗液,进行CEA、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确定腹腔微转移。使用组织阵列仪制作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SP),检测MMP-7、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腹腔微转移的关系。结果:CEA、CK20联合检测腹腔微转移率为32.7%(32/98)。MMP-7、MMP-9在伴有腹腔微转移的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5%和96.88%,明显高于无腹腔微转移结直肠癌表达率72.73%和68.18%(P〈0.05,P〈0.01)。结论:MMP-7、MMP-9可能在结直肠癌腹腔微转移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香菇多糖在结、直肠癌后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分别在化疗前、化疗后2周检测免疫功能,比较加用香菇多糖组与不用香菇多糖组的差异。结果化疗后2周治疗组细胞免疫功能优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治疗组的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二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菇多糖与化疗联合应用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8.
1病历报告 患者,女,42岁,主因左腹部肿物20年,间断有腰部不适就诊,无明显疼痛,无发热、血尿、尿痛史。B超示左侧腹腔巨大囊性占位,右肾形态、大小未见异常,考虑左肾重度积水。查体:左侧腹明显隆起,可触及中等硬度肿物,约20cm×18cm,左侧至腋中线,右侧越过中线约5cm,无压痛,叩诊浊音。  相似文献   
69.
经十二指肠镜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6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引流方法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粗管道十二指肠镜,对经影像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放置10Fr进口塑料胆管支架。结果 61例患者中,成功45例,除2例肝门肿瘤患者存活不足3个月外,其余患者均存活7个月以上,最长者已超过22个月。结论 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应推广使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方法进行内引流术,可以更好地进行术前准备,减少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代替旁路引流手术。  相似文献   
70.
病例介绍患儿,男,10岁,因双眼视力减退3d,发热,双下肢无力,尿潴留1d入院。查体:T38.5℃,P102次/min,R26次/min,血压120/70mmHg,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双眼视物模糊,转头不灵活,颈抵抗阳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四肢关节无肿痛,双下肢肌力0级,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消失,提睾反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