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4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8篇
中国医学   216篇
肿瘤学   8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税香烯(Ele)、姜黄素(Cur)、雷公藤内酯醇(Tri)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细胞信号转导机制,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牛LEC增殖;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Ele、Cur、Tri对LEC增殖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TCM)检测Ele、Cur、Ti对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抑制作用;荧光分先光度法检测LEC内[Ca2 ]I、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cAMP和cGMP,并分析Ele、Cur、Tri的影响.结果:(1)Ele、Cur、Tri对rhEGF诱导的LEC增殖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而增高(P<0.01);(2)Ele、Cur、Tri明显下调rhEGF诱导增殖的LEC内PCNA蛋白表达,呈量效和时效关系(P<0.01);(3)Ele、Cur、Tri使增殖的LEC内[Ca2 ]I和cAMP显著增高(P<0.01)、cGMP显著降低(P<0.01).结论:天然药物Eie、Cur、Tri均可显著抑制LEC增殖;Ca2 、cAMP和cGMP细胞信号转导是其抑制LEC增殖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机制.Ele、Cur、Tri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中药验方"扶正抑瘤复方制剂"的抑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ccelrys公司Cerius2分子模拟软件包(版本4.10),通过ligandfit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研究扶正抑瘤方成分及可能形成的复合物的三维结构同TNF-α、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扶正抑瘤方的可能抑瘤机制。结果:以TNF-α、IL-2为靶点,以原配体与蛋白各自的DOCKSCORE值为阈值,分别筛出与其结合较好的成分为37个和10个。结论:"扶正抑瘤复方制剂"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肿瘤的复方中药,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起到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对丹香葡萄糖滴注液进行细菌内毒素回收干扰试验,建立定量检测丹香葡萄糖滴注液细菌内毒素的实验方法.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态浊度法.结果丹香葡萄糖滴注液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没有干扰,细菌内毒素回收率在50%~200%范围内.结论 使用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丹香葡萄糖滴注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是可行的,可用细菌内毒素定量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44.
张松青  游鹏程  高峥 《海峡药学》2007,19(12):98-100
抗帕金森氏病(PD)新药——雷沙吉兰(rasagiline,Azilect)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的、不可逆的单胺氧化酶B(MAO-B)抑制剂,它能有效缓解PD患者的运动失能症状,作为一线单药早期治疗或左旋多巴的辅助药合并用于治疗PD。该药疗效明确,具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耐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5.
脑梗死痰证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很多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发展过程伴随着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然而,这种异常是否与脑梗死的中医辨证分型痰证相关尚无权威资料可查。因此,本研究对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脑梗死进行辨证分型并检测其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痰证”与两类实验室指标的关系。1基本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观察组为脑梗死痰证患者30例,对照组为脑梗死非痰证患者30例,患者来源于福建中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全部为2005年1月~2006年1月间的住院病人。两组间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研究对…  相似文献   
46.
榄香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Ele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h后,其PCNA表达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h后,其PCNA表达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Ele能有效抑制IhEGF诱导的LEC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7.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48.
糖尿病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技巧。方法对临床50例糖尿病胃肠道手术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监测血糖水平,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病人血糖控制良好,营养指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结论糖尿病人胃肠道手术后完全可以耐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加快病人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急重症,近年来发病逐渐增多,本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20世纪60年代前,AMI治疗多为对症处理,住院病死率高达20%~30%。静脉溶栓是1980年代以来治疗AMI最重要的进展,常用药物有链激酶(SK)、尿激酶(VK)及重组组织型等。因此,了解AMI的有关知识可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对AMI的认识,配合医生抢救,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可降低病死率、复发率,提高治愈率,现将AMI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0.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是以腰椎间盘退变,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产生根性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腰腿痛。长期以来,治疗该病的方法及药物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效果不明显,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笔者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牵引治疗本病效果明显,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