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7 毫秒
81.
髌骨骨折镍钛合金丝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目前临床广泛使用不锈钢丝进行髌骨骨折内固定。根据镍钛合金的超弹性材料特性,设想改用镍钛合金丝进行固定,从生物力学角度,预期可获得更佳疗效。 目的:评价镍钛合金丝环形加“8”字固定髌骨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并与不锈钢丝进行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分析,于2002-07/2003—03在福建省骨伤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新鲜、无病变、保留股四头肌肌腱和髌韧带的髌骨,为7名因车祸及其他外伤而截肢的成年男性患者自愿捐献。 方法:股四头肌拉力以50,100,150,200,250,300N加载和卸载两种方式作用于受试髌骨,应用电测法测量不完全横形髌骨骨折未经金属丝固定、钢丝环形加“8”字内固定及镍钛合金丝环形加“8”字内固定后的髌骨前面应力。 主要观察指标:镍钛合金丝内固定和不锈钢丝内固定对髌骨断面的加压作用。 结果:股四头肌拉力从150N增加到300N时,不锈钢丝固定对髌骨骨折断面的加压作用由0.2894MPa剧增至0.4544MPa,增加57.01%;同样情况下,镍钛合金丝固定对髌骨骨折断面的加压作用则仅由0.2270MPa缓增至0.2851MPa,增加25.59%。当股四头肌拉力从300N降至150N时,不锈钢丝固定对髌骨骨折断面的加压作用由0.4365MPa骤减至0.2448MPa,减少43.91%;而镍钛合金丝固定对髌骨骨折断面的加压作用则仅由0.2316MPa减至0.1737MPa,减少25.00%。 结论:与不锈钢丝固定相比,镍钛合金丝固定能对髌骨骨折断面提供持续的、小幅变化的加压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应用顶压、撬拨技术在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通过顶压、撬拨复位技术以达到满意复位后,行3枚空心钉内固定。结果 62例骨折复位质量按Garden"对位指数"评价:Ⅰ级复位41例,Ⅱ级复位21例。随访6~36个月,未发生骨折端移位、内固定失败、股骨头坏死,骨折均愈合。结论顶压、撬拨复位技术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可以达到骨折的良好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可避免后期发生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钢丝环扎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6-01—2018-03诊治的30例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6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钢丝环扎固定外侧壁骨块(观察组),14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照组)。比较两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6.5(12~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骨性愈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退出。观察组切口总长度长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但术后至开始部分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AO-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采用钢丝环扎固定外侧壁骨块不仅能提供良好的骨折复位效果,还能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更有利于骨折愈合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探讨新型蝶形锁定加压钢板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0月,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37~62岁,平均49.7岁,经桡骨远端掌侧入路,予蝶形锁定加压钢板固定,钢板远端有9孔,且有各种方向,根据骨折块的位置,充分固定桡骨远端桡侧柱和中间柱。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在术后12个月进行评分,按DASH上肢功能评定得分为(9.4±4.1)分。结论新型蝶形锁定加压钢板是治疗AO—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有效内固定选择。  相似文献   
86.
目的:结合术前伤椎CT,选择不同后路椎板减压方式+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单椎体爆裂性骨折伴或不伴神经损伤的患者,结合术前CT,了解椎管占位情况,分别选择后路椎板不处理、开窗减压、扩大开窗减压、半椎板减压或全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或不植骨进行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CT及评价脊柱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6.1个月随访,神经功能获1~3级恢复;脊柱结构、伤椎形态、椎管形态基本得到了恢复,无断钉,脊柱功能得到满意的恢复。结论:术前应详细了解CT片,依据伤椎椎管占位情况,个性化的选择后路减压方式,这样可最大限度的保留脊柱后侧稳定结构,又能很好的达到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87.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致死性肺血栓栓塞,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死因。笔者就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患者DVT的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9月6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男31例,女30例;年龄33~83岁,平均61.98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9例,股骨颈骨折18例,髋骨  相似文献   
88.
目前 ,骨折创伤多为高能量损伤 ,常合并有严重的颅脑损伤、四肢肌肉、软组织、神经血管的损伤 ;对于这类病例 ,由于病情危重 ,常危及生命 ,或需要尽快挽救肢体、恢复肢体血供。此时 ,对骨折不宜做太复杂的处理 ,但又需要进行有效的固定或临时固定。因此 ,在选择固定方式或选材上要求既方便、快捷 ,又能达到固定的可靠效果。对此 ,我们自 2 0 0 0年 6月~ 2 0 0 3年 3月 ,选择AO简易外固定器对16例重伤患者所合并的四肢骨折进行及时、快捷、有效的固定 ,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 15例 ,女 1例 ,年…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Orthocord线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用Orthocord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13例患者.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疗效.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0~14( 12±2)个月,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骨折端骨性愈合.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稳定,关节活动度良好,无肿胀、疼痛,抽屉试验阴性,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3.2±1.8)分,与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72.3±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P<0.05).结论 Orthocord线能有效固定后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恢复后交叉韧带长度及张力,允许关节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90.
病例资料患者,男,61岁,6年前出现右膝关节疼痛肿胀.疼痛间歇性发作,未予特殊处理均可自行缓解。近年来于右膝髌下见一硬结肿物逐渐增大,外院摄片考虑右膝关节占位。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右膝关节髌骨下可见一近似半乒乓球大小肿物突起,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未见明显压痛,局部皮肤及皮温正常,关节活动无受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