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改善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3年2月间我院78例单指断指再植成活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18~56岁,平均36.2岁;将78例患者按受伤时间先后及损伤类型随机分成A组(补阳还五汤组)、B组(甲钴铵组)、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每组26例,术后随访,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术后感觉恢复评分标准评价记录术后第1、2、3、5、7、9、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断指再植术后第2、3、5及12个月感觉恢复评分C组(补阳还五汤 甲钴铵组)明显高于A组(补阳还五汤组)和B组(甲钴铵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7、9个月A、B、C三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及术后第1、2、3、5、7、9、12个月A、B两组感觉恢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整体上促进周围神经再生作用,有利于断指再植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因本研究病例尚少,观察时间尚短,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盲法对照和对体内神经的细胞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疗效和最佳疗程尚需进一步观察随访。  相似文献   
22.
田观明  韩雷 《中国骨伤》2016,29(7):588-592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无神经损伤表现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48例,男22例,女26例;年龄55~72岁,平均6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 h~9 d,平均4.5 d。依据Denis分型:压缩型35例,爆裂型13例。骨折部位:T_(11)9椎,T_(12)15椎,L_1 14椎,L_2 7椎,L_3 3椎。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椎体矢状面指数(SI)随访期间内固定失败情况及后凸畸形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5个月。手术时间60~140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为75 ml。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年时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4±2.6)%、(91.2±1.6)%、(86.9±3.2)%;局部后凸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6.6±3.2)°、(6.2±1.0)°、(6.8±1.5)°;SI分别为(51.6±4.2)%、(90.2±5.9)%、(88.7±4.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acle,VAS)分别为7.6±1.2、2.8±1.9、1.1±0.4。术后3 d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神经功能损坏、内固定失败及后凸畸形再发。结论:经皮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伤椎骨水泥强化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创伤小,同时可有效恢复脊柱正常生理负荷传导,防止内固定失败和椎体再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调剂差错,提高品质化服务的效果。方法品管圈的理论方法运用到门急诊药房工作中,逐个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调剂差错结果门急诊调剂调配差错率降低45.1%〔(102-56)/102×100%=45.1%〕,医院总的不合理处方数活动后较活动前减少了27%〔(786-610)/786*100%=27%〕。结论有助于减少调剂差错,减少医院不合理处方数量,提高门急诊药房服务质量,也促进医生合理用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莫西沙星对临床分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鉴定采用VITEK全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仪器,用标准琼脂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等7种抗菌药物,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88%~48.64%,耐药率最高的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48.64%,其次为头孢他啶、氯霉素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分别为28.73%、21.27%和19.00%,米诺环素衍生物替加环素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16.06%,左氧氟沙星的抗菌活性较好,耐药率仅为6.11%,抗菌活性最好的药物为莫西沙星,耐药率仅为5.88%,敏感性高达89.14%。结论莫西沙星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适合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治疗的盘源性下腰痛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23例)和联合治疗组(23例),分别采用冲击波和在冲击波基础上加用中药水凝胶膏联合TENS治疗。治疗前、4周后记录并对比分析2组间VAS评分、Tampa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差异,腰椎活动度及临床疗效。 结果 2组治疗8次后与同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各评分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次后,联合治疗组前屈和后伸活动度优于冲击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93、-5.274,均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的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冲击波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1.000,P>0.05);且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8,P<0.05)。 结论 新型中药水凝胶膏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盘源性下腰痛可有效缓解腰部疼痛,减轻恐动程度,改善腰椎活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6.
沈栋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2):2021-202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方法,研究组加用中药组方复方金钱草汤,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并肾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加快和加大碎石的排出量,减少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7.
营养治疗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早期营养治疗在脑出血患者预后的诸多影响因素中的地位 ,我们观察了本科 6 9例脑出血患者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 1997年 1月~ 1999年 6月期间经头颅 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患者 6 9例。以获得营养支持包括肠内和 (或 )肠外营养的患者为营养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共 31例 ,其中男 2 4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 6 5岁 ,以单纯自主饮食的患者为对照组 ,共 38例 ,其中男 2 2例 ,女 16例 ,平均年龄6 2岁。治疗组半球出血 2 4例 ,脑干出血 2例 ,多部位出血 5例。对照组依次分别为 31例、2例和 5例。入院时意识状态治疗组清晰 15例…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SP)的MRI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33例经临床证实的CS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的影像特点.结果 33例患者均在子宫峡部前壁可见手术瘢痕,手术瘢痕表现为子宫肌层连续性中断或变薄.33例妊娠物均部分或全部位于子宫切口瘢痕内.26例妊娠物呈囊状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囊壁呈环形强化,囊腔内无明显强化.7例呈混杂不规则包块,增强后实质部分明显强化.31例向子宫肌层生长并同时向宫腔内生长,2例部分向宫腔生长,部分种植入肌层并膀胱及腹腔方向生长,突出子宫轮廓外.结论 CSP有典型的MRI征象,通过MRI征象分析可对CSP作出较为明确的诊断,为临床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9.
髋臼四方区复杂型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根据复杂型髋臼四方区骨折的不同类型,探讨不同手术入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暴露和更可靠的复住内固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58例髋臼四方区骨折,男36例,女2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9岁。术前摄骨盆片及双斜位片,辅以CT扫描重建髋臼,按Letournel分型其中前柱15例,横形12例,T形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9例,双柱骨折15例。分别采用单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手术、组合式联合手术入路,或者经改良Stoppa入路结合经皮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2~6年,平均32个月,术后其中1例发生深部感染,经创口引流,配合有效抗生素后治愈,2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手术结果复位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mm)36例,满意复位(移位1~3mm)8例,不满意复位(移位〉3ram)5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优32例,良12例,可4例,差1倒,总分(15.3±2.5)。结论:采用单一的手术入路只能解决一部分类型的髋臼复杂型四方区骨折,更多的需要采用联合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结合髂腹股沟前入路或者结合前柱髋臼螺钉通常是解决复杂型四方区骨折移位有效的手术入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0.
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的检测方法与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赛军  邱颀 《疾病监测》2007,22(4):226-227
目的 评价解脲支原体(Uu)液体培养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集130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前列腺液,同时进行液体培养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Uu,并对Uu阳性和判为污染的液体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然后,比较结果、分析原因.结果 130份标本中,液体培养法Uu阳性71份、判为污染的13份、阴性46份.FQ-PCR法Uu阳性66份,其中63份与液体培养法一致,另3份中,2份为液体培养法判为污染的标本、1份为液体培养法阴性标本.细菌培养结果,8份液体培养阳性而FQ-PCR法阴性的标本及13份判为污染的标本,均培养出细菌和/或真菌,菌株做脲酶和精氨酸分解试验,至少一项为阳性.结论 用液体培养法检测Uu时,阴性标本可能受分解尿素、精氨酸的细菌的影响,而误判为阳性,阳性标本可能受混浊生长的细菌影响,而误判为阴性,从而导致诊断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