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4篇
中国医学   2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近几年来,教育部每年都强调考风建设,各所高校也在大力加强考风考纪,但收效不大。每学年的期末考试作弊是禁而不止、杜而不绝,而且花样翻新,甚至使用现代化的信息交换手段,而且考试舞弊的学生数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考试舞弊之风越刮越盛。作为大学其考风考纪不过关,将会造  相似文献   
92.
肩周炎又名冻结肩、五十肩,祖国医学通称为漏肩风,系属风寒湿痹范畴,目前尚缺乏特效疗法,而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本文就近5年来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体针 1.1.1 近部取穴庄氏取天窗穴,施以捻转提插泻法,治疗本病经其他方法无效者30例。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胡氏针刺缺盆、腋下点(位于背阔肌中点处)治疗50例。缺盆直刺;腋  相似文献   
93.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针刀手术入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针刀治疗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在 30侧成年尸体的上胸背部解剖观测了肩胛提肌下段和菱形肌于肩胛上角及肩胛内缘附着点处的局部结构和相应部位的胸壁厚度 ,及其与邻近重要神经、血管的相互关系。结果测得肩胛提肌宽度 :2 2 .88± 3.0 2mm ,厚度 :8.75± 1 .6 2mm ;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纤维走向与垂线夹角分别为 33± 5°、4 6± 5° ;测得肩胛上角内侧处及肩胛内缘内侧处的胸壁厚度分别为39.38± 2 .4 2mm、4 0 .0 9± 4 .72mm ;观察到位于肩胛上角内缘背侧及肩胛内缘背侧的肌止腱处存在微小滑液囊。据此讨论了形成肩胛提肌和菱形肌劳损性肩背痛症的解剖学机制 ,并设计了较合理的针刀治疗此顽固性肩背痛症的手术入路 ,同时指出术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  相似文献   
94.
隔姜灸神阙治疗慢性腹泻疗效与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隔姜灸神阙治疗慢性腹泻30例,总有效率93.33%。治疗前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以及NK杀伤细胞等含量均有相应变化。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初步揭示临床疗效与T细胞亚群含量变化及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
灵龟八法加阴经输穴治疗偏瘫54例临床报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灵龟八法加阴经输穴,治疗中风偏瘫54例,总有效率98.2%,提高了对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6.
根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上下相应的选穴施治原则,介绍了在四肢、关节、软组织扭伤、拉伤、挫伤后,可在其相对应的部位,通过循按、揉按、捏提等测定手法找到反应点,即“应痛点”(包括阳性点、阴性点、良性点3种)。针刺之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在伤后数小时内,有针到病除之功。  相似文献   
97.
背俞穴厚薄规律B超探讨86例730003福建中医学院针推系连维真310000空军杭州医院B超室吴筱辉脊俞穴,《灵枢·脊俞》”灸之则可,利之则不可。”而《灵枢·刺疟篇》云:“疟脉满大急,刺背俞,用中针,傍伍肢俞各一,”“适肥瘦出其血也’,“风疟,疟发则...  相似文献   
98.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解剖应用 1.1 局部解剖:蝶腭(翼腭)神经节为颅部的副交感神经节,位于翼腭窝的上部,此窝为宽3~4 mm, 深约10 mm的裂隙,呈漏斗状且尖端朝下。翼腭窝主要内容物为蝶腭神经节、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其  相似文献   
99.
唐宋元医家治疗骨痹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元时期是我国医学史上承前启后、开辟新径的重要时期。无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医家们对骨痹的治疗颇具特色,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从唐宋元的医史文献入手.在查阅了大量古今中医文献的基础上。对261首治疗骨痹方药的用药规律进行探讨,总结唐宋元医家治疗骨痹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00.
针刺蝶腭神经节三穴位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5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面侧区(双侧)上,观测针刺蝶腭神经节三穴的体表位置相关性、针刺解剖层次、针道与邻近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等,从局部解剖学方面探讨下关穴、“蝶腭“穴、颧髎穴针刺蝶腭神经节的技术入路,分析针刺的体表取穴方法,同时指出针刺中应注意避免损伤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