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组方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大鼠胃黏膜形态、组织学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药物刺激的方法复制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并分组用药物干预.用酶标仪检测各组大鼠胃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变化.[结果]无论是预防组还是治疗组,中药、西药的干预均可以使Caspase-3的表达增加,与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脾化瘀方要优于其他药物.[结论]各组中药均可以通过增加胃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其中健脾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健脾益气方、活血化瘀方.  相似文献   
22.
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为气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致病,直中脏腑,影响脏腑气机,造成脏腑功能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恶化。脾胃病与情志致病关系密切。从情志致病角度,研究其与脾胃病的关系,探讨和分析脾胃病的防治,提醒广大脾胃病患者应注意调摄情志,注重心理疏导,同时也为临床预防和诊疗脾胃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3.
秘从气治     
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导致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等引起肠道传导失司。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大肠传导全赖气升降出入运动和气濡养温煦作用,即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和肾气濡养及温煦作用。便秘之症首见《黄帝内经》;《伤寒论》称为"脾约","燥屎"等;便秘一词首见《杂病源流犀烛》;《症因脉治》云:"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治疗上注重秘从气治,糟粕在大肠内传导,主要依靠脏腑之气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在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取营养,排出所弃,及气的濡养和温煦作用。气的病理形式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滞。"人之有生,无非受天地之气化耳",补气与行气同时,尚需注意,气虚则无以行,故行气之前当先补气,过补当防滋腻,故补气之余不忘行气。补而不腻,行而不过。  相似文献   
24.
溃疡性结肠炎是内科常见多发病,李玉奇擅长治疗脾胃病,对溃疡性结肠炎研究颇深,结合其病因病机的发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遣方用药,临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
巩艳春 《吉林中医药》2013,33(6):544-545
情志变化对脏腑有着不同的影响,“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脾胃的损害,导致脾胃病的发生.临床时可以将调摄情志作为脾胃病的治疗方法之一,告其败,语其善,导其便,开其苦,通过医患之间的交流,使患者气血流畅,神志调和,滋养神气,舒畅胸怀,同时可增强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以痈论治对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源性溃疡患者按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自拟中药消痈溃得康、奥美拉唑、心得安,对照组60例予奥美拉唑、心得安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P〈0.05)。结论:消痈溃得康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源性溃疡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7.
王垂杰治疗脾胃病临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岩  王垂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1):1390-1391
介绍了王垂杰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主要从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介绍临床经验,用药特点等。  相似文献   
28.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极少见的疾病,据统计,每10万例住院患者中仅有1例[1],我科收治1例,应用传统针刺疗法,迅速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巩艳春  陈霞 《河北中医》2011,33(8):1167-1168
肝病包括急、慢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等多种疾病,危害性极大,是现今威胁人类健康是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是乙肝大国,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患者已越来越多。而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仅次于胃、食管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居第3位[1]。因此,对肝病的预防和养生就显得尤为重要,兹从中医理论对此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0.
王垂杰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缠绵,非单一因素短时间作用,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胃之气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等为标。提出以调气活血为主,因人制宜为治疗大法,不忘顾护胃气与日常调摄护理。胃肠和病理活检乃望诊延伸,可确保辨证全面、准确,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判断准确度。以脾虚血瘀、虚实夹杂为多见,王师以自拟胃炎康方为基础,黄芪、党参、白术以健脾益气;柴胡、郁金、苦参、黄连以理气清热;丹参、三棱、莪术以活血化瘀;同时根据胃黏膜形态酌情加减。结合内镜辨证论治,既是传统中医的继承,更是祖国医学在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