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大暑在每年公历7月23日或24日。“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大暑。”此时正值中伏前后,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最易挟湿。天气虽热,但暑主阴,心气易于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和体虚气弱者,往往引发苦夏、中暑等病。因此,补气清暑,人债常会食用药粥。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治疗中风急性期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中风急性期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对照组中,西医常规治疗加普通针刺治疗组30例,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组30例.结果 三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均有差异(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及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 补肾通阳行气针刺法能有效提高中风急性期后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3.
目的:中医历代文献常以脾阳、肾阳概言肝阳,导致临床上肝阳虚证常被忽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本文介绍郑清莲教授活用逍遥散方论治肝阳虚经验。方法:跟随郑老临证学习,对肝阳虚证病机及临床特点分析,提出以逍遥散方论治肝阳虚。结果:肝气久郁,肝疏泄不及,阳气被遏,可致肝阳(气)虚。治疗上秉承《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之旨,以逍遥散方加减,其简明精妙,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以肩三穴(肩前、肩髃、肩髎)为主穴针刺联合特定电磁波(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机和电脑中频治疗仪联合治疗;治疗组选取患肩肩三穴(肩前、肩髃、肩髎)为主穴深刺,并联合TDP照射,配以肩井、肩贞、臂臑、外关、合谷穴等常规针刺。2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休息2 d,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夜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关节功能(包括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能力、肌力、肩关节局部形态等5项)评分,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50/70),治疗组为97.14%(6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夜间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肩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对照组除肩关节局部形态评分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除肩关节局部形态评分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以肩三穴为主穴针刺联合TDP照射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肩周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疗程短,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维生素C(Vit C)对MPP+致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培养神经细胞株PC12细胞,将其分为单纯帕金森病组(MPP+组)和Vit C治疗组(Vit C组),Vit C组加入250 μmol/L Vit C孵育6 h,之后向两组均加入100 μmol/L MPP+,在体外模拟帕金森病的神经损伤,孵育12 h后,利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LDH变化;TUNEL法检测鼠脑神经元凋亡情况,并利用Western-blot检测神经元中c-Caspase3和Caspase表达情况。 结果 与MPP+组比较,Vit  C能明显减轻帕金森病PC12细胞凋亡,显著改善细胞生存环境; TUNEL检测结果显示,Vit C能明显减少PC12细胞凋亡。同时,Western-blot结果提示Vit C下调c-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Vit C可以直接抑制c-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可能对帕金森病造成的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乳腺癌中医临床表型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对193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乳腺癌中医临床表型量表信度、效度及可行性分析.结果:①信度方面,量表症状条目部分的总分半信数为0.570,总克朗巴赫α(Cronbach'sα)系数为0.523.②效度方面,量表条目池可以反映乳...  相似文献   
27.
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及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疗效差别.方法: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血瘀阻络证)患者150例,分为肝硬化代偿期(A)及肝硬化失代偿期(B)两组,每组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丹参(24 mL)组及丹参酮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为80,60,40 mg).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ALT,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Ul)、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结果:不同剂量丹参酮均有改善临床症状,降低ALT,Tbil,以及HA,PCⅢ,ⅣC的作用(P<0.05).其中高、中剂量组的疗效之间无差异,但优于低剂量组及丹参组(P<0.05).代偿组与失代偿组相比,各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ALT,TBil)以及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ⅣC)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酮疗效优于丹参注射液.二者均对肝硬化代偿期的疗效优于失代偿期.但高、中剂量丹参酮之间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补肾健脑方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含量,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VD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83只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制备VD动物模型。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补肾健脑方高、中(各13只)、低(12只)剂量组。另选取13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灌胃(5mL/kg);西药组予盐酸多奈哌齐混悬液灌胃(0.52mg/kg);中药组予补肾健脑方组低(14g/kg)、中(28g/kg)、高(56g/kg)剂量灌胃;各组连续干预30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逃避潜伏期及穿越平台数。比色法测定皮质、海马ACh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表达数。结果用药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第3~5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数减少,皮质、海马ACh含量降低,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补肾健脑方高剂量组第4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各用药组第5天逃避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数及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增加,皮质ACh含量、海马ACh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补肾健脑方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第4、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细胞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补肾健脑方低、中剂量组皮质、海马ACh含量降低(P<0.05)。结论补肾健脑方对V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具有改善作用,可能与提高皮质和海马ACh含量,促进海马CA1区ERK1、ERK2阳性神经元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平衡饮食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已逐步成为现代人的共识,然而每当面对一桌美味佳肴时,您是否知道细嚼慢咽利于养生。而狼吞虎咽、风卷残云不但不利于消化。而且会引发口腔、牙齿、食道、胃等器官的疾病以及肥胖的发生,甚至引发癌症。  相似文献   
30.
蔡云 《医药与保健》2009,17(7):34-34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花椒叶咬了,冰块也敷了,甚至还捏着鼻子吞过鸭屎,可牙疼还是没完没了的折腾着你……其实,下回牙疼折磨得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时候,您不妨试试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