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33篇
内科学   3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378篇
预防医学   4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77篇
肿瘤学   38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在体外试验中研究其作用及机制,存在困难,为此产生了中药血清药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实验方法学,尚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规范化。就近几年血清药理方法学方面的动物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以及血清处理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Ec)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受损EC的影响。方法 将正常EC条件培养基、联胺诱导EC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正常EC和受损EC,检测其总抗氧化能力、CD106及SOD的表达。结果 联胺诱导EC条件培养基对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有上调作用,对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有下调作用。而对SOD的表达无明显作用。结论 EC受到联胺脂质过氧化损伤时,其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能上调损伤EC的总抗氧化能力,下调EC黏附分子CD106的表达,这种调节作用可能是EC自身抗外来伤害的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人vWF-A1区蛋白的表达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进一步研究血栓形成的机制,开发抗血栓药物。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人vWF-A1区蛋白,经过纯化、复性,获得重组蛋白(rvWF-A1),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vWF-A1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Ib的结合能力,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rvWF-A1对瑞斯托霉素(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作用。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pQE-31-vWF-A1在大肠杆菌M15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Ni-NTA agrose柱纯化后,其纯度为95%,经复性的rvWF-A1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它可与血小板模糖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结合,阳性率为78.6%;它可以抑制ristocetin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84.7%。结论: 在原核细胞中可以成功地高效表达人vWF-A1区蛋白,该重组蛋白有可能开发为有效的抗血栓药物。  相似文献   
14.
人IL-31基因克隆、表达及在皮肤炎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IL-3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研究hIL-31蛋白与皮肤炎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克隆人IL-31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并通过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该目的蛋白刺激人表皮角质细胞HaCaT,RT-PCR检测趋化因子MIP-3β、TARC及TCA-3(I-309)mRNA的表达;小鼠皮内注射该目的蛋白,观察局部炎症表现,皮肤标本HE染色观察皮肤炎性特征,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胸腺及脾脏T细胞亚群.结果 成功获得495bp的人IL-3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构建正确,IPTG诱导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该目的蛋白可刺激HaCaT表达趋化因子MIP-3β、TARC、I-309;小鼠皮肤注射部位有脱毛,HE染色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血清IL-1β、IL-6和TNF-α水平增高,脾脏CD4 T细胞百分比增高,CD8 T细胞百分比减少.结论 人IL-31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已获成功,hIL-31蛋白可刺激HaCaT细胞表达MIP-3β、TARC、I-309,诱导小鼠皮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磁性远红外寝具对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0例高粘滞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每晚(6~8小时)均使用磁性远红外寝具,连续2个月.对照组用普通寝具.两组均于实验前后取全血,测定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实验后的血浆粘度以及在高切变率(200s-1)、中切变率(100s-1,30 s-1)及低切变率(3 s-1)下的全血粘度,均较实验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分别为t=5.4169及2.7462、2.6429、2.5538、3.6177,p<0.05或p<0.01):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等项指标,亦分别较实验前明显下降、缩短及减少,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分别为t=2.654.2.7119、2.3717、2.3006、3.1477、5.1827,p<0.05或p<0.01),对照组实验后以上各项指标较实验前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磁性远红外寝具有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SMN)的存活率、形态学特征及生长规律。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胚胎16 d的SD大鼠。1·2主要试剂:15%有血清L-15培养基、无血清L-15培养基、poly-L-lysine、层黏连蛋白(lam in in)、m etrizam ide、阿糖胞苷、DAB等(S igm a公司),小牛血清白蛋白、小牛血清(华美生物工程公司),胆碱乙酰转移酶多克隆抗体(ChAT)(武汉博士德公司)。1·3实验仪器:离心机、超净台、CO2恒温培养箱、24孔培养板、倒置显微镜(OLYMPUS)、图像分析系统(OLYMPU…  相似文献   
17.
P2 7Kip1属广谱CDKI家族 ,是一种细胞周期的负向调节剂 ,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人类肿瘤中P2 7基因的改变极为罕见 ,但P2 7蛋白表达的改变与其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诸多研究表明P2 7蛋白表达对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及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58例胃镜活检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并分析其对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36例胃癌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水平与癌疑组相近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77.2%,准确性为84.5%。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端粒酶活性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病理分级组间亦无显著差异。用TRAP-银染法测定端粒酶活性发现端粒酶活性水平较低的标本定性分析为弱阳性,条带不清晰或条带较少。结论:端粒酶活性是胃癌细胞的标志物之一。用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与组织检查相结合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兔后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兔55只,随机分血栓形成组(T组)、假手术组(S组)、正常对照组(N组),分别于术后1、3、7、14、28天采静脉血行流式细胞术,测血小板CD62p、CD63的表达水平。结果:CD62p在T组1、37、、14、28天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4)%、(1.27±0.50)%(、2.57±0.45)%、(1.13±0.6)%、(0.29±0.11)%,CD63的阳性表达率则为(1.59±0.52%)、(3.53±1.28)%(、2.37±0.45)%(、2.79±1.81)%(、2.21±0.56)%,与S组、N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CD62p和CD63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362,P<0.01)。结论:CD62p、CD63是检测血小板活化的敏感、特异的指标,其表达在血栓形成7天内呈显著增高,在7天以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研究复方溶囊散(CDBL)对猪囊虫病模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而CDBL能明显提高模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并使之恢复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