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99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例弱D24型的血清学表型与分子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鉴定1名RhD抗原弱阳性个体的血型血清学表型及分子背景。方法对1名常规RhD血型初筛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D抗原,并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其RhC、c、E、e抗原表型;采用特异性PCR技术测定其RHD合子型,并作RHD基因全长编码区10个外显子序列测序。结果血型血清学鉴定该个体存在有弱的D抗原,其他Rh血型抗原为ccEe;RHD合子型为D/d;对RHD基因10个外显子的测序结果显示编码区存在1 013 T>C的突变,证实该个体为弱D24型。结论中国人群中的弱D型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全血离心后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分离白膜,经不同方式冲洗白膜导管对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容量、血细胞计数及血小板回收率的影响。方法对192份400 mL采集及运储均符合规范要求的全血,随机选取其中96份为对照组,用常规方法制备;剩余96份为实验组,用改良法:在分离白膜过程中改变冲洗导管的方法,即将用血浆冲管法改为用富血小板血浆冲管。2组全血均在8 h内分离出白膜,在20-24℃静置过夜,次日6袋同血型白膜汇集,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结果改良法与传统方法比较,汇集白膜重量分别为552±139 g、539±32.9 g(P>0.05),混合血小板的容量明显减少(315±15 mL、365±30.1 mL,P<0.05)。其他检测指标无差异(P>0.05),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改良法制备的混合血小板在临床输注方面更有优势。结论改良法的优点是混合浓缩血小板容量低,与单采血小板相当,且血小板计数能达到单采血小板1个治疗量的数量。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自我发现、自我纠正"的内部审核方式。结果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检查,保证药品和服务质量,满足合同和顾客的要求。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机制中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并有效运行。结论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管理评审的基础,也是GSP认证后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4.
马静  杨洁  于颖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31-2532
目的:通过对痔疮切除术后迟发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探讨出最佳的护理方式,为今后此类病例在治疗转归中起指导作用。方法:对2005年2月至2007年2月共收治的混合痔切除450例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护理干预。结果:本组病例经过密切观察及护理干预,得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痔切除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使患者获得了更好的治疗转归。结论:密切观察,积极治疗及护理干预是防止痔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提高患者治愈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5.
段周琴  黄卫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578-4579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谷丙转氨酶等4项生化指标水平,评估西安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方法:用OLYMPUS Au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500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等指标。结果: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男性每10岁约为0.1mmoL/L~0.3mmoL/L,女性每10岁约为0.1mmoL/L~0.2mmoL/L;胆固醇高峰在50岁~59岁年龄组,≥60岁后下降,其中男性高峰在40岁~59岁,女性高峰在50岁~59岁;甘油三酯从青年组起阳性率就高达16%以上;谷丙转氨酶异常主要集中在青年组。结论:西安地区企事业单位职工血脂异常出现较早,年轻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佳而致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异常率高,应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6.
77.
新生儿溶血病产前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各种血型系统HDN发病的状况;IgG同种免疫抗体的亚型及CD64、CD32等受体在新生儿溶血病发病机制中的相关性;产前母体针对胎儿的免疫性抗体检测、母体血液循环中胎儿红细胞的检测以及用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方法检测胎儿血型在预测HDN发生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8.
脐血移植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移植已成为异基因骨髓移植的一种替代方法,在近10年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中显示了巨大潜力和诱人前景。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脐血移植植入率、GVHD、移植后免疫重建、GVL效应、移植后复发和生存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9.
采供血机构设备的校准是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安全、有效和满足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全过程要求的重要保证,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行业缺乏校准统一的标准或指南,本文针对血站设备校准工作现状和常见问题,探讨血站设备校准的方法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Rh血型系统抗-D抗体阳性个体的RhCcEe表型及检测DEL等位基因,观察产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个体中是否存在DEL型。方法对因输血或妊娠产生抗-D同种抗体的个体,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排除部分D型或弱D型,然后进行RhCcEe表型检测,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RHD1227A等位基因鉴别DEL型和真实Rh(D)阴性表型。同时检测99名IAT确认的、抗-D抗体阴性的Rh(D)阴性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99名抗-D抗体阴性组共检出C抗原阳性(包括CC或Cc)个体44名(44.4%);DEL型24名(24.2%)。抗-D抗体阳性组经IAT确认共118名Rh(D)阴性,C抗原阳性22名(18.6%),未发现DEL型个体,均与抗体阴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D抗体阳性组未见DEL型,提示DEL型个体或不会因输血或妊娠针对Rh(D)抗原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由于DEL型多携带C抗原,因此造成抗-D阳性组C抗原频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