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5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卵巢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致亚急性衰老动物模型,造模后灌胃给予何首乌饮,连续60 d,大鼠断头取卵巢。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卵巢细胞Bax和Caspase-3表达量增加,Bcl-2表达减弱;何首乌饮可使卵巢Bax和Caspase-3表达量降低,Bcl-2表达增加,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何首乌饮方剂能延缓衰老大鼠卵巢细胞凋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抑制卵巢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2.
针对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通过教师(Teacher)、学生(Studeat)和班主任(Director)-TSD教学管理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规范医学生社会实践、临床见习和实习的管理,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对河北省不同医疗机构2001-2010年所发论文年均被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提高其论文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对在校大学生的无偿献血教育干预效果,以制订有效的教育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献血者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无偿献血教育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无偿献血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无偿献血知晓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干预前的60.6%提高到94.4%。结论全方位、多形式的无偿献血教育是提高献血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5.
1997年,日本学者首次发现并报告了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是一种引起人类输血后肝炎的新的DNA病毒,是继甲、乙、丙、丁、戊及庚型肝炎病毒之后新近发现的一种可经血源传播的病毒,在各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中广泛分布。1998年,周育森等在我国1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中,  相似文献   
26.
目的了解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的发生频率,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采用盐水试管法对初筛为RhD阴性的血样进行RhD表型鉴定;然后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查Partial D和Weak D,最后用吸收放散试验从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确认阴性的血样中筛选并确认DEL型。结果 RhD阴性献血者中最多的Rh表型为dccee,其次为dCcee,分别为57.34%(207/361)和32.13%(116/361)。共筛查出Partial D和Weak D 19例,总检出率为5.26%(19/361),其中dccEe 8例(2.22%)、dCcee 5例(1.39%)、dCCee 4例(1.11%)、dccee和dCcEe各1例(0.28%)。共确认DEL型87例,总检出率为24.10%(87/361),其中dCcee 72例(19.94%)、dCCee 8例(2.22%)和dccEe 7例(1.94%)。结论 RhD阴性献血者RhD弱抗原变异体发生频率较高。常规血清学检测Rh阴性的供血者,应进一步排除RhD弱抗原变异体,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QTd)和(或)JT间期离散度(JTd)的增加与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定26例扩张型心肌病(NYHAII~IV级)患者与20例健康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QTd及JTd。并对全部患者随访16~38个月。结果:26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性死亡17例(65.4%)。死亡组QTd及JTd分别为78.7±42.4和80.7±38.6ms,明显高于存活组(47.8±20.6和50.2±16.1ms)和正常对照组(39.6±12.2和42.5±15.1ms),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QTd<60ms、60ms<QTd<100ms和QTd>100ms的死亡率分别为33.3%,75.0%和100%,差异显著(P<0.05),猝死率分别为0%、16.7%和100%,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QTd明显增加的患者远期死亡率显著高于QTd正常或轻度增加的患者,并可能与猝死发生有关。提示QTd(或JTd)可作为判断预后的独立参数。  相似文献   
28.
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不同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光镜检查细胞损伤改变,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光镜检查发现,缺血1h未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坏死;缺血2h,3h,6h组,出现细胞坏死及凋亡改变,假手术组未见上述变化;随缺血时间的延长Caspase-3蛋白表达呈递增趋势,Caspase-3蛋白表达时相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基本一致;缺血再灌注2h组比缺血再灌注0.5h组MDA含量明显增加。结论:随缺血及再灌注时间延长脑损伤逐渐加重,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应在缺血1h以内进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是引起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利洛司酮对离体培养的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抗早孕机理。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人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浓度。结果:系列浓度的利洛司酮作用48h后,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培养液中的hCG、P、E2比未作用前明显降低(P<0.05),且与利洛司酮的浓度呈负相关PGF2α比未作用前明显增高(P<0.01)。结论:利洛司酮可直接作用于人早孕绒毛蜕膜,抑制绒毛蜕膜组织细胞的内分泌激素的分泌,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绒毛蜕膜是利洛司酮抗早孕主要作用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30.
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内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再灌注2h后断头取脑,采用脱氧核昔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NA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HE染色,光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检查发现,异丙酚组细胞肿胀坏死明显减轻,异丙酚可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调亡。结论: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具有拮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