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积军 《陕西中医》2010,31(5):518-520
目的:观察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柴芍承气汤(柴胡、白芍、枳实、厚朴、玄明粉、木香、黄芩等)治疗,并随症加减。疗程均为2周。观察腹痛、腹胀等症状以及测血尿淀粉酶、血钙、C反应蛋白、血常规,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另外行腹部CT观察胰腺形态。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等症状缓解,血、尿淀粉酶、血钙、C反应蛋白的下降以及并发症的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芍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有疏肝利胆,泄热通腑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调气和血汤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以及对HCY和NAP的影响。方法:将9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和卡托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气和血汤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cy、NAP阳性率和NAP积分以及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以及血浆粘度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以及血浆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Hct和RBC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Hb、Hct和RBC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cy、NAP阳性率和NAP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Hcy、NAP阳性率和NAP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在治疗总有效率为85.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结论:调气和血汤辅助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以改善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减轻心肌损伤,提高治疗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急症之一。笔者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中药通腹止痛汤结合西医常规治疗本病34例,并同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28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诊断标准按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并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57例,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时辨证服中药。结果:显著改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57例中25例获基本痊愈,显效18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2.98%。  相似文献   
15.
曹得胜 《陕西中医》2010,31(1):28-30
目的:观察自制止血散配合西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止血、液体复苏、吸氧等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止血散胃管注入,并根据中医辨证口服汤药。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吐血、黑便、腹胀、黄腻苔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止血散治疗本病有消瘀止血宁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麻杏五子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得胜 《陕西中医》2010,31(8):941-942
目的:观察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麻杏五子汤(炙麻黄、杏仁、苏子、白芥子、葶苈子、莱菔子、冬瓜子、车前子、黄芪等)治疗本病6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宣肺散寒,祛痰止咳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内皮素A受体(ETAR)拮抗药对大鼠骨癌疼痛(BCP)改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的影响。方法 取60只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ETAR拮抗药(sham+BQ123)组、骨癌痛(BCP)组、骨癌痛+ETAR拮抗药(BCP+BQ123)组。BCP组、BCP+BQ123组采用股骨远端骨髓腔内接种Walker256细胞法建立BCP大鼠模型,sham组、sham+NS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大鼠于建模第14 天,BCP+BQ123组和sham+BQ123组各14只,鞘内注射7 μl BQ123;BCP组13只、sham组14只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鞘内注射前即刻、注射后0.5、1.0、1.5、2.0、2.5、3.0 h分别评估各组大鼠疼痛行为学: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T)、自发抬足次数(NSF);末次评估疼痛行为学后,影像学评估各组骨质破坏情况;RT-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中内皮素1(ET1)、ETAR、ERK1/2 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p-ERK1/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sham组、sham+BQ123组比较,注射前BCP组、BCP+BQ123组的PWT降低和NSF增多(P<0.05),鞘内注射后T0.5~3.0 h期间,BCP组的PWT和NSF均保持不变,而BCP+BQ123组的PWT先升高后降低,NSF先减少后增多,PWT和NSF均于1.5 h达到最高和最少,3.0 h恢复至注射前水平。胫骨骨质X线片显示,sham组和sham+BQ123组胫骨骨质密度均匀、骨皮质连续无缺失;BCP组注射后14 d出现大范围骨破坏、骨皮质缺损严重;BCP+BQ123组股骨远端见较小骨破坏病灶,部分皮质缺损。与sham组、sham+BQ123组比较,BCP组、BCP+BQ123组脊髓ET1、ETAR mRNA和蛋白及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且BCP+BQ123组低于B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P疼痛反应与脊髓ET-1及ETAR有关,鞘内注射ETAR拮抗药可有效减轻BCP大鼠的疼痛反应,可能通过抑制脊髓ERK通路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3年来我们应用中药治疗频发室上性早搏,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床防治在掌握疾病关键环节的接触上联合食疗,按痰热、寒痰、燥咳分期辨治并予以不同食疗,或按肺气虚、脾虚、肾虚分型治疗,并予以不同食疗,临床疗效显著,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肺心病住院患者30例,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及常规治疗组各15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67%(13/15);对照组有效率66.6%(10/1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肺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