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46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41.
目的 :研究 5-氟脲嘧啶不同给药方式的药物疗效 ,探讨提高其疗效的可行方案。方法 :以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系 PC- 3M为研究对象 ,观察 5-氟脲嘧啶对 PC- 3M体外细胞系及裸鼠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毒副作用。结果 :5-氟脲嘧啶对体外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起效浓度1 μg/ml;小剂量 5-氟脲嘧啶 (2 0 mg/kg)肿瘤内注射给药对裸鼠体内移植瘤的抑瘤率为 1 0 .5% ,体重较对照组无减轻 ;大剂量 5-氟脲嘧啶 (50 mg/kg)肿瘤内注射抑瘤率为 71 % ,体重一过性减轻 ;大剂量 5-氟脲嘧啶 (50 mg/kg)全身用药 ,实验动物体重迅速减轻 ,一周内全部死亡。结论 :高浓度 5-氟脲嘧啶有较好的肿瘤抑制作用 ,肿瘤内注射给药可保证局部 5-氟脲嘧啶的高浓度而全身毒副作用较低 ,对于局部复发的前列腺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并可作为初治病人内分泌治疗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42.
目的研究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结合诊断结果,得出有效结论。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61例子宫肌瘤患者,经B超诊断、手术结果、病例报告证实,B超诊断结果无误,分析诊断依据。结果 61例子宫肌瘤患者,浆膜下肌瘤29(47.54%)例、黏膜下肌瘤14(22.95)例、单发性肌瘤11(18.03%)例、混合型肌瘤7(11.48%)例,诊断符合率为96.23%。结论 B超可初步判定子宫肌瘤,声图像能清晰反映出子宫肌瘤的特点,操作简单、无创伤损害、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43.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1~75岁,平均48±5岁;透析年限5.2±2.2年,出现低血压平均年限1.2±0.6年;10例透析3次/周,8例透析5次/2周,每次透析4小时。病因分类:慢性肾小球肾炎12例,糖尿病肾病4例,多囊肾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  相似文献   
344.
目的 观察氯沙坦 (科素亚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4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 ,给予氯沙坦 50~ 1 0 0 mg/日 ,治疗 1 2~ 1 7个月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分别测定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及肾结构的变化 ,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 (Ang- ) ,血、尿 β2微球蛋白 (β2 - MG)水平。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患者血压明显下降 (P<0 .0 0 1 ) ,肾血流阻力指数 (RI)、搏动指数 (PI)、Vsmax/ Vdmin比值双肾均显著降低 (P<0 .0 1 ) ,治疗后管壁厚度明显变薄 ,治疗前后肾动脉管壁厚度有显著差异 (P<0 .0 1 ) ,动脉内径增宽 (P<0 .0 5)。血 β2 - MG浓度降低、尿 β2 -MG排泄量明显减少 (P<0 .0 1 ) ,血浆 Ang- 水平有增加趋势 (P>0 .0 5)。结论 氯沙坦有降血压、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 ,增加肾血流量 ,改善肾血管结构 ,降低血β2 - MG,降低尿β2 - MG排泻 ,从而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345.
以往对儿童及青壮年颈髓损伤的机制及其 MRI的表现已有许多报道〔1~ 3〕。但对老年人颈髓损伤的机制及其 MRI的表现研究报道甚少。老年人颈椎退行性变广泛的存在 ,其活动量小、范围窄 ,损伤轻微 ,伤后常表现为不全瘫 ,如何以 MRI为主要参考指标 ,正确决定治疗方案 ,有效的恢复老年人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临床课题 ,本文就 2 9例老年人颈髓损伤的机制及其 MRI表现 ,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9例 ,年龄 6 0~ 78岁 ,平均 6 9.2岁 ,其中男 2 8例 ,女 1例 ,其损伤机…  相似文献   
346.
患儿男,11岁,1995年4月15日就诊。患儿3个月前从颜面部开始起数个红色丘疹,约针尖大小,呈圆形,并向四周扩展至躯干部,伴瘙痒,近1个月皮损处皮肤变白。患儿家中养猫,与猫有密切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额、鼻、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