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9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14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药复方对模拟失重兔血流变特性及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对模拟失重兔血流变及循环系统的调节作用,为防护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不良影响提供依据。方法用兔头低位(-20°)倾斜9d模拟失重,观察中药复方对兔血液流变学、血脂指标及立位耐力的影响。结果兔模拟失重后红细胞压积减少,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有增加趋势;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增加,甘油三脂有轻度增高趋势。中药复方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不明显,但有降低甘油三脂的趋势,对胆固醇的增加也有抑制的趋势。在负压-立位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兔模拟失重后立位耐受时间减少,中止实验前出现了ST段下移、T波倒置及心律紊乱等明显的心肌缺血性改变;而中药组兔心率平稳,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不明显,立位耐受时间增加。结论中药复方对模拟失重兔的立位耐力降低具有显著的防护作用,同时还能改善血脂代谢,从整体上对机体各系统进行调节,提高了机体适应外界不良环境、抵御不良刺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bcl-2、p53在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高+Gx作用致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15 Gx组、7 d模拟失重组、7 d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每组10只.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Gx作用后,灌注取脑,固定包埋,做石腊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顶叶皮层相关基因bcl-2和 p53表达的变化. 结果 +15 Gx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在暴露后3 d改变明显;7 d模拟失重组大鼠在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在暴露后1 d可见上述bcl-2、 p53表达的变化,在暴露后3 d改变最明显,变化比+15 Gx组或模拟失重组均明显. 结论 +15 Gx/180 s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变化;7 d模拟失重可加重+Gx引起的大鼠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中ERK1/2磷酸化状态的变化。方法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拟失重效应,以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游离的大鼠比目鱼肌中总的ERK1/2含量和其磷酸化状态的变化。结果7d和14d尾吊模拟失重后,大鼠比目鱼肌内总ERK1/2的含量没有发生改变。而ERK1磷酸化状态在7d和14d模拟失重后均显著降低。ERK2的磷酸化状态在尾吊7d后显著下降,而在14d尾吊后其下降程度却未达显著性。结论尾吊模拟失重后可降低大鼠比目鱼肌内ERK1/2的磷酸化状态。  相似文献   
994.
30°仰卧位不同G值冲击下真人和假人的动态响应输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30°仰卧位下,真人与假人接受不同量程的冲击过载条件时输出响应的变化,探讨假人替代真人进行冲击实验的可行性。方法在冲击塔上进行真人5人次,3量程(4.67,8.96,11.33G)共15次的冲击,以及HybridⅢ型汽车碰撞假人6量程(6.77,10.39,16.93,21.11,24.98,31.11G),共12次的冲击,冲击波形为脉宽40~60ms的半正弦波。实验中实时监测真人实验前、中、后心电图变化。结果真、假人的额头和胸部的输出响应随平台输入G值的增大而增大,但真人在低G冲击下动态响应变化与假人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真人在冲击过程中有一过性心率增高,实验后迅速恢复。结论假人在一定程度上与真实人体存在差别。真人的心电图变化主要是由精神紧张引起。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非参比式、单光束结构的红外CO2传感器结构密封性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方法设计两个实验,一个标定实验,一个实际使用情况模拟实验。两个实验的温度、压力和标准气体一致,而传感器结构中的死体积中CO2浓度不一致。结果死体积中CO2浓度的不一致,引起传感器示值不一致。结论红外CO2传感器结构密封性对测量精度影响很大。采用密封死体积的方法可以减小或消除此影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为航天产品的研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结构振动特性设计方法和必须的设计、试验条件,增强产品对振动、冲击等动力学环境的适应性。方法在设计阶段采用计算模态分析方法来预估产品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等动态特性;在试验阶段采用试验模态分析方法来辨识产品的动态参数。结果计算模态分析系统具有对机械结构进行结构静、动力分析,结构固有频率和振型计算等功能,在设计阶段可作为机械产品动态特性的辅助设计工具;试验模态分析系统具有实时采集力和加速度信号的功能,并能通过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基本模态参数,可作为机械产品动态特性修改及进行减振设计的辅助工具。结论两个试验件的计算结果和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供的计算模态分析系统和试验模态分析系统是有效的.该方法可用于装船产品的结构振动特性设计。  相似文献   
997.
对地鼠肺进行灌洗,利用灌洗液分离纯化出肺泡巨噬细胞(AM),并进行培养。脂多糖(LPS)刺激后,分 别加入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和一氧化氮(NO)供体,观察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探讨NO 对TNF-α的作用关系。结果显示:LPS刺激AM使NO和TNF-α含量均增加(P<0.01),特异性iNOS抑制剂使活化 的AM分泌产生TNF-α上调,NO供体可显著抑制TNF-α的释放。不同的NO抑制剂和NO供体使NO和TNF-α含 量变化不同。提示 NO和 TNF-α是 AM分泌的炎症细胞因子, NO对 TNF-α存在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载人航天器预冷温度的热生理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载人舱室适宜的预冷温度 ,以预防或减缓发射、返回段航天器内高温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方法 5名健康男性青年按着航天服时不通风和以通风流率 1 0 0L/min(STPD)通风等不同着装条件 ,在舱温 1 5、l0、5℃环境中进行 2 5人次实验。测量直肠温度 (Tr)、平均皮温 (Tsk)和平均体温 (Tb)等热生理指标。结果在舱温 1 5℃航天服通风和不通风状态 ,实验 2h内人体直肠温度降低不显著 (从初始值 37.0± 0 .2℃降为 36.7± 0 .3℃ ) ,平均体温、平均皮温显著降低 (P <0 .0 5) ,受试者有局部的冷紧张 ;而在舱温和通风温度 1 0℃时 ,受试者热生理指标随时间延长不断降低 ,直肠温度从 37.0± 0 .3℃显著下降至 36.3± 0 .3℃ ,Tsk、Tb 显著低于初始值 (P <0 .0 5) ,受试者有全身性冷紧张。结论按人体热舒适状态无显著改变的要求 ,航天器座舱预冷后维持 1 5℃气温对人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9.
不同方向超重作用下(犬)心血管系统反应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超重作用下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变化规律. 方法在动物离心机上将氯醛醣轻度麻醉的狗以不同体位背角暴露到重力作用中. 结果随着超重方向由+Gz向+Gx方向的改变,超重对机体的影响呈现由以头部水平动脉压降低为主向着以中心静脉压升高为主的特点转移,机体心血管系统的反应由以动脉系统升压反射为主向着以心脏活动抑制现象为主的方向转移,在75°附近是两者的转折点. 结论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超重作用下机体心血管系统反应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对航空航天超重防护座椅背角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获取中国男性青年坐姿Z轴振动的频率计权曲线。方法 被试者为10名男性青年,身体健康。实验采用对偶法。标准激励为频率8Hz、加速度1.0m/s^2的正弦振动,实验激励也是正弦振动,频率为4 ̄80Hz,共14种。被试者自然放松地坐在实验座椅上,座椅刚性地固定在振动台面上。被试者首先承受标准激励,获得一个振动感觉,然后承受实验激励,用信号调节与切换装置调节其强度,直到获得与标准激励相同的振动感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