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BACKGROUND: Stage I or II Kummell’s disease is usually suggested to be treated with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or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 Stage III Kummell’s disease with neurologic deficit is treated with open decompression, cement-augmented combined with internal fixation. However, surgical options for stage III Kummell’s disease with dural sac compression but with no nervous symptoms are in dispute and rarely reported.  相似文献   
92.
跗外侧血管蒂骰骨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目的 为寻求和解决踝足部骨缺损,骨不连,距骨骨折脱位和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等疑难病例的有效疗法,方法 通过30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供应骰骨背侧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和吻合。设计以跗外侧血管为蒂的骰骨瓣移位植骨术治疗有关疾患共29例,结果 临床实践证实疗效满意,有7例经1~8年随访,其中优良率达96%,结论 带跗外侧血管骰骨瓣具有解剖位置表浅,手术操作简便,效果可靠等优点,为修复踝骨部病组损提供一定好供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新型儿童股骨颈系统(NP-FNS)固定带游离骨块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10个Sawbones模型骨随机分成A、B两组(n=5), 全部制作成Pauwels角为70°的Delbet Ⅱ型股骨颈骨折模型, 在骨折近端底部移除一个游离骨块, 模拟带游离骨块的股骨颈骨折。A组模型采用传统倒三角形空心钉固定, B组模型采用NP-FNS固定。将两组模型放置在电子液压力学实验测试机上, 每个标本依次进行静态轴向压缩试验、抗扭转试验和循环载荷试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标本的轴向压缩刚度、扭转刚度和最大位移差值。结果 B组模型的轴向压缩刚度[(321.718±5.770)N/mm]和扭转刚度[(1.448±0.079)N·m/°]显著强于A组模型[(266.722±4.788)N/mm、(1.282±0.023)N·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模型的循环载荷试验最大位移差值为(0.063±0.038)mm, 显著小于A组模型[(0.117±0.056)mm],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倒三角形空心钉固定相比, NP-FNS固定带...  相似文献   
9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清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期间到福州市第二医院就诊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糖化血红蛋白、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检测。同时根据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A组(糖化血红蛋白<7.5%,n=15)、B组(糖化血红蛋白7.5%~9.0%,n=20)、C组(糖化血红蛋白>9.0%,n=15),比较各组检测结果,并分析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C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 IgA)水平显著高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水平明显低于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的hs-CRP、IL-6、TNF...  相似文献   
95.
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在四肢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自2004年1月~2005年3月,笔者选择AO/ASIF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对15例四肢复杂骨折进行固定,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2~69岁,平均37岁。其中骨端粉碎性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部位:肱骨近端1例,桡骨  相似文献   
96.
人工髋关节界面的应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38年Phillip Wiles施行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在假体的设计、工艺、材料,以及手术技巧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尚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改进,其中假体松动是公认的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假体周围的骨溶解是引起人工关节松动的最主要原因。引起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尚未完全清楚,但其致病原因可归纳为两大主要因素:一为生物学因素,即骨溶解由磨损颗粒引起;另一为机械因素,即骨溶解由应力遮挡、关节液压力、假体固定不牢等引起。当假体植入骨组织内,假体与组织之…  相似文献   
97.
木瓜凝乳蛋白酶 (Chymopapain)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我院自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5月 ,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 (法洛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 2例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2例 ,男性 16例 ,女性 6例 ,腰4,5间隙 17例 ,腰5骶1间隙 5例。1 2 注射方法及术后处理 所有患者注射前进行木瓜凝乳蛋白酶皮肤过敏试验 ,患者侧卧位 ,开通静脉输液通道 ,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 ,由麻醉师监护 ,采用侧后方入路穿刺法 ,进针点离后背正中线 6~ 10cm ,穿刺针与脊柱矢状面成 4 5°~ 6 0°夹角 ,腰5骶1间隙穿刺法 :离脊柱…  相似文献   
98.
Dick钉在脊柱外伤骨折脱位中的应用郑沁宇1李坚1陈国龄2关键词:Dick钉;脊柱外伤;脊柱稳定性1.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州350007)2.福州市骨科研究所通过椎弓根螺丝钉固定脊柱骨折脱位是近十年来脊柱内固定方法的一个明显进展。国外1986年Lo...  相似文献   
99.
P170和PCNA在恶性骨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伟  肖颖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7):423-425,I004
作者作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67例恶性骨肿瘤组织、15例正常骨组织、15例骨软骨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简称P170)、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组织中P170阳性率46.27%(31/67),PCNA阳性率98.51%(66/67);正常骨组织及骨软骨瘤组织中无P170表达,PCNA阳性率分别为6.67%(1/15)和20%(3/15)。67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胫腓骨骨折支架固定术后的调整时间、方法及负重关节功能锻炼方法。方法:对108例胫腓骨骨折采用ORTHFIX单侧多功能支架固定,分别于术后第6、16、20、24周进行支架动力螺钉的调整。结果:108例全部获得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最短18周,最长26周,无1例发生不愈合,无1例发生钉道感染,无1例发生再骨折。结论:术后及时的支架调整可以提高外固定支架的疗效,防止应力遮挡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